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的願景與挑戰(4)

4.合理應對老齡化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應對老齡化。人口老齡化,這是中國特色,根據聯合國2015年的預測,2050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3.6億,約占人口的25%。這是一個重大課題。一定要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創新來解決。最好的前景是,有工作能力還可以繼續工作兩天,現在我們這批60後總的來講比我們父母那一輩身體健康一點,到我們60多了還願意工作,就別強迫我們退休,願意幹就幹,這是第一種最好的情況。不願意幹,高高興興的也行,別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可以跳廣場舞去,建議專門設置老年活動區,給老年人娛樂用,這是第二種機制設計。


根據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到了2050年有接近1/4的家庭只有一個人。一個人生活,如果身體健康還好辦,最怕的是健康出問題,長期住院,給社會、給家庭帶來包袱。所以一定要健康。清華大學高度重視體育,這很好,但體育好不等於健康。人生應該三件事都得搞好:第一,智商要高。第二,情商要高。第三,“健商”要高,要懂得怎麽管理自己的健康。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其實不容易,僅早睡早起這一件事,很多人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健商”很重要。



5. 新型開放發展戰略


第五個挑戰來自於新型開放發展戰略。中國經濟儲蓄高,所以必然要走出去投資。投資的學問很大。投資,不僅不能浪費我們老百姓的血汗錢,要獲得好的回報,而且要對世界做出新貢獻。“一帶一路”的目的就是用好我們的剩余儲蓄,支持周邊沿線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兄弟國家搞建設,讓他們跟中國經濟一起往上走。所以2035、2050不僅僅是中國夢,恐怕也是一個世界夢,這是非常重要的。


海外投資,不能僅僅把儲蓄配置在美國資產上,不能像當年日本一樣,匆匆忙忙一窩蜂出國購置資產,那樣一定會吃虧的。安邦曾斥資19.5億美金購買華爾道夫酒店,有一次我問華爾道夫曾經的老板:“你坦率告訴我,你有沒有多賺中國人的錢?”他說:“我確實多要錢了,如果不多要錢對不起我的股東啊!”多要多少錢呢?大概是未來四五年他們賺不到的錢。總之中方多付錢了。所以走出去投資一定要謹慎,一定不能錢多、人傻,不能被世界笑話。進行商業談判的時候,有時候多給人家錢,別人反而會瞧不起你,會認為你傻,認為你不精明。



6. 從中國故事到中國理論


如何從中國故事上升到中國理論是我們的第六個挑戰,這是我特別要強調的一點。

中國發展起來了,世界不理解,覺得中國人耍賴了、中國人占了西方人的便宜,特朗普甚至說:“你們是非公平貿易。”面對這種情況,需要講中國故事。但僅有中國故事還不夠,還要有中國理論,理論上不去,理論講不圓,在國際上、在政策發展問題上永遠要吃虧。

歐洲經濟學發展:從亞當·斯密到凱恩斯


西方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值得我們借鑒。英國人1775年開始搞工業革命,同一年蘇格蘭人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這本書被認為是經濟學的《聖經》。《國富論》的基本思想是:自由市場經濟是自我平衡的。只要你搞自由市場經濟,人人都受益。因為自由市場經濟勞動分工可以很細,每個人都發揮效率。亞當·斯密給英國的時代不僅創造了理論,還創造了一種思想,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所以大家都覺得英國工業革命是世界的福音。


他的繼任者,大衛·李嘉圖,猶太人,炒股開始發財,後來進入英國國會,之後到英國大學當教授,也為當時英國的經濟搖旗吶喊,說自由貿易最好,自由貿易人人都受益,自由貿易的各國都發揮比較優勢。英國當時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國家,其經濟發展在學者那里找到了理論的、思想層面的根據。


