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的夜間風景·來自夢實驗室的報告

夢的意義雖是個哲學問題,而非科學問題,但就像要解答真實人生的諸般問題,我們常需仰賴科學提供很多重要的背景資料般,科學對「另一種人生」的解釋,也有同樣的助益。

人類從事夢的解析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對夢做科學觀察則只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以前的釋夢者雖然能舌燦蓮花,但若問他們某些基本的問題,譬如「一個人到底花多少時間來作夢?」他們的舌頭可能就會打結。這不是他們不想或不願回答,而是「不能」,因為他們缺乏對夢做科學觀察的適當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當記錄腦部電氣活動的腦波儀(EEG)問世後,人類才有可能對夢從事有系統的科學觀察。一九五三年,克萊特曼(Kleitman)等記錄正常人在整個睡眠過程中的腦波變化,發現在睡眠中的某些時段,睡者的眼球會持續急速而不規則的轉動(Rapid Eye Movement,簡稱REM),而且在腦波儀上出現特殊的腦波變化。若於此時段喚醒睡者,則常報告剛剛作了一個鮮明的夢,這是人類對夢做有系統的科學觀察的開端。

三十多年來,世界各學術重鎮的「睡眠研究室」或「夢實驗室」在腦波儀的協助下,累積了不少觀察心得,也回答了某些存在已久的問題,從「意義」的觀點來看,它們也許只是枝節的、周邊的,但卻是想對夜間風景區做「深度旅遊」者,在行前必備的參考資料。下面我們就以問答的方式逐條述之:


夢裡人生佔多少人生?

一般人常認為我們夜間的睡眠是由淺睡進入深睡,然後再由深睡變為淺睡,而於早上完全清醒過來,但用腦波儀追蹤,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在七八個小時的睡眠中,有四或五個周而復始的周期性變化,每一周期都含有四個階段,由淺睡逐漸進入深睡。

在一個周期結束,而要進入另一個周期時,腦波會出現以低振幅、非同步化電活動為主的圖樣,同時伴有:1.眼球的快速轉動;2.呼吸速率變得不規則;3.脈搏不規則;4.血壓升高;5.肌肉緊張度降低;6.腦溫及代謝率提高;7.男性陰莖勃起、女性陰蒂勃起。

若在這個時候叫醒睡者,有百分之六十到九十的人說他們正在「作夢」。因此這一個時段就被稱為「異型睡眠期」、「REM睡眠期」(眼球快速轉動睡眠期)或「作夢期」。

睡眠周期相當規則,大約以九○至一○○分鐘為一周期,換句話說,「作夢期」約每隔九○至一○○分鐘出現一次,一夜共出現四到五次,第一次的REM睡眠期最短,通常少於十分鐘,但越後面則越長,最後一次的REM睡眠期可長達四十分鐘(醒來之前所作的夢通常最長)。

四到五個REM睡眠期合計約有九○分鐘,差不多佔整個睡眠時間的二○到二五%。因此,我們可以「科學」地說,我們一夜最少作四到五個夢,一年作一千五百個以上的夢,一生則將作十萬個以上的夢。人生的三分之一用來睡眠,而睡眠的五分之一則用來作夢,所以夢是我們「十五分之一的人生」。

但這也只是一種「粗略」的說法,因為研究也顯示,並非所有的夢都發生在REM睡眠期,若在非REM睡眠期叫醒睡者,約有一○%的人會說正在作夢,但夢的情節較單調;富於情節變化的夢都是發生在REM睡眠期。

Views: 1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