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峰:地方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

地方誌被譽為“一地之百科全書”“一方之全史”,具有存史、教化、資治等功能。習近平同誌指出,要高度重視修史修誌,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當前,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同各參與國的文化交流合作,需要發揮地方誌的重要作用。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絢麗多姿的傳統文化,地方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誌作為一方之全史,在我國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可以說,全世界無論哪個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擁有歷史久遠、賡續不斷、內容宏富的地方誌歷史文獻。地方誌的功能,一是存史。存史是指地方誌能夠將一定地域內的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用文字記錄下來、保存下去,供今人和後人查閱參考。存史是地方誌諸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發揮其他功能的基礎。二是教化。教化是指利用地方誌資料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及國情、地情教育。三是資治。資治是指地方誌為領導幹部和決策機構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當前,地方誌融入了更多時代元素,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實際情況看,地方誌中蘊含著大量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史料,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發揮獨特作用。

進一步加強對古絲綢之路歷史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應對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歷代留存下來的各種相關文獻典籍進行整理,把那些散落的歷史記載有計劃地整理出來。當前,學術界在這方面已經開展了一些工作,如出版了《中國地方誌中的陶瓷史料》等;像明代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館藏珍本影印出版,則成為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以及明代中外交通史的第一手資料。在整理史料的基礎上,地方誌工作者還要充分利用自己對相關文獻的占有優勢,深入開展有關研究,努力展現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大力弘揚絲路精神。

適時啟動大型史誌編修。如編修《“一帶一路”通誌》《“一帶一路”文明史》等。通過史誌編修,把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風俗、民族宗教、自然地理等內容都收錄進來,讓誌書更好地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成為各國人文交流的橋梁和紐帶。目前,可以先啟動編纂一些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絲路人物誌》《絲路線路誌》《絲路風物誌》《絲路文獻誌》等,系統記述古絲綢之路上商人、僧侶、軍人、詩人等的事跡,介紹古絲綢之路的文化遺址以及相關民俗風情等。通過編修專題性史誌,一方面及時傳播絲路文化、講好絲路故事、弘揚絲路精神,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編修《“一帶一路”通誌》《“一帶一路”文明史》打下堅實基礎。

積極推介高質量地方誌成果,講好中國故事。“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地域非常廣泛、參與的國家眾多,需要通過文化交流溝通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信任。中國地方誌講的就是中國故事,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魅力的獨特話語體系,有助於塑造我國良好國家形象。地方誌工作者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國家文化走出去戰略,積極推介一批高質量地方誌成果,讓世界各國更好地認識中國。(作者為中國地方誌學會信息化研究會楊海峰)

(原標題:地方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2017-07-11 11:11:15 來源:人民日報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