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ine Foo~~
廢腦運動?很可怕;看不看書,大概需要小時候就培養習慣。很多人很奇怪,說馬來西亞人新一代怎麼會繁體中文?我老爸在我小時候,買大陸的書給我看,也買台灣書給我看,所以兩種文體都難不倒我。

(Feature Photo: Weightlessness by Photoion Photography School London, http://www.photoionschool.co.uk/

臉書網友 甲~~
這位老師說:文化環境有影響,學生也有責任,不完全是學校教育的問題。近來看到很多崇尚西方教育模式的論調,心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適一方人。大概要適當選擇吧,不必一頭向西。你說的“教育”是啥定義?學校教育?語文教育?道德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


學生出狀況,大家都說“教育出了問題”,忘了學生的基因從哪來。我面對二十幾歲的學生時,曾經很沮喪,後來想想,well,我見到他們時,他們都二十幾了,如我因他們的表現而沮喪,那他們前頭二十幾年的父母和老師,都該跳樓了。

或許你可以先弄清楚「教育」、「學習」的定義,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吧。這樣,對大家、對一切都比較公平一些。單純覺得不該把矛頭指向學校和老師。導遊、老師不行,是他們的問題,制度也需要改善。但也該想想是什麽、爲什麽他們可以敷衍工作,是誰給他們這麽大的權力?
像職業分工以後,大家對醫生的極度信任一樣,幾乎不理會自己吃下什麽藥/毒(drug)。吃就對了。

臉書網友 乙~~

老實說 我從小到大是為了考試而讀書 不是因為學習 因為沒興趣 理解能力比較低 而且又比較難集中 都靠死背 上了CAT 要拿cert 我在裏面很慘 不及格十多次 因為account沒得死背 腦要轉 所以我才發現讀書方式錯了。

Celine Foo ~~

我所想的“教育”,多數時候是學校教育。其他場合,算是學習吧? 幸運的孩子會遇到能幫助他們學習的良師;不幸的,則被逮住“灌輸”。我兩種老師都遇過。很多人講家庭教育,我想我沒什麼“家庭教育”,爸爸媽媽就是製造一些條件讓我們喜歡學習這樣。很多東西是自己“發現”來的。我不是學教育的,就是很粗淺的覺得,教育帶點強迫性,好像要考試之類;學習比較輕鬆些,自己來學點自己喜歡的事。

老實說,我從課外學的,比從課本學得多,雖然父母沒說:這個很重要,要懂,那個很重要,要記得。或許我可以這樣比喻,我去中國玩,那些導遊背書似的、單行道給我們講了很多資料,我轉眼就忘了,只知道“他很有料噢”,後來發覺,他不講其實也無所謂,因為都在旅遊冊子上;去另一些國家,那些導遊固然也講資料,卻花很多時間和遊客互動,分享了很多不在旅遊冊子上的有趣的相關知識,很受用,過了許久還記得很清楚。我不懂這叫教育還是學習,但就是覺得,如果有的選擇,我選後者。叫什麼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沒浪費時間。畢竟,時間就是生命啊。

絕對同意,學習是很個人的事;想學習,任何人、任何事都是老師。

以前學管理,教授說有機會去讀點柏拉圖的《論詩》什麼的,我說有沒有搞錯,管理和文學有何關係,後來才發現:你懂不懂詩是一回子事,《論詩》裡頭有很多古希臘(蘇格拉底)老師和學生的對話錄,其實是幫助我們思考,老師沒答案,答案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去發現的。老師沒教你東西,東西是你自己發現、學習到的。這和現代民主管理精神相符啊。

以前有位朋友,走去教育界;我開玩笑說:去教書啊?他說:我不教書。我又說:對對對,你是教人才是。他酷酷的說:我也不教人。我大笑:那你千萬別誤人子弟。他更酷的說:我 facilitate他們學習,哇塞!厲害呢。

Views: 8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