石田英敬·未來網絡的未來(2)

我並不是要深入談單子論,我只是強調著名的單子“無門無窗”的建築隱喻可以當成是理解心念-大腦-身體的巴洛克時代問題。德勒茲在其名作《皺摺,萊布尼茲和巴洛克》中用一個“巴洛克屋子”的比喻來説明這一點。

單子的結構被刻畫成一個媒介化部署(mediated dispositive )的兩層房屋:一樓穿有五感的小孔,外部世界的光線通過小孔被過濾進來,這些光透過媒介,間接地導入沒有窗戶的上層。上層是昏暗的房間,裝飾着一塊褶皺的帆布,這塊布就好像真皮組織或腦膜一樣。感知首先被感知器官過濾一遍,只有光線可以被導入單子結構的內部。單子結構的肌理和膜上投射着內在觀念的表象和振動。

對我們媒體理論家而言,德勒茲構圖的這個巴洛克房間解釋了萊布尼茲的單子論的媒體狀況。這個光學式媒介部署使得單子可以在超越的內在性中建構自身,雖然“沒有窗戶”但能與宇宙溝通。衆所週知,包括透視、暗箱、鏡室、變形畫在內的光學技術構成了巴洛克時代的媒介狀況,這種媒介狀況使單子的個體化得意可能:自身封閉但可以通過內在褶皺的震動從適當的角度表達宇宙。

在我們當代的數碼媒體環境中能發現非常類似的媒體狀況星群,我們也能在藤幡正樹處理光學問題的作品中看到這些。在我們的數碼技術環境中,GPS全景視覺相當於當時的透視;激光掃描可以産生“非光學圖像”;計算機渲染吸收了變形畫;一個“無反射”的鏡子可以放置在VR世界中等等。對於五感或美學層面而言,當代媒體狀況當然是不同的,但藝術活動仍然能被解釋爲類似的個體化問題,個體化是通過媒介技術環境而進行的。我認爲我們可以依從德勒茲把單子定義爲“在其力量中包含了無限多樣性的個體化的統一體”。

在數碼環境中,我們的符號生命在沒完沒了的界面上展開;我用一個叫做“雙重符號金字塔”的圖式來理論化這一關係,我沒有時間詳細解釋,但你能看出人類符號學的上層總是被信息處理的下層所加倍了。

二、宇宙圖書館和萬維網(www)

作爲一個人文學者,放棄圖書館的過程是痛苦的。當我作大學圖書管理員的時候,我多次被告知圖書終結了,圖書館終結了。對此,我要明確地、誇張地回應。

我們已經進入了超古登堡星系時代,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正在建造,它包羅萬象,就像博爾赫斯的“巴別塔圖書館”一文的引言的字面意思一樣:“宇宙(另有人把它叫做圖書館)”。德勒茲説博爾赫斯是萊布尼茲的門徒。巴別塔圖書館的確就是一間萊布尼茲的單子房,沒有門窗,像弗朗切斯科一世房間(Studiolo di Francesco I )一樣是一個真正的內部。

我們只需回想自20世紀中葉起的計算機和記憶技術歷史,就能看到從圖書館到萬維網在結構上的連續性。維布什(Vannevar Bush)提出的儲存擴展器(The Memex)就是超文本系統的原型,它可以説是一張書桌一樣的“知識庫”。文本變成了超文本,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的萬維網是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世界科學書冩計劃所做的發明。谷歌是源自一個斯坦福大學的新圖書館計劃。拉里佩奇(Larry Page 他的名字湊巧與網頁(page)同名)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的博士論文“大型超文本網絡蒐索引擎的剖析”其實是“斯坦福綜合數碼圖書館項目”的研究産物。

Views: 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