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關於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思考

一,一島、二極、三翼、多元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產業委員會委員、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潘知常教授是內地著名的美學家、戰略咨詢策劃專家,聲名顯赫的“政府高參、企業顧問、媒介軍師”。他曾經為國內的許多政府、企業和媒體做過成功的戰略咨詢策劃,至今還擔任著多家政府、企業和媒體的高級顧問,2008年來到澳門。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潘知常提出了自己在深思熟慮幾年後的對於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初步看法,就是:一島藍圖、二極驅動、三翼展開、多元共生。即:

一島——國際未來島藍圖;

二極——博彩業與旅遊休閑業二極驅動;

三翼——新業態新娛樂新品牌三翼展開;

多元——豐富多彩的文化產業業態多元共生。

潘知常進一步解釋說,澳門的未來目標,應該是建設國際未來島。

他把自己所提出的建設國際未來島的澳門未來目標比喻為“澳門文化覆興的2,0版本”。在他看來,過去的關於澳門文化發展的思路、計劃、戰略等等,都可以統稱為澳門文化覆興的1,0版本,現在,亟待進行更新換代,要代之以全新的“澳門文化覆興的2,0版本”。

他指出:澳門之為澳門,其中最最重要的,在於她是否還存在著、是否還活著、是否還能夠滿足未來的時代需要。因此,對於澳門的關註,必須從未來開始。

澳門的獨特性,真正的意義就在於:她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已經存在了四個半世紀的文化特區。中西文化每天都在異彩紛呈地上演精彩的交流與對話的一幕。澳門過去、現在、將來,都始終在先行、先試,進行著中西文化的交流、對話的實驗。澳門為世界所提供的這樣一種文明發展的模式,既可以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間化解沖突提供歷史智慧,更又可以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間和諧交往提供有益借鑒。

他指出,國際未來島是澳門人的未來藍圖,這個國際未來島應該是幸福島、也應該是快樂島,還應該是天堂島。

其中的關鍵是:大力發展“有氧文化”。即:能自我反思和調解、能創新和拓展、能包容、有張力且充滿生機活力的文化;既保證澳門經濟快速發展,又能保住城市文脈;既有國際化又有本土化,既有集中化又有多樣化的文化。而澳門在未來發展的最具魅力之處,就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中能夠“有氧奔跑”!

至於澳門發展的路徑,潘知常提出,應該以博彩與旅遊休閑產業作為兩極(兩個增長極)來驅動。他說,《珠江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澳門未來發展定位是“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為此,澳門應該從博彩產業單極向博彩與旅遊休閑產業雙極驅動過渡。其中,增加遊客人數和滯留時間是發展澳門的兩條腿;大力發展博彩業和旅遊休閑業則是推進澳門發展的兩只手。

為此,博彩產業是澳門的“可口可樂”,它必須破“界”,從“一業獨大”發展為“大而且強”,做到博彩業不僅全球最大,而且世界最強。同時,從“傳統博彩”轉向“現代博彩”、從“大眾化博彩”轉向“個性化博彩”、從“小博彩”轉向“大博彩”。

而旅遊休閑業是澳門的“健力寶”,它應該出“墻”。他指出,必須以旅遊休閑業作為澳門的新的增長極。

古詩雲:一支紅杏出墻來。潘知常說,澳門的旅遊休閑業也應該出“墻”。

例如旅遊,澳門的旅遊產業應該與博彩業、文化產業、會展業、信息產業、零售業、中醫藥產業、教育培訓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在相互交叉的領域衍生出文化旅遊、商務旅遊、會議旅遊、購物旅遊、養生旅遊、度假旅遊,以及旅遊信息服務、旅遊培訓和修學旅遊、旅遊運輸、旅遊金融等旅遊行業,從而有一個巨大的發展。

在休閑產業方面,可發展三種類別的文化休閑產業:“靜”、“居”、“動”。“靜”休閑產業,就是以調養內心,尋求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的文化休閑旅遊。澳門面向海洋,古時就是以阿媽港來命名,海洋資源、海洋文化風情濃郁,可以大力發展海洋休閑產業。而“居”休閑產業,就是以度假居住享受型為主的文化休閑旅遊。澳門可以“度假村”為載體,發展圖書、影視、繪畫、音樂會、觀看賽事等居住型的度假休閑產業。至於“動”休閑產業,則是以健康養生為主題的文化旅遊。

他認為,澳門的休閑產業可以從陸地休閑到海洋休閑。開發包括海洋休閑度假遊、海洋歷史文化遊、海洋民俗風情遊、海洋休閑漁業遊、海洋節慶旅遊、遊艇旅遊、海釣和海洋休閑體育旅遊、海洋科普旅遊等多元化、系列化、邊沿化和深度化的海洋旅遊新產品,形成特色產品鏈。其中,澳門漁人碼頭應當成為推廣海洋休閑的重鎮;澳門西灣湖一帶,應該率先打造成為海洋休閑中心,而不是目前有關部門計劃建設的美食餐飲中心;黑沙一帶,可以大膽嘗試“陽光海灘浴場(天體浴場)”。

談到“三翼”,潘知常表示,應該以新業態、新娛樂、新品牌為三翼去展開。從以“吃”、“住”為重點轉向以“玩”、“樂”為重點,把澳門打造成世界級的“快樂”生產平台,世界級的“不夜城”。


