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數碼科技在過去二十年突飛猛進,究竟對人類福祉有甚麽影響?我們的生活是否比以前更幸福?
在現代社會,互聯網已成為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雲端運算逐漸普及,智能手機及其他數碼產品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及娛樂帶來很多舒適及方便,但同時亦隱藏著威脅及危機。一羣學者在今年二月就此聚集於以色列,召開數碼媒體與人類福祉國際會議 (The Conference on Well Being in Digital Media)。参加的學者來自不同的學術領域,當中包括哲學、社會學、電腦資訊科技、傳播學、教育學、心理學、藝術和文化研究。他們從多角度探討這個議題,嘗試在新科技環境下為「福祉」 (Well-being) 下定義,找出量度方法,並為發展「福址」尋求各種良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很重視這個議題,除了派官員參加,並商討長期研究計劃。
甚麽是福祉?
福祉有「外在福祉」(External Well-being) 和「內在福祉」(Internal Well-being)。前者是指一些影響生活的環境因素,例如工作、薪酬收入、健康等。而後者則與個人感受很有關係。「內在福祉」分兩類:(1)歡樂感 (Hedonic Well-being),即追求最大的歡愉及最少的痛苦;和(2)幸福感 (Eudaimonic Well-being),是指自我滿足及過有意義的人生。
福祉究竟有甚麽重要性?出席的哲學家及教育家指出,追求快樂是人類的終極目標,而且謀求美好人生是基本人權。為甚麽在此時此刻大家特別關注福祉問題?相信是因為社會及經濟發達,人們却沒有因擁有更多的金錢及物質而更加快樂。為甚麽關注點又落在數碼媒體上? 答案很簡單,數碼媒體滲透大眾生活的每一層面,現代人基本上是過「媒體生活」(Media Life) ,尤其是年輕人,一星期七天每天廿四小時都離不開數碼媒體及網絡,正如學者 Lee Rainie 及 Barry Wellman所言,大家已經成為「網絡個體」 (Networked Individual) ,即「網中人」,無法不受數碼媒體的影響。
但數碼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很大貢獻,但同時有破壞力。人類在這個新科技環境下,如何能趨吉避凶?怎樣能增進福祉,過美好生活?這就需要進一步了解數碼媒體的發展、特性及它們的影響。
從Web 1.0到Web 4.0
互聯網的出現,令我們的社會全面步入數碼世代。在九十年代,網站及電子報湧現, Web 1.0的互聯網應用,促成很多機構及公司都向網上遷移,大眾不僅在現實世界生活,還開始在虛擬世界活動。不過更大的改變是來自Web 2.0的互聯網應用,因為新數碼科技不僅讓網民在網上瀏覧,還容許他們上載內容,互聯網由「閱讀網」變成「可讀可寫網」。大量自媒體出現,包括部落格、維基百科、社交媒體 (如臉書、Twitter、微博、徵信)、分享網站 (如YouTube) 、公民新聞網站等,全面改變人類社會的溝通及交往模式。科技界的專家更預測,在未來一、兩年,我們將步入Web 3.0時代,互聯網進階成為「可讀可寫執行網」,由於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廣泛應用,互聯網是聰明網,能掌握網民的個別特性,懂得語意分析,明白每一指令,故能提供精準的服務。而流動數碼產品的普及,令大眾可隨意實時溝通,並且全球聯網,開展大數據年代。
但更大的改變將在大約2020年之後出現,屆時Web 4.0的互聯網應用,更令互聯網成為一個「可讀可寫可執行可同步網」(Read-write-execution- concurrency Web),這將是一個人與機器共生的年代。如果大家看過「雲端情人」(Her) 這部電影,就會領會到Web 4.0是一個甚麼世界。到了那個時候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漸趨成熟,電腦的執行系統化身為語音秘書,具備學習能力及感性互動能力,為網民捉供全天候服務。
表(一)列出互聯網進化的四個階段,每一個網絡世代都對人類社會造成重大衝擊,顛覆了原有的社會秩序及遊戲規則。世界各地的學者都忙於研究這些數碼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表(一):互聯網的四代進化
Web 1.0 |
閱讀網 |
資訊為中心 (網絡) |
Web 2.0 |
可讀可寫網 |
人們為中心 (社交網) |
Web 3.0 |
可讀可寫可執行網 |
機器為中心 (語意網) |
Web 4.0 |
可讀可寫可執行可同步網 |
代理為中心 (無處不在) |
