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揚·論闡釋的四種模式(9)

公共闡釋上述六個特征,如果跟上面羅蒂等人的三種闡釋思路作一比較的話,我們發現它可以溝通艾柯闡釋應有適當界限的觀點,也可以呼應羅蒂將闡釋視為一個完整的、不可分裂的過程的說法,但是它肯定大不同於事實上是針鋒相對於卡勒的過度闡釋論。闡釋究竟是屬於私人性質,還是公共性質,還是私人話語和公共話語兼而有之?當然最好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是即便兼而有之,遊刃有余是一種境界,左支右絀又是一種境界。

但是公共闡釋說到底也是一個權力問題。在與英國社會學家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的一次訪談中,張江明言他的公共闡釋思想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高張想象的私人性個體闡釋不是說不可以存在,但是它必須接受公共理性約束,唯其如此,闡釋的私人理解可望升華為公共理解。張江強調他所標舉的這個「公共闡釋」,尚未見先例,是一個新的復合概念。但是這個概念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豐厚的理論積澱。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理論、海德格爾關於存在與時間的學說、伽達默爾關於世界和言說的觀點以及費什關於闡釋群體的設計等,在張江看來,都是從正反兩方面為公共闡釋的形成與貫徹,提供了文獻基礎。總而言之:


第一,闡釋首先是一種權力,誰要掌握這個世界、掌握共同體、掌握群眾,就必須擁有這個權力。第二,有了這個權力還不等於實現了這個權力,而是必須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自己的闡釋,而且要在這個過程中認真聽取共同體的意見,在相互對話交流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闡釋,讓自己的個體闡釋變成公共闡釋,即一種有理性、有傾向、目標大致一致的闡釋,如此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13)

當年馬修·阿諾德鼎力鼓吹文化如何光明燦爛又賞心悅目,寄希望它在19世紀工業革命的動蕩時代中力挽狂瀾,引領社會進步,是以被葛蘭西稱為資產階級傑出的有機知識分子。張江不遺余力倡導公共闡釋,伸張闡釋權力,在這個背景上看,當可視為以政治和權力為標尺,為無產階級的文化領導權張目。從更廣泛意義上看,指責荷馬情感泛濫,以頌神和歌頌當代政要為好詩標準的柏拉圖詩學,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公共闡釋的濫觴。

(13)张江、约翰·汤普森:《公共阐释还是社会阐释》,《学术研究》2017年第11期。

(本文原載:《文藝理論》2022 年 01 期 /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