馬克思,德國人,父母是猶太人皈依了新教,他研究《資本論》,研究當時興起的英國資本主義市場生產方式。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奮鬥了幾十年,他的結論有非常鮮明的鬥爭性、實踐性,充滿了哲學的思考。他說,資本主義的制度是暫時的,不是永恒的,不論是亞當·斯密,還是李嘉圖,他們認為的那個制度都不會永遠存在下去,因為資本主義制度有它潛在的本質性的矛盾。馬克思的理論給當時的工人運動提供了思想指導,他是一種哲學的思考,指導了這麽多年各個國家工人運動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思想和理論。


凱恩斯,英國人,看到了自由市場經濟本身的沖突、矛盾。1933年大蕭條,工人大規模失業,有人想買東西,但是工廠又不能開工,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凱恩斯作為那個時代頂尖的經濟學家,提出政府必須幹預,政府發債券,在地上雇工人挖個坑都可以,只要你挖坑就把工人雇了,工人就有錢了,這樣市場就可以運轉起來。他的思想在哲學層面上實際上是繼承了馬克思。


一戰結束時,凱恩斯作為當時最偉大的經濟學思想者,倡導英國跟法國應該給戰敗國德國留生路,可惜決策者沒有聽凱恩斯的。英國、法國,拼命擠壓德國,把德國推向了極權主義獨裁的死路。二戰結束前夕1944年,凱恩斯帶領英國的團隊應邀到美國去構想1945年戰後世界的經濟大格局,講得非常好。但是可惜,英國當時已經是明日黃花,美國是世界霸主,堂堂的凱恩斯,說不過美國的國務卿懷特,懷特方案最後被采納。所以實力跟理論必須匹配。


美經濟學走勢:技術強大,但沒有重大的原創思想


美國經濟學的走勢也非常有意思。美國建國200多年來,絕大部分時間是搞貿易保護的,美國內戰的結果是,搞貿易保護的北方戰勝了支持自由貿易的南方,是完全背離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的基本原則的。美國從內戰結束以後一直到二戰結束,這段時間沒有出經濟學的大家,沒有出思想家為自己辯護。美國是大陸經濟,搞貿易保護,不需要搞自由貿易,說得過去,但是美國一直沒有自己的思想家站出來為自己辯護,直到二戰結束才改變局面。二戰結束,美國要主導國際秩序,蹦出來一位米爾頓·弗里德曼,芝加哥大學自由經濟的領軍人物,繼承了維也納學派,他是一個很好的傳播者,作為猶太人非常會辯論,非常會利用電視媒體的傳播渠道在美國到處宣傳自由市場經濟,這符合當時美國所主導的自由市場經濟的精神。他算是成功的,但是思想上繼承了維也納學派,應該說不能算原創。


二戰之後,哈佛大學當時最有名、最有影響的教授,阿爾文·漢森教授,把凱恩斯主義引入到了美國,美國這麽強大的經濟體還要到英國去學凱恩斯主義,可見當時他們的經濟學思想還是落後的。他的學生薩米爾森,猶太教授,奠定了現在很多經濟學的基礎,技術層面非常強大,建立了現在整個經濟學的技術體系。但哈佛大學當時有一個規矩,不能雇猶太人。於是他跑到麻省理工學院,離哈佛大學坐地鐵有兩站遠,在那里創辦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薩米爾森是一個技術上的先驅者、完美者,但是並不是思想的領先者,他把凱恩斯主義跟自由市場經濟混在一起,稱為古典綜合。薩米爾森的侄子薩默斯,清華大學的榮譽教授、哈佛大學前任校長、美國財政部前任部長,以前為自由貿易搖旗吶喊,最近一段時間開始轉向,說自由貿易對美國不一定是好事。


這就是美國經濟學的走勢,一步一步地發展。總體而言,稱得上成功,美國搞經濟學的人多,技術完善,非常強大。但是坦率地講,思想層面有點土,重大思想都是來自於歐洲的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卡爾·馬克思,還有後來的熊彼特。


