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手李慕陽·非遺元素,是國潮崛起的金礦嗎?(下)

中國風一時間風靡歐洲,後來的洛可可風格深受其影響。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在庭院里建造了中國房子,王室貴婦們以搶到中國瓷器爲榮,中國屏風更是令貴族垂涎。歐洲家具之父托馬斯齊彭代爾(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則專門在《紳士與櫥櫃製造商的指導》竭儘最大努力描繪了中國的家具漆器和裝飾。

到了十九世紀,英國先鋒藝術家及建築師歐文瓊斯曾經斷言中國設計死氣沉沉,缺乏想象力和創新。但是他很快就被打臉,原因是摯友莫里森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收集到了大量圓明園的瓷器。

這些瓷器的精緻華美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不久之後瓊斯態度180度轉彎,推出經典著作《中國紋樣》,精選了一百幅取材於中國瓷器及琺瑯器表面的裝飾靈感進行再創作,驚艷了世界。

 

今天的非遺、曾經的中國工藝曾是整個歐洲藝術的靈感來源,lv、愛馬仕這樣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奢侈品牌均從中汲取“養料”。而對於今天的中國消費者來説,歷史被遺忘,文化的自信也隨之消失,於是這樣尷尬的場面常常出現:

中國的年輕人購買他國的高定,卻不知道了其中的經典設計,常常源自中國的文化精髓。

612非遺直播,一些國潮之所以成爲爆款,就是因爲講的故事足夠好,從佛教傳説到少數民族的秘史,故事感成爲一種生産力,神秘、生動、有趣、抓人眼球。

 

三、需要的是話語權

 

任何一個品牌要想成爲潮品,都要回答這樣的問題:何爲精緻?何爲內涵?何爲潮流?何爲時尚?

凝聚在非遺中的中國設計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定義權和話語權,畢竟這樣的權利已被西方壟斷多時。

在李佳琦看來:“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活法,每個人都有選擇不一樣産品的權利,我可以穿得起名牌,也可以把一件非一線名牌穿的很好看,讓大家覺得這是名牌,這就是一種成功,所以不需要盲目得追逐一線品牌。”

名牌,是一種感覺,所謂名牌感是需要有人賦能的。一個産品“潮”起來,需要的是講好故事、引爆流行。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的主題“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非遺更需要的不是裝裱在博物館中束之高閣,而是一種活態傳承,是融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與資本和現代科技的力量大膽擁抱。

畢竟,在非遺圈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沒有不酷的非遺産品,只有不酷的非遺傳人。

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一些慧眼獨具、擅長故事的“中間人”,或爲産品經理、或爲經紀運營、或爲直播和短視頻演繹……去爲非遺産品賦能,使其潮流化、成爲國潮。


首先,從非遺項目中去粗取精,提煉精華元素。

其次,將非遺元素融入標準化的現代文創産品,實現産品化和標準化。

再次,從浩瀚歷史中發掘動人的故事,爲産品包裝,使其成爲人們彰顯身份品味的社交貨幣。

最後,藉助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 傳播的手段,病毒營銷,迅速引爆。

對於非遺産品,李佳琦的選品標準簡單而又嚴格,或可以作爲參照:好看、時髦、性價比高、有質感的牌子,適合一般老百姓,有故事可以講。“不僅僅是換一個包裝,換一套宣傳詞,而是可以把我們的非遺、我們的傳統文化放進每一天的生活里。”

 

四、消費時代的更迭

 

就在這兩天,《白蛇傳 情》驟然出圈,掀起了影視國風潮,400餘年歷史的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遺名錄,更有“南國紅荳”的美譽。 

“我是一個壯族人,在我們家鄉,新生小孩的襁褓、背小孩的背帶、新婚的被子、民俗儀式的旗幟、死亡葬禮的幡紙,人們一生最典型的時刻都是紋樣記錄刻畫的,紋樣是文化的字典。”紋樣字典項目的發起人清穗先生如是説。 

作爲非遺的重要構成,紋樣是歷史的,更是現代的。 

就在今年5月,阿里巴巴設計週已經免費開放1000個傳統ip和紋樣,號召設計師和公衆再創作。“有了技術的加持,尋找到符合市場規律的商業化應用,就成了非遺紋樣傳承與保護的關鍵點。”

 

鐘薛高和紋樣時尚們只是一個開始 ,非遺的挖掘成爲原創産品、原創設計的機會,而李佳琦、薇婭們的賦能讓其短期冷啟動、品牌化成爲可能。 

從長遠來看,民族自信正在覺醒,審美日益多元,國內消費者的心態正經歷深刻的改變,從簡單的炫耀走向理性成熟。 

就像日本進入第四消費社會曾經發生的那樣,本地品牌的崛起成爲大勢所趨,非遺的商業化提供了取之不儘的源泉。 

畢竟,以國爲潮,脊梁直起來、更自信一點不是更好? 

今天的消費者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堅持,與其花錢用洋人的標準裝逼,不如支持國潮、捍衛自己的民族文化。

作者張俊,筆名辯手李慕陽,關注商業科技分析、社交遊戲(辯論、劇本殺等),公衆號“阿辯論”,微信號biohazard2010。(2021-06-18 https://www.36kr.com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