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今天過來聽我的講座,也謝謝南方都市報給我這樣的一個機會。我是第一次到廣州來,能夠和這麽多的朋友一起見面,是非常難得的一次機會。

剛才主持人在介紹我的時候提到了文化界教授話語裏的邏輯問題,這是我們所面臨的公共話語危機裏嚴重的一部分。公共話語可以出現在不同的人群裏,有不同的話語方式,比如說公共出版物,剛才主持人也已經提到了,像《中國可以說不》、《中國不高興》等,還有網絡暴民或者是憤青的語言,再有就是宣傳和廣告。此外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假話、大話、空話。然而,我們寄予希望的知識分子人群,他們的話語同樣有問題,汪暉這個事我昨天看到報道,也是很有感觸。我們都說知識分子,或者大學教授們,他們受過很好的教育,他們應該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說話,至少是懂得如何在公共場合說話。汪暉的粉絲一般都是念過很多書的,跟憤青是很不一樣的,都屬於知識人群。

在不同的人群中,話語形式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有的人是根本不想講理,這不是我今天所要講的。這些人不講理,因為講理對他們沒有好處,他們有說話權,而別人沒有,他們不講理你也拿他們沒有辦法,對他們來說講理是多余的。他們不講理是因為他們有控制公共話語的手段,我們需要用公民自由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自由的媒體、自由的公共言論空間。


我今天也不講具體的邏輯細節,因為這些細節問題,在美國學校裏,是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教起的。我在一篇文章裏詳細介紹了從小學四年級到五年級、到六年級,然後到高中,美國的學制是這樣的,一年級到五年級是小學,六年級到八年級是初中,九年級到十二年級是高中。每一個年級當中,從小學、初中、高中,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說理內容我今天就不說了,大家很容易在網絡上獲得。


今天我要講的是中國公共話語惡化的第二種情況,那就是有的人不知道怎麽講理,他們沒有受到過相應的培養教育,他們不知道怎麽理性而邏輯地說話。因此,在與別人交流時,他們對自己的邏輯混亂或者認知缺陷問題,不能有很好的察覺。別人話語中如果有這些問題,他們也不能很好地察覺。這是一個知識和啟蒙的問題,可以通過學校教育來解決。就像我剛才所講的,美國小學四年級就已經開始這樣的教育了,當然每個年級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下面我也會提到美國說理教學的課程設置方面的一些內容。


我們不能改變公共話語所存在於其中的那個制度,或者一下子改變不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知道什麽樣的公共話語是有問題的。剛才主持人提到了關於汪暉事件的辯論,我想說一說辯論的問題。很有意思的是,今年我看到你們這裏的大學作文,幾乎沒有一篇是以公共問題辯論來命題的,很多都是可以讓學生抒情,或者只是發表他自己一個人的意見,幾乎沒有一個作文題目是學生必須考慮對方不同意見的,這是很奇怪的。在美國,大家可能都知道,考SAT近幾年加了寫作這一項,寫作往往要求學生寫一個辯論文。這是一種什麽樣的寫作呢?它不光要說自己的看法,而且一定要考慮對方或者是別人不同意見的看法。所以在一篇作文章裏,如果你沒有考慮到對方不同的理由或者是立場,得到的分數就低於C了。一分、二分、三分、四分,DCBA,A當然是最高的了,低於C就是不及格了。學生的作文不考慮其他人的立場或者理由,就自動低於C,那就是說公共話語一定要考慮別人不同的說法,就是這麽重要。這種說理教育是在學校裏發生的,要求學生掌握,而且,之所以能夠使大多數學生掌握,就是通過考試這根指揮棒來進行的。這裏面有很多具體教學的問題,剛才主持人就已經提到了我教英語說理寫作,是的,教學中會涉及許多具體的公共說理細節。


我今天要從古希臘的傳統來談公共說理,當時不是叫說理,而是叫修辭。修辭本身沒有好與壞,看你怎麽用,用得正當就是好,用得不正當就是不好。修辭的方法是常用的,我給大家念一段文章,裏面就有一個叫“似是而非”的修辭手法:為汪暉辯護的人說,“他抄的是小的,為了成就大事業,所以是合理的。但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以後大學者都有抄襲的特權,希望變成有世界水平的年輕學者,也都應該有抄襲的特權,否則你就妨礙中國變成學術大國。要變成學術大國,中國必須首先變成抄襲大國。”這是林毓生先生在訪談裏說的。林毓生先生把挺汪暉者的邏輯推向它自己的滑稽結論,你要變成一個學術大國,就要變成一個非常不學術的抄襲大國,揭露的就是挺汪說法的那種看上去有理,其實謬誤的“似是而非”。


但是,“似是而非”也可以用作一種正當的修辭手法,例如“自由”的觀念就可以用似是而非,或者說似非而是的手法來表述。什麽是自由呢?自由的合理性來自於限制自由。每一個人的自由,如果只是你的事情,不成為公共問題,但是公共生活中的自由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如果你的自由妨礙了別人的自由,那麽就不是正當的自由了。在中國我有一個強烈的印象,經常在飯桌上聽到教授們講黃段子,不管有沒有女教授在場,都是照講不誤。我覺得這裏就有一個“自由”的問題。你講黃段子當然是你的自由,但是別人,特別是女同事,有不聽你黃段子的自由。當你的自由妨礙了別人的自由,那就不是自由,而是性騷擾了。真正的自由包含著自我約束,也就是說,真正的自由包含著對自由的限制。


