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Righey:當專著不再是媒介:網絡時代的歷史敘事(4)

正如日常經驗以及逐漸增多的相關學術研究所呈現的,伴隨著新的應用不斷出現於持續變動的環境之中,數字化為我們的表達和交流打開了不可勝數的可能性。筆者稍後會返回來討論媒體實踐中的某些改變。這裏要說的是媒體實踐的一個衍生產物:對媒體所具有的社會重要性的高度認識,以及相應的,媒體技術的發明總是形成一股反思“舊”的媒體,以及新媒體發展所帶來的得失的浪潮(我們已經看到,電視對麥克盧漢的啟發)。最近的(媒體技術)發展就以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引發了一種新的意識,這種意識一方面指向媒體變化,另一方面則指向印刷文化在過去的歲月裏對知識生活和社會關係的影響。數字化媒體對未來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改變了我們看待過去的方式。過去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已經過時而變得值得關注,從而被陌生化、歷史化了。正如羅曼·雅各布森在上世紀初所論,事物在兩種情況下可以為人所見——新出現的時候和過時的時候。[17]數字化革命的結果之一,就是把早先的媒體“創新”變成了歷史研究的新對象。相比於原來那種被單純地理所當然地視為關於藝術或學術的印刷品,當代的“書籍”作為一種符號裝置和物質對象——結合文字與圖片的一種多媒體——獲得了更加深遠的意義,正如手寫的書信在如今這個被計算機所主導的世界當中所獲得的完全不同的意義。[18]如今的數字“革命”由此悖論式地揭示了媒體總是不斷地被發明又不停地發生著改變。

這便讓筆者回到了1962年丹托的論述。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敘事的主題把丹托的研究與持續至今的討論有力地連接在了一起。[19]然而在其他方面,丹托的文章在如今看來卻有如隔世。這尤其表現為,丹托毫不猶豫地假定一個歷史學家的工作就是一個單獨的作者用一個孤立的敘事寫成的一本書。據說丹托以一本虛擬的寫作於1815年,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來說明他關於實時性的論述:“設想我們(在1815年)拿起一本書,名字是《硫磺島之戰》。”[20]這一參照很簡明,但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前面所提到的這樣一種假定:歷史的本質形式就是一本由一個個體的歷史學家負責的專著。的確,歷史的本質形式是“一本書”這樣一種預設構成了丹托關於敘事的觀點——他將敘事與一個單獨視角下的回溯性重整綁在了一起。丹托堅持認為,作為知識生產的核心形象,“歷史學家”和“理想的編年者”是建立在潛在的專著“模式”的基礎之上的。

既然歷史學家確實是一直以著述為業的,對這種“模式”的堅持並不令人驚訝。然而,作為對其他強大媒體崛起的回應——諸如電影和電視,關於其他模式的存在的觀點也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問題。在過去的20年中,對電影及其他影音媒體的歷史敘事潛力的關注已經有了顯著的增長,視覺藝術、博物館和電子遊戲作為形成和傳播歷史知識的替代平臺遇到的情況也是如此。[21]大體上說,對這些替代者的討論仍然只是關於普及化與教育而非歷史寫作的核心問題。此外,就史學理論家們對電影、博物館等抽象的文化產物所進行的觀察而言,其所使用的還是源自那種獨立著作研究式的模式。阿倫·蒙斯洛的《敘事與歷史》(2007年)中有一整章關於“作為表達的歷史”,在其中提供了一個對許多與歷史知識的制造和傳播相關的傳媒(照相、電視、畫本小說、博物館等等)的調查,就是前文所言的那種進展的體現。鑒於以往的研究作品至多,會在一章的篇幅內涉及“歷史寫作”,蒙斯洛展現出了他對新的傳媒和表達方式的意識。但盡管他將電影和視頻包含在內,蒙斯洛仍然只是將它們限定在一個章節的主題內,並且在其他章節中承認他腦海中的歷史以及從而對歷史敘事模型的建構仍然是“基於印刷式的”。[22]

[17]Roman Jakobson, “On Realism in Art”(1921), in Language in Literature, ed. Krystyna Pomorska and Stephen Rudy,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1987, pp. 19-27.

[18]Lisa Gitelman, Always Already New: Media, History, and the Date of Cultur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6. Friedirch A. Kittler, Gramophone, Film, Typewriter, transl. Geoffrey Winthrop-Young and Michael Wutz(1986),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9]Ann Rigney, The Rhetoric of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Three Narrative Historie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p. 28-62.

[21]Vivian Sobchack, The Persistence of History: Cinema, Television and the Modern Event, London: Rouledge, 1995. Natalie Zemon Davis, Slawes on Screen: Film and Historical Vis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2]Alan Munslow, Narrative and History,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