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心與物遊》常德的船(下)

常德就是武陵,陶潛的《搜神後記》上《桃花源記》說的漁人老家,應當擺在這個地方。德山在對河下遊,離城市二十余里,可說是當地唯一的山。汽車也許停德山站,也許停縣城對河另一站。汽車不必過河,車上人卻不妨過河,看看這個城市的一切。地理書上告給人說這里是湘西一個大碼頭,是交換出口貨與入口貨的地方。桐油、木料、牛皮、豬腸子和豬鬃毛,煙草和水銀,五倍子和雅片煙,由川東、黔東、湘西各地用各色各樣的船隻裝載到來,這些東西全得由這里轉口,再運往長沙武漢的。子鹽、花紗、布匹、洋貨、煤油、藥品、面粉、白糖,以及各種輕工業日用消耗品和必需品,又由下江輪駁運到,也得從這里改裝,再用那些大小不一的船隻,分別運往沅水各支流上遊大小碼頭去卸貨的。市上多的是各種莊號。各種莊號上的坐莊人,便在這種情形下成天如一個磨盤,一種機械,為職務來回忙。郵政局的包裹處,這種人進出最多。長途電話的營業處,這種坐莊人是最大主顧。酒席館和妓女的生意,靠這種坐莊人來維持。

除了這種繁榮市面的商人,此外便是一些寄生於湖田的小地主、做過知縣的小紳士、各縣來的男女中學生,以及外省來的參加這個市面繁榮的掌櫃、夥計、烏龜、王八。全市人口過十萬,街道延長近十里,一個過路人到了這個城市中時,便會明白這個湘西的咽喉,真如所傳聞,地方並不小可是卻想不到這咽喉除吐納貨物和原料以外,還有些什麽東西。

做這種吐納工作,責任大,工作忙,性質雜,又是些什麽人。

假若一旦沒有了他們,這城市會不會忽然成為河邊一個廢墟?

這種人照例觸目可見,水上城里無一不可以碰頭,卻又最容易為旅行者所疏忽。我想說的是真正在控制這個咽喉,支配沅水流域的幾萬船戶。

這個碼頭真正值得注意令人驚奇處,實也無過於船戶和他所操縱的水上工具了。要認識湘西,不能不對他們先有一種認識。要欣賞湘西地方民族特殊性,船戶是最有價值材料之一種。

一個旅行者理想中的武陵,漁船應當極多。到了這里一看,才知道水面各處是船隻,可是卻很不容易發現一隻漁船。

長河兩岸浮泊的大小船隻,外行人一眼看去,只覺得大同小異,事實上形制復雜不一,各有個性,代表了各個地方的個性。讓我們從這方面來多知道一點,對於我們也許有些便利處。

船隻最觸目的三桅大方頭船,這是個外來客,由長江越湖來的,運鹽是它主要的職務。它大多數只到此為止,不會向沅水上遊走去。普通人叫它做“鹽船”,名實相副。船家叫它做“大鰍魚頭”,《金陀粹編》上載嶽飛在洞庭湖水擒楊幺故事,這名字就見於記載了,名字雖俗,來源卻很古。這種船隻大多數是用烏油漆過,所以顏色多是黑的。這種船按季候行駛,因為要大水大風方能行動。杜甫詩上描繪的“洋洋萬斛船,影若揚白虹”,也許指的就是這種水上東西。

比這種鹽船略小,有兩桅或單桅,船身異常秀氣,頭尾突然收斂,令人入目起尖銳印象,全身是黑的,名叫“烏江子”。它的特長是不怕風浪,運糧食越湖。它是洞庭湖上的競走選手。形體結構上的特點是桅高,帆大,深艙,銳頭。蓋艙篷比船身小,因為船舷外還有護艙板。弄船人同船隻本身一樣,一看很乾淨,秀氣斯文。行船既靠風,上下行都使帆,所以帆多整齊。船上用的水手不多,僅有的水手會拉篷、搖櫓、撐篙、不會蕩槳——這種船上便不常用槳。放空船時婦女還可代勞掌舵。這種船間或也沿河上溯,數目極少,船身材料薄,似不宜於冒險。這種船在沅水流域也算是外來客。