希臘的話語倫理講究說話要有真實的內容,脫離了真實的看法,說得再巧妙也是不正當的,不正確的。忽視真實的問題在我們的高級知識分子當中也經常出現。那一天《南方周末》的一個編輯跟我來信,告訴我,他收到北京大學一位教授的來信,批評報紙報道汪暉抄襲是一邊倒,我們怎麽來看這個事情呢?我覺得這個事情放到美國的中學課堂上就不難解決了。從小學四年級時,老師教學生們最基本的一個東西,就是辨別事實和看法,比如說中國是一個亞洲國家,這是一個事實,沒有什麽可以質疑的。但是說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那就是一個看法,任何看法都是必須要證明的。

我們在汪暉這個事情當中,可以用這個簡單的四年級的基本區分來看這個問題,汪暉的文章和別人的文章有文字的相同,這是一個事實。在事實問題上,永遠是一邊倒的,也應該一邊倒,因為事實有真實引力,就像是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一定是往地上來,不會往其他方向飛。真實將所有有理智的人都引向一個方向,事實是一邊倒的。但是,看法不同,看法不應該一邊倒。在汪暉這個事件當中,連汪暉的粉絲也不否認他的著作有一些東西跟別人是一樣的,但是不等於說有了這個事實就沒有不同的看法了。不同的看法有兩種。

首先,我們可以為這個事實做不同的“命名”,命名是一種看法。比如有的人說這是“剽竊”,而另外一些人則說這是“學術不規範”,說剽竊或者是用學術不規範都是對汪暉挪用他人這個事實的看法。說不當挪用或者是挪用,就比較的接近事實了。第二種不同看法是關於如何對待汪暉挪用或不當挪用他人的,也就是對事情嚴重性和性質的看法,比如說在訪談中,林毓生先生認為,必須要嚴肅的對待,不然的話清華大學校方就要負起責任,這是非常嚴厲的。還有人認為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需要追究,可以不了了之。這些都是看法,不同的看法都是需要證明其合理。這就是說理。但是,不管如何證明,看法是不能代替事實的,無論什麽樣的看法,都不可能把汪暉挪用這個事實說沒了,而且汪暉自己對這個事實的看法也很重要,應該自己說出來,事實和看法是一個基本的邏輯區分。


我自己也覺得很納悶,剛才主持人也說了人都有邏輯,我也是同意的。的確,邏輯是一個非常淺顯的東西,如果我們將公共話語僅僅歸歸結為邏輯,這就太淺了,就像學語言的人,基本的語言能力都是有的,比如說主謂賓,這是不需要學習的。當用一個形容詞修飾一個名詞時,想都不用想,說的話一定是準確的。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東西呢?這就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一種本來就有的能力,用柏拉圖的話來說,是藏在我們記憶裏的東西,只要將它喚回來就行了。我們在學校裏將這些基本的語法,或者是基本的邏輯告訴學生,都是非常簡單的知識,因為一個小孩子學起來都不會太難。

人有問為什麽的本能,為什麽提供的就是基本的邏輯解釋。兩三歲小孩子經常喜歡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麽,當然小孩子不能辨別你給他的為什麽是不是就是真正的為什麽,但是只要你給他一個為什麽,他就覺得事情得到了解釋,這是人的本能,人和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有一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是關於人接受不同的為什麽理由的,有時候我們並不需要接受一個非常正確的理由,我們只需要有一個理由就行了。說明人為什麽要理由的實驗很簡單,在使用的覆印機前,一排學生在那裏排隊,然後安排了幾個學生去插隊,有三種插隊的方式,沒有理由就去插隊、用不是很好的理由插隊,和用好的理由插隊。結果沒有理由插隊的人也可以插到的,大概是64%,插隊成功了。但是有理由的人,用很差勁理由的人,成功率高的多,比如說我只有一張你讓我先印,我馬上要上課你讓我先印,這一類理由成功率達到93%.有理由和沒有理由的成功率就完全不一樣了。那些用非常好理由的人、非常正當理由的人,成功率不過94%.

這告訴我們什麽呢?在我們的心理當中,宣傳不僅是宣傳者來騙我們,在我們自己的認知機制裏,有很多非常容易、非常願意上當受騙的因素,所以有這個問題,為什麽這麽多廣告,大家看了這麽多廣告、聽了這麽多宣傳,明明可以總結上當受騙的經驗,但卻還是那麽容易上當呢?這是因為我們很少檢查自己受騙上當的心理機制。這個問題在中國特別嚴重。理性說理、辨別真偽的普遍公民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傳統當中形成的,它並不是說從天上掉下來的。


2010年6月

(徐賁(Xu Ben),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畢業於復旦大學,獲麻薩諸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外文系,現任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提倡民主、法制、公民教育等普世價值。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2008)、《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等。)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