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義:當前海外華人民間信仰跨地區交往和結盟現象研究(3)

宮廟的自由度擴大,是當前海外華人民間信仰增加互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它不是唯一原因。筆者認為,至少還有三方面因素在當前海外華人民間信仰的發展中起到導向性的作用:一、民間信仰在海外傳播時形成的跨地區的香火網絡,為當前海外華人民間信仰跨地區交往和結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當前海外各國特別是東南亞各國華人所面臨的文化認同危機,是迫使海外華人民間信仰走向跨地區交往和結盟的促發因素;三、一些影響較大的宮廟試圖通過跨地區的信仰網絡來構建自身權威的行為,則進一步加快了海外華人民間信仰跨地區交往和結盟的步伐。

 

(一)當前海外華人民間信仰跨地區交往和結盟現象的發生基礎:民間信仰在海外傳播時已然形成的跨地區香火網絡

 

20世紀80年代後,海外華人民間信仰跨地區交往和結盟的現象一經出現,很快就蔚為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早在民間信仰在海外傳播之時,就已然形成了跨地區的香火網絡。下面以九皇大帝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為例,詳加說明。

 

九皇大帝信仰從中國大陸傳播到泰國,又從泰國傳播到馬來西亞,最後從馬來西亞又傳播到新加坡,形成了一個淵源有自、脈絡清晰的跨地區香火網絡。馬來西亞國內很多九皇大帝宮廟之間都存在著有如上述的香火上的分靈關係,而且,這種分靈關係可以上溯至中國大陸、泰國,下延至新加坡,這就為後來馬來西亞九皇大帝總會的成立及其跨地區交往提供了可能。

 

海外保生大帝信仰的跨地區交往和結盟也根源於該信仰早年在海外傳播時形成的香火網絡。據說在明永歷十五年(1661),福建龍海白礁民眾隨身攜帶白礁慈濟宮保生大帝金身,隨鄭成功軍隊入臺驅逐荷蘭殖民者。入臺後,於臺南學甲創建慈濟宮,奉祀保生大帝。鹹豐十年(1860),晉江深滬人的商船又從臺南學甲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神尊回到深滬寶泉庵奉祀。因此,深滬寶泉庵的祖廟是臺南學甲慈濟宮。1948年,旅菲深滬人從滬江寶泉庵分靈香火到菲律賓馬尼拉,創建馬尼拉寶泉庵正爐。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