數碼媒體在很多方面的確令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首先,互聯網將地球連成世界村,打破地域及時間的限制,我們可以和千里以外的親友聯繫,國與國也方便加強溝通,進行文化交流,大家亦很容易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互聯網提供了大量資訊,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周遊列國,透過互聯網認識社會,同時亦可運用互聯網表達意見或進行創作。當然互聯網及其他數碼媒體更提供了無限多的娛樂節目及遊戲,是大眾的玩樂天堂。而網上購物及網絡營商當然促進了經濟發展,遙距學習更給予大眾很多進修機會,讓新一代可以晉身知識社會。這些都是對增進個人歡樂和幸福有幫助。
不過,參加會議的學者,免不了會把注意力集中於數碼科技帶來的挑戰,他們激烈討論一些潛在隱憂。
數碼媒體對福祉的挑戰
這裏簡略介紹幾項主要挑戰。第一項是如何應對新數碼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新一代在數碼環境下成長,資訊過剩,如何選取有用資訊和避免在資訊海洋中迷失,是一個難題。在Facebook上年輕人往往為爭取更多讚好,非常著重別人的欣賞和認同,而下意識地做一些「出位」或特別的事情,喪失獨立判斷能力。他們在社交媒體上,似乎是為別人而活,而不是呈現真正的自我。此外大家都關注搜索引擎的使用,因為有研究指出,經常使用Google的人,會記憶力變差,而且專注力下降。而在即將來臨的Web 3.0大數據時代,私隱的保障又頓成疑問。
第二項挑戰是如何解讀數碼媒體的資訊。由於用數碼科技製造假資訊太容易,「有圖有真相」這句話已過時,如何核實資訊是一大煩惱。第三是關於大眾怎樣善用傳播權。在Web 2.0時代,人人是記者,人人是作家,怎樣讓眾多網民不散播謠言、不進行網上欺凌?第四項是安全問題。駭客入侵及網絡侵犯私隱是經常發生的事,如何避免?
由於接觸互聯網及數碼媒體不再困難,所以「數碼鴻溝」的問題得以舒緩,反而是「數碼使用鴻溝」更引人關注。因為很多大型社交媒體公司及搜索引擎公司,壟斷了大數據,普通人無法使用這些數據資訊去尋求利益及增進幸福。
第六項挑戰是如何為發展數碼科技制定方向?人工智能的發展甚有爭議。微軟的蓋次表示憂慮;霍金更表示這可能導致人類種族滅絕。霍金解釋,人類的進化慢,機械人及電腦系統進化快,如果不好好掌握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人類恐怕會被超越。
面對林林總總的挑戰,出席會議的學者提供了很多建議去發展數碼時代的福祉。首先有學者提出要為大眾提供數碼素養 (Digital Literacy) 訓練,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提倡傳媒資訊素養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MIL) 教育。這些素養訓練可以協助大眾,尤其年青一代,認識數碼媒體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掌握分析數碼訊息的技巧;善用數碼媒體作創意表達;並學習監察數碼媒體的發展,督促它們為人類福祉服務。
另一些學者則推介正向心理學。在福祉的研究中,「自主」 (Autonomy) 和「良好人際關係」是幸福生活的主要元素。而正向心理學正是強調自主的人生才是快樂的人生,而且鼓勵人們過歡樂人生及有意義的人生。運用正向心理學跟社交網站及互聯網打交道,心理學家認為可以引導大眾善用傳播權及迴避數碼媒體的負面影響。
有些哲學家則從靈性出發,介紹宗教怎樣輔導人們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尋覓到輕安自在。例如日本禪師小池龍之介就以佛教心法,指導年青人怎樣愉快地在社交網站上與人交往。
跨學科合作
參加會議的學者經過兩天研討,提出成立三個工作小組,制定策略,期望在數碼世界中提升福祉:
(一) 教育組:負責對數碼媒體作全方位研究。過去有關數碼媒體的研究也頗多,但缺乏綜合整理,有需要成立資料庫和研究團隊,有系統地探討數碼媒體的特質及影響。同時推廣傳媒資訊教育。
(二) 科技組:了解數碼科技的發展,監察互聯網公司、社交網站機構、搜索引擎機構、科技公司等,與從業員展開溝通及對話,建議業界自律。
(三) 政策:負責敦促政府製定有關政策,保障數碼科技能造福人羣。
以色列Aharon Aviram教授是一位教育哲學家,他是這個數碼媒體與人類福祉計劃的倡議者。他關心下一代如何在數碼世界過美好生活。他不僅召集了來自不同學術領域學者參加這次會議,並邀這批學者加入工作組,在未來的歲月一起研討,為提升人類福祉共同努力。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