在沅水流域行駛,表現得富麗堂皇、氣象不凡,可稱為巨無霸的船隻,應當數“洪江油船”。這種船多方頭高尾,顏色鮮明,間或且有一點金漆裝飾。尾梢有舵樓,可以安置家眷。大船下行可載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載兩千件棉花,或一票食鹽。用櫓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纖手三十人到六七十人。必待春水發後方上下行駛,路線系往返常德和洪江。每年水大至多上下三五回,其余大多時節都在休息中,成排結隊停泊河面,儼然是河上的主人。船主照例是麻陽人,且照例姓滕,善交際,禮數清楚。常與大商號中人拜把子,攀親家。行船時站在船後檀木舵把邊,莊嚴中帶點從容不迫神氣,口中含了個竹馬鞭短煙管,一面看水,一面吸煙。遇有身份的客人搭船,喝了一杯酒後,便向客人一五一十敘述這只油船的歷史,載過多少有勢力的軍人、闊佬,或名馳沅水流域的妓女。換言之,就是這只船與當地“歷史”發生多少關系!

這種船隻上的一切東西,無一不巨大堅實。船主的裝束在船上時看不出什麽特別處,上岸時卻穿長袍(下腳過膝三四寸),罩青羽綾馬褂,戴呢帽或小緞帽,佩小牛皮抱肚,用粗大銀鏈系定,內中塞滿了銀元。穿生牛皮靴子,走路時踏得很重。個子高高的,瘦瘦的。有一雙大手,手上滿是黃毛和青筋。會喝酒,打牌,且豪爽大方,吃花酒應酬時,大把銀元鈔票從抱肚掏出,毫不吝嗇。水手多強壯勇敢,眉目精悍,善唱歌、泅水、打架、罵野話。下水時如一尾魚,上岸接近婦人時像一隻小公豬。白天弄船,晚上玩牌,同樣做得極有興致。船上人雖多,卻各有所事,從不紊亂。艙面永遠整潔如新。拔錨開頭時,必擂鼓敲鑼,在船頭燒紙燒香,煮白肉祭神,燃放千子頭鞭炮,表示人神和樂,共同幫忙,一路福星。在開船儀式與行船歌聲中,使人想起兩千年前《楚辭》發生的原因,現在還好好地保留下來,今古如一。

比洪江油船小些,形式仿佛也較笨拙些(一般船隻用木板做成,這種船竟像用木柱做成),平頭大尾,一望而知船身十分堅實,有鬥拳師的神氣,名叫“白河船”。白河即酉水的別名。這種船隻即行駛於沅水由常德到沅陵一段,酉水由沅陵到保靖一段。酉水灘流極險,船隻必經得起磕撞。船隻必載重方能壓浪,因此尾部如臀,大而圓。下行時在船頭縛大木橈一兩把。木橈的用處是船隻下灘,轉頭時比舵切於實際。

照水上人俗諺說:“三槳不如一篙,三櫓不如一橈。”橈讀作招。酉水淺而急,不常用櫓,篙槳用處多,因此篙多特別長大,槳較粗碩,肥而短。船篷用粽子葉編成,不塗油。船主多永順保靖人,姓向姓王姓彭占多數。酉水河床窄,灘流多,為應付自然,弄船人所需要的勇敢能耐也較多。行船時常用相互詛罵代替共同唱歌,為的是受自然限制較多,脾氣比較壞一點。酉水是傳說中古代藏書洞穴所在地,多的是高大宏敞充滿神秘的洞穴。由沅陵起到酉陽止,沿酉水流域的每個縣分總有幾個洞穴。可是如沅陵的大酉洞、二酉洞、保靖的獅子洞、酉陽的龍洞,這些洞穴縱有書籍也早已腐爛了。到如今這條河流最多的書應當是寶慶紙客販賣的石印本歷書,每一條船上照例都有一本“皇曆”。船家禁忌多,歷書是他們行動的寶貝。河水既容易出事情,個人想減輕責任,因此凡事都儼然有天做主,由天處理,照書行事,比較心安,也少糾紛,船隻出事時有所借口。酉水流域每個縣分的船隻,在形式上又各不相同,不過這些小船不出白河,在常德能看到的白河油船,形體差不多全是一樣。

Views: 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