日本經濟學的悲情:沒有學到西方精髓 缺乏創新


最悲情的故事發生在日本。日本的經濟衰退為什麽持續了將近30年?我願意分享一個觀點,也許有爭議——經濟學沒搞好。日本人非常勤奮,技術上精益求精,做一個汽車、做一個產品,幾十年如一日。但是日本人的缺點是什麽呢?思想層面,沒有學到西方的精髓,缺乏創新。所以這麽多年日本的財政部、日本的央行找不出幾個能夠跟美國人辯論、在理論上能夠講得圓的高級學者或者是官員。


當年我在哈佛讀博士的時候,班里好幾位日本同學,我發現讀了兩年,好不容易考完資格考試了,第三年就不見了,我就問下一屆的日本學生怎麽回事,他說這些人回去是為了保住工作位置。原來日本財政部規定,如果離開日本超過兩年的話,在財政部的職位就會被取消,所以日本財政部里面的博士非常少。因此日本這麽多年一碰到匯率問題、貨幣政策問題、具體的體制問題,就講不清楚。


舉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最倒黴的是日本,日本借了很多錢給東南亞國家,日本非常希望東南亞國家能夠緩一口氣,能夠把這個錢還回來,但是日本人堅決不敢跟美國人討價還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錢不夠,日本建議由他們掏錢搞一個亞洲貨幣基金,由日本來營救亞洲國家,希望把這些國家扶起來之後他們能還錢給日本,就像美國人扶持墨西哥一樣。美國人說,堅決不行,一定要按照IMF、一定要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要求統一步伐行動,日本人什麽都不敢說,就這樣放棄了原來的想法。


我們有責任把中國故事在理論上講清楚


所以中國的同仁們,年輕的朋友們,清華大學的同學們、老師們,我們責任重大,中國未來的發展,在2035、2050不僅要解決具體問題,而且要把中國的理論講出來,為什麽我們要這麽做?為什麽我們要市場跟政府同時使勁?過去我們成功的經驗是什麽?未來我們為什麽要堅持這些經驗?為什麽今天美國會出問題?為什麽歐洲會出問題?要把這些在理論上講清楚,講不清楚一定會吃虧,一定會出問題,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第六個挑戰,就是要把中國故事在理論上講清楚。


中國的經濟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


嚴復先生,福建人,北京大學前校長,1902年翻譯《國富論》,是第一個翻譯《國富論》的人,100多年前能翻譯這樣的著作,非常不簡單。


王亞南先生,湖北人,廈門大學前校長,王亞南先生基本上沒去過日本、沒有去過其他國家,基本上是自學成才,翻譯了《資本論》。


孫冶方先生,江蘇無錫人,社科院經濟所所長,在前蘇聯留學學的《資本論》,回來倡導要運用價值規律、運用市場規律,要發展經濟。


潘光旦先生,清華大學的驕傲,開辟了中國現代的社會學。


陳岱孫老先生,福建人,我們清華大學畢業的校友,在威斯康辛大學學的本科,又到哈佛大學學了經濟學博士,之後分別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長期任教。


陳達老先生,清華大學社會學老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回來的,中國人口學的的奠基者。


很有意思,在這些前輩里南方人居多,這並不是說現在北方人學不好經濟學,而是因為中國很多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從南方開始的。


清華大學歷史上有光輝的過去,我們的初衷是辦好中國的教育、我們的初衷也是將中國的現代科學,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發揚光大,我們的使命是推動中國的社會科學,包括經濟學理論的創新,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清華的使命。所以同學們、老師們,2035、2050,偉大的、美好的宏圖在我們前面,清華的學子,尤其是社會科學方面的學子,需要有使命感,必須在這些方面要勇於創新,這才能夠做出我們清華人的貢獻。中國的經濟學、中國的社會科學的發展,我們清華人責無旁貸,必須共同努力。


謝謝各位!(2017-11-14 長江商業評論/來源:人文清華講壇)

Views: 6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