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臻:旅遊業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主動作為(3)

如果人為加速村落消失,或者把農民全部請“上樓”,人們失去的不僅是童年的快樂、對家鄉的眷戀以及心靈休憩的地方,也消滅了鄉村文化提以得以存在的空間,毀掉了子孫後代尋根的精神家園。

 

典型案例有哪些啟發?

 

我們考察過了一個叫何斯路的傳統村莊,這個村莊依靠自己的力量從衰敗走向了富裕。何斯路村位於義烏鬧市商海西15公里的山區,由於耕地少,交通閉塞,鄉村精英和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到2007年,這個擁有戶籍人口900多人的村莊,常住人口只有300人左右,而且以留守老人為主,人均收入4570元,昔日的良田被“拋荒”,往日青山綠水變成垃圾遍地汙水橫流,世代居住的村莊淪落為“空心村”,日漸雕敝,成為義烏最貧困的山村之一。 

而今的何斯路村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而且早已舊貌換新顏,成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幸福美麗鄉村,百畝薰衣草莊園內常年繁花繽紛,多樣化民居建築錯落有致。阡陌交通、青山綠水、雞犬相聞、鳥語花香、和諧恬靜的村落環境,儼然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何斯路村先後獲得國家級“最美鄉村示範村”“最美田園村”等多項榮譽桂冠,真正實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何斯路村的蛻變是從認識鄉村資源開始的。以往對鄉村的認識就是資源匱乏,沒有產業支撐,解決不了就業和增收問題,於是人走村空。2008年何斯路回來一個叫何允輝的人任村主任,他懂得鄉村的資源不僅在於土地和礦山,而應該包括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整理資源的基礎上,發現資源要素的價值,並找到實現其價值的路徑。單一的傳統農業無法使村民安居樂業,片面發展工業也常常加速鄉村的衰亡。何斯路村立足鄉村特色資源、以鄉村文化傳承為核心、走出了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的脫貧致富之路。 

村里的傳統種植主要是糯米、水稻、油菜、蔬菜等,在保留傳統種植滿足村民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把100畝荒地充分利用起來,選擇了薰衣草作為現代農業發展主題,將薰衣草種植、加工及旅遊融合發展。除了門票收入,薰衣草提煉精油及其副產品的深加工,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走出了一條保護原生態自然環境,有效地利用耕地資源,美化了村居環境,發展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