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有一篇《男子冒充重慶公安局副局長詐騙財物獲刑12年》的報道說,一位名叫王月林的騙子2010-2011年間屢次行騙得逞,被判有期徒刑12年。王月林的騙術得逞,是因為他冒充了“重慶公安局副局長”。2010年12月,他虛構為情婦購房急需用錢,說自己能為吳某兒子讀軍校一事找到關系,騙取了吳某100萬元。2011年7月,他謊稱自己能幫漆某承接到土石方工程,騙了他5萬元。2011年6月,他以可以幫助史某妻子減輕處罰為由,騙取被害人10萬元。2010年12月,他以單位給其配備的車輛太差為由,向被害人吳某索要近70萬元的奔馳越野車。車輛掛在吳某的公司名下,一直交由王月林使用。

王月林行騙之所以頻頻得手,是因為他知道如何為自己設計和制作一張在當今社會裏公認“能辦事”的面孔。這個面具必須符合一般民眾的生活經驗和對權勢的期待。被王月林個騙子騙了,是因為花了錢,事情沒有辦成。但是,如果托的是真的副局長,花了錢,事情辦成了,那當事人一定會因為“物有所值”,並不覺得自己上當受騙。

這讓人想起“文革”剛結束不久,劇作家沙葉新廣為人知的作品《假如我是真的》。劇中青年李小璋為求上調冒充高幹子弟張小理,憑借著對官場文化的嫻熟駕馭,到處招搖,無往不利。他憑借的也是一張由“身份面具”所提供的通行證。他後來被識破了身份騙局,在法庭受審時自辯道:“我錯就錯在我是個假的,假如我是真的,我真的是張老或者其他首長的兒子,那我所做的一切就將會是完全合法的”。首長的兒子做的事即使不完全合法,也不會治他一個“騙子”之罪。

在蘇聯文學中,也有一個家喻戶曉的騙子故事《十二把椅子》,說得就是一個靠著能辦事的面孔混跡於世的騙子。故事發生在1927年的蘇聯,那時距十月革命成功才幾個年頭,社會上亂糟糟的。當年的首席貴族基薩,眼下早失去了往昔的威風,只擔任縣戶籍登記處的一名辦事員。一天,他的岳母在去世前告訴他,家裏12把椅子裏藏著鉆石和其他值錢的東西。他決定去尋找這筆巨額財富,而恰巧又認識了一位精明能幹的年青人奧斯塔普·班達(Ostap Benda)。

班達最精明能幹的地方是,他知道,在新的蘇維埃制度裏必須有怎樣的“面孔”才能有效地獲得各色人等的信任,在1927年的蘇聯,那就是用時興的革命語言來說話,蘇聯文化史教授費茨派垂克(Sheila Fitzpatrick)在《撕掉面具》(Tear off the Masks!)一書裏稱之為“蘇維埃語言”。班達還自稱是1905年俄國革命期間塞瓦斯托波爾起義領導人彼得·施密特中尉的兒子,有著傲人的紅色血統。憑著這個本錢,他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嫻熟地戴上那副面具,對行騙的對象如魚得水般地予取予求。

《十二把椅子》還有一個後續故事《小金牛》,主角也是奧斯塔普·班達。這兩部小說被稱為“奧斯塔普·班達故事”,二次大戰前,它們合集或分集共發行了20版,魅力經久不衰。在1930年代的蘇聯,除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半自傳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沒有一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影響能比得上奧斯塔普·班達故事。1970年代,由於改編為電影,《十二把椅子》更是成為一部諷刺“時勢造騙子”的經典之作。

王月林這個騙子也對我們了解今天的社會有某種透視作用。他確實是一個騙子,但卻是一個時勢造就的騙子。他假冒公安局副局長,向受害者允諾的都是“副局長”利用職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且,正是因為“副局長”為了錢,肯替人去做胡作非為之事,他才更像是真的副局長。社會中許多人心目中的副局長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他們對這個樣子的副局長才會特別相信。

王月林也許是在虛構,自己為情婦購房急需用錢,但是,為情婦撈錢卻並不是他虛構出來的事情。為情婦撈錢的官員在現實生活裏並不少見,民眾也都有所耳或知曉。所以,王月林只是利用了一個他們已經知曉的“現實情節”來虛構騙取他們信任的種種“故事”而已。

王月林說自己有路子,能為讀軍校找到關系,又說自己能承接到土石方工程、能為犯罪人減輕處罰,這些都確實是“副局長”能夠辦得到的事情。而且,一般人也都知道,要辦成這樣的事情,還非得托像公安局裏這樣的“得力人物”不可。王月林並沒有創造“能辦事的副局長”角色,他只是在按現有的腳本扮演這個角色而已。

當今中國社會的犬儒主義也為王月林的成功行騙提供了機會。在今天的社會裏,大多數人既討厭又喜歡這樣的局長,這樣的局長如果被當作老虎或蒼蠅揪出來,老百姓一定高興。但是,他們在需要和有可能利用這樣的局長時,自己也是極願意與之打交道和鉆他空子的,因為不這樣還真沒有其他辦法能辦成他們要辦的事情。有的人一面討厭貪官,一面又千方百計地找機會利用他,賄賂他,雖然他們是官員貪腐的受害者,但其實又何嘗不是官員貪腐的合作者和合夥人?


(徐賁(Xu Ben),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畢業於復旦大學,獲麻薩諸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外文系,現任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提倡民主、法制、公民教育等普世價值。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人以什麼理由來記憶》(2008)、《統治與教育:從國民到公民》(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等。)

Views: 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