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地球的特點 規律和狀況
風不但使人類家園的大氣不停地循環,保持了良好的通風,它還發揮了另外一個重要作用———給地球帶來雨水。如果地上沒有雨水,動植物就無法正常地成長。
海洋、內陸湖泊和大陸雪原的水因受熱而蒸發,在空中形成水蒸氣。而熱空氣能夠輕易地攜帶大量水蒸氣運動,直至它的溫度逐漸下降,變成了冷空氣。就這樣,部分水蒸氣因遇冷而凝結起來,變成了雨、雪或雹,並降落到地表上。
一個地區的風差不多完全決定了這一地區的降水量。假如山脈把沿海地區與內陸隔開了(這是常見的地貌),風到山區就被迫升高(高山地區氣壓較低),離海平面越高,它的溫度就越低,水蒸氣就會變成雨雪降落到地面上,所以,沿海地區就會很濕潤。當風越過山嶺吹到另一面後,它已是一股沒有一點水分的幹風了。
由於熱帶地區地表巨大的熱量使空氣上升得很高,水蒸氣遇冷而凝結,形成暴雨,因此,這一地區的降雨豐富而平穩。因為太陽不是永遠直射在赤道之上,而是時而偏北,時而偏南,所以,赤道地區也就出現了四季之分。這裏有兩個季節暴雨連綿不斷,而另兩個季節滴雨不落。
最倒黴的是那些地方,它們常年處在從寒冷地帶流向溫暖地帶的氣流控制之下。這是因為,當風從寒冷地帶吹向溫暖地帶時,盡管它們吸收水分的能力逐漸增加,但空氣中的水蒸氣不會遇冷凝結而形成降雨,所以,這樣的地區10年都出現不了一兩次降雨,於是就變成了幹燥的沙漠。
對風及降雨,暫且就說到這裏,它們的具體情況在後面的章節裏還會繼續討論。接著,對地球本身的狀況以及人類腳下這層堅硬的巖石地殼,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關於地球的內部結構曾出現過許多種說法,直至今日,還沒有一種說法能夠徹底令人信服。
人類曾上過多高的天呢?人類曾入過多深的地呢?讓我們先看 看現實吧。
在一個3英尺直徑的地球儀上,世界上的最高峰———埃佛勒斯峰(即珠穆朗瑪峰———譯者註)的厚度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而大洋的最深處(在菲律賓群島東側)(馬裏亞納海溝———譯者註)看上去如同郵票上的齒孔。人類從來沒有探看過大洋之淵,也從來沒有攀登過埃佛勒斯峰之巔。人類曾搭載熱氣球和飛行器飛上高空,那高度也只比埃佛勒斯峰高一點,但是,等待去人類探索的大氣層仍然還有97%。至於海洋,人類到達過的太平洋深度不及3%。而且,假如把各大洲的最高峰都塞到大洋的最深淵,埃佛勒斯峰的峰頂還會在海平面幾千英尺之下。可見,山峰之巔尚不及深海之淵。為什麽會這樣呢?人類至今還無法解答。
對這些令人困惑的事實,現代科學知識無法作出解釋。對地殼的過去和將來,人類還是一無所知。我們已經知道,火山並非那些被認為是地球內部的熱物質的噴發口,所以,我們也無需再去研究火山,希望從它那兒找出地球內部構造的證據(人類的祖先曾有過這樣的幻想)。如果我的比喻不是特別令人討厭的話,火山就好比人身的膿腫,盡管腐爛疼痛,但只是一個局部問題,而非身體內部的毛病(由於受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所局限,作者得出了這樣錯誤的認識。實際上,火山正是由於地球內部巖漿等高溫物質噴出地面而形成的———譯者註)。
世界上的活火山原來有400座,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一部分活火山逐漸喪失了活力,後來幹脆就退休,變成了普通山峰。活火山目前大概還有320座。
事實上,大部分地殼活動頻繁地區都臨近海洋,例如日本(據地震監測顯示,這個國家每天發生四次輕微火山震動,每年發生1447次地震)就是一個孤立的島嶼之國,馬提尼克和喀拉喀托———最近火山爆發最慘痛的犧牲品都位於大洋的中央。所以,絕大部分的火山都位於沿海地帶。
由於大多數的火山離海洋很近,人們就想當然地認為,火山噴發是因為海水滲進地球內部,導致強烈的爆炸,使熔巖、蒸汽之類的物質噴發四溢,以致形成了災難。可是,後來人類發現,還有一些火山相當活躍,但與海洋卻相隔萬裏之遙,於是,上述的想當然就不攻自破了。
另外,對地球的表面,人類又懂得一些什麽呢?過去,人們總是把亙古不變的事物比喻為堅如磐石。然而,現代科學對這個比喻並不支持,它告訴人們,巖石不但處在不斷成長之中,而且也處在持續變化之中。由於風吹雨打,高山在變矮,以每千年減少3英寸的速度進行,假如這種侵蝕沒有反作用力來抵消,所有的山巒早已消失很久了。甚至於把喜馬拉雅山脈夷為平地也只要11600萬年就夠了。因此,這種反作用力不但存在,而且威力巨大。
為了對地表運動有個大概的認識,請拿出半打幹凈的手帕,把它們在桌子上平整地擺放著,然後從兩邊用手向中間慢慢地擠這些手帕。你會看到,這堆手帕上形成了一大堆奇形怪狀的褶皺,有些凸起如山峰,有些凹進如低谷,有些重疊如丘陵。這些褶曲就像地球的地表。地殼是地球這個龐然大物的一部分,它在宇宙中高速運轉時,它的熱量也在不斷地散失,隨著熱量的散失,就會緩慢地緊縮,進而褶曲變形,如同被擠壓在一起的一堆手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