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盛邦和,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央民族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首席教授
1
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在它的市中心有一個美麗的去處,名叫艾伯特公園(Albert Park)。它坐落在離天空塔不遠的一座小山上。踏著石階走進園子,發現花樹叢中矗立著維多利亞女王的銅像。不遠處有一個炮臺,架著兩門大炮。炮前又站著兩個銅像,一個穿洋西服持文卷,一個著戎裝握鐵劍,仿佛是女王的文武伺衛。
海鳥盤旋著,停落在女王的肩膀,四周寧靜平和。古老的橡樹,綠蔭如蓋,在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不知誰播出英國美女小號手愛麗森的“Liber tange"("自由探戈")。旋律如水,在清新的空氣中彌漫開來,時而如溫柔的清泉,時而如喧囂的海流。
從銅像的頂端望過去,是新西蘭特有的藍天白雲。藍天這麽藍,好似宇航員從飛船舷窗望出去的深邃天宇。白雲這麽白,猶如開在田間尚未采摘的一片棉絮。白雲在藍天,一會兒聚攏,變成白色的船帆,蕩漾在清亮的海面。一會兒散開,讓陽光透過棕櫚大巴掌似的樹葉,在茵茵草地上留下斑駁的光影。
來到奧克蘭,發覺這里的黑發黃膚的同胞還真不少。中國學子到新西蘭留學,首先瞄準的就是奧克蘭大學,而埃伯特公園就緊挨著這所新西蘭最著名的大學。公園和大學之間沒有圍墻,這樣這座公園就仿佛成了大學的後花園。
每天清晨或下午,莘莘學子或挎著書包或挾著課本在花園里散步,或三三二二坐在木椅上讀書閑談。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們會打開手中的飯盒,或是三明治,或是中國科理,或是印度咖喱。維多利亞銅像與噴泉的周圍各有一圈木椅,可供人們擇座憩息。
粗粗計算一下,十個人中間大約有三個人是中國人。比例就是這麽高。奧克蘭有許多公園,也許是一份特殊的尋親情愫,對這座公園寄予特別的關注,關於它的前世今生都想弄個明白。
據地質學家考證,整個奧克蘭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後來經歷多次火山噴發形成陸地。與一樹山、伊甸山等山頭一樣,埃伯特公園所在的這片高地,也是一個冷卻了的火山口。從地形上看從北向南,形成一個海拔逐步下降的山坡。
俗話形容丘陵地帶,常說"地無三尺平",奧克蘭就是這樣。假如從高空鳥瞰,皇後街是一條南北向綿延的山谷,它的西邊與東邊各有兩個不高的山嶺,海拔不超過五十米。西邊的山嶺上是奧克蘭的標誌景觀即天空塔,那麽東邊的山嶺則屬於埃伯特公園。
花園的地形從南向北呈三級階梯,每個階梯都是一個大平臺。第一平臺主要是一個噴泉,中間平臺是維多利亞銅像的位置,第三個平臺擺著的兩尊大炮,炮口指著北方海港的方向,提醒人們注意,花園的所在原是個炮臺與要塞,擔負鎮守海疆與保衛城市的職責。
要塞的名字叫 The Albert Barracks。它占據著奧克蘭中心城區的制高點部位,從這里向四處瞭望,市街道路及遠處的海港一目了然。不過現在,山崗周圍造起了高樓,瞭望與防守的功能早已失去。1840年前後,霍布森受權管理這個城市。要塞就是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
它的功能有兩個,一個是海防,阻止來自歐洲的其他白人國家覬覦這個英國人好不容易拿到手里的“外之國”。一個是陸防。那時候英國人剛剛啟動大規模移民計劃,面對原住居民一一毛利人的不滿與反抗,立足不穩。
到了1880年,這里已經改造成公園。直到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眼看向新西蘭延燒,埃伯特公園再次接受軍事性改造。據當地老人回憶,公園地下修建了大型的防空隧道。時光飛逝,這項當時的大工程逐漸被人遺忘,淹沒在歲月的流水中。留下參天聳立的棕櫚與盤根錯節的百年老樹,向遊人敘述公園的滄桑變化。
也許附近有太多的中國留學生,也許這些年來中國飛速發展,成為新西蘭重要的經濟夥伴,埃伯特花園每年舉行燈會。時間從中國元霄節的前一周開始。於是趕在張燈之前,早早上山,走進了花園。
整個公園掛滿了中國燈籠,各種主題的彩燈一組一組,栩栩如生,精采紛呈。這里是嫦娥奔月,那里是天仙下凡,不遠處播放著“千年等一回”的曲子。這不是嗎,一組燈塑正在敘說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一切都沐浴在夕陽中,靜靜等待著燈節的開場。
2
就這樣邊走邊看,不知不覺走到公園中央維多利亞女王的銅像面前。女王戴皇冠,裙裾委地,如同剛剛步出房間,站立在陽臺上。也許今天是在她“居住”的園子里,舉行中國燈節,往日那種君臨世界、母儀天下的高貴神情減少了許多,隱約透現女性本來的溫存,讓人不由得想起來她不平凡的身世。
1819年5月24日,倫敦的肯辛頓宮的一個房間傳出嬰兒響亮的哭聲。一個新生命降臨人間,她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英國君主維多利亞女王。為了讓孩子誕生於英國,她的父母星夜兼程,長途跋涉,從巴伐里亞回到英國。
父親愛德華王子,是英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個兒子,可惜英年早逝,當時維多利亞只有8個月大。此後跟隨母親生活在德國。她的母親是德國的一位公主,人們稱她維多利亞公主。這個名字,以後傳給了她的女兒。舅父利奧波德一世(後為比利時國王)具有自由主義思想,從小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