第一翼是“新業態”。

要通過產業之間的滲透、對接和互補,在產業邊緣地帶激發出全新的產品和服務方式,形成有利於互生互贏的多重效應,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從“部門經濟”到“產業聯動”的轉變。而“博彩創意化,創意博彩化”,應該成為澳門的發展戰略與發展理念。一方面,澳門博彩業的發展拓寬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空間。博彩業的發展可以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新的展現平台,以及為文化創意產業拓展新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反哺博彩業。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入為博彩產業提供新的豐厚的博彩資源,讓澳門的博彩業更有文化、更有創意。擺脫“博彩就是賭博”的單一思維,使博彩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娛樂活動。把創新意識貫穿於博彩業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例如,目前就可以考慮增設的,就有:海上博彩、世界博彩歷史博物館、賽車博彩、博彩主題公園、博彩體驗區、博彩嘉年華、選美博彩、賭王大賽,、在線博彩,等等。


第二翼是“新娛樂”。

他表示,娛樂時代的到來,延伸出娛樂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產業化發展。第一,娛樂經濟是世界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娛樂經濟無疑仍舊以“博彩經濟”為基礎,但是,又比它更豐富、更健康、更全面。“在娛樂中經濟”,“讓消費者為快樂埋單”,就是未來的主題。娛樂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印鈔機,而且娛樂經濟還不怕經濟危機。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華納兄弟、環球、哥倫比亞這些大電影公司都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出現的。據美國影業聯合會統計,過去幾十年裏美國曾遭遇七次經濟不景氣,其中五次電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第二,澳門發展娛樂產業具有獨特的先天優勢。博彩就是“特殊的娛樂”。娛樂經濟,把從博彩開始的“吃、喝、玩、樂、娛”充分地加以放大。吃喝上了境界,就是美食文化;娛樂玩出了花樣,就是創意。第三,澳門娛樂業的發展空間誘人,與同是“博彩之都”的拉斯韋加斯相比,2009年遊客在拉觀看表演的消費已經占到總消費的4.1%,而在澳門這一數據僅為0.42%。因此澳門演藝產業只要能夠向前推進一步,定會商機無限。

對於的娛樂業該如何發展,潘知常認為,關鍵是不能離開三個母體。第一,不能離開娛樂的母體——快樂主義導向來發展娛樂業。其次,不能離開娛樂產業的母體——文化創意產業來發展娛樂業。第三,不能離開澳門娛樂業的母體——特殊環境來發展娛樂業。

他認為,澳門需要摸索新娛樂的方式,尤其是大中華特色的娛樂經濟。比如成都休閑產業是很有中國地方特色的:麻將、撲克、瓜子、黃豆、茶葉、白開水。澳門新娛樂的未來,應該使澳門成為一個世界東方的娛樂中心,尤其是成為世界東方的演藝中心。


具體來說,他的建議是:

澳門首先要發展“創意商業”,將娛樂業融入商業消費領域,使遊客在吃穿住行都能感受到創意的驚喜與娛樂快感。澳門迅速增長的旅遊業市場將為廣告業、包裝業、活動策劃業、創意生活業等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澳門要發展數字娛樂業,以遊戲產業為核心,為遊客提供如動作遊戲、冒險遊戲、格鬥遊戲、體育類遊戲、益智類遊戲、競速類遊戲、實時戰略遊戲、射擊類遊戲等樂趣與數字化體驗的文化創意產業。

第三,澳門要發展演藝娛樂業,發展以“秀”為主的大型舞台表演,酒吧表演藝術,在此澳門除了學習拉斯韋加斯的成功經驗,將演藝娛樂業玩到巔峰,還可以大膽發展明星經濟、美女經濟、粉絲經濟,以明星演藝來帶動澳門發展。


第三翼是“新品牌”。

他認為,澳門應該可以在創意澳門、演藝澳門、婚慶澳門、美食澳門、節慶澳門、影視澳門、聲色澳門、會展澳門、功夫澳門、聖地澳門等方面做出品牌,首先初步形成這十大澳門品牌。例如,在澳門可以大力發展宗教旅遊。不妨在全世界選擇十座最著名的大教堂,以十比一的比例,在澳門加以覆制,在澳門建一個類似深圳的“世界之窗”那樣的“世界教堂之窗”,從而全力打造“聖地澳門”。

關於多元共生,潘知常認為,澳門要在“一島”、“二極”、“三翼”的基礎上綜合發展。多業務組合,以分散風險;多元化協同,以增加回報;多種資源充分利用,以增強可持續性。他說,多元共生的文化產業形態,可以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實現資源共享,突出文化產業與博彩產業、旅遊休閑業之間的產業結構關聯度,使得市場結構不斷趨於合理化。一方面,提高了博彩業、旅遊休閑業進一步獲取資源的能力,使得澳門博彩和旅遊休閑市場競爭能力大大提升;一方面,也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二,澳門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潘知常有他的獨特看法。他在接受訪問時認為,“經濟適度多元化”並不意味著四處作戰,也不是要削弱博彩業的發展,而是在鞏固博彩業發展的同時,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適度”的關鍵,是千萬不要“過度”!

他說,澳門呼籲“適度多元化”,這就是對澳門發展道路的重新思考。關鍵在於澳門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對於澳門這樣一個袖珍城市,袖珍經濟來說,尤其如此。他指出,什麽都發展就等於什麽都不發展;有所不為,才能真正地有所為。對於澳門來說,更是如此。

他表示,繼新加坡之後,日本、印度和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紛紛考慮將賭場合法化,澳門博彩業結束本輪黃金發展期的日子越來越近,屆時的轉型之痛,是目前的澳門亟待去思索與考慮的問題。

說到澳門的文化產業,潘知常以“有文化卻沒有產業,有藝術卻沒有產業,有創意卻沒有產業”來概括。從一個在內地多年從事戰略咨詢策劃的業內人士的眼光來看,他認為,澳門的缺憾在於戰略咨詢策劃的意識不強,換言之,就是缺乏戰略咨詢策劃專家的參與。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謀而後定”。澳門的問題就在於少謀,往往是“定而後謀”,甚至“定而不謀”。現在經常說:要提升“硬實力”,要打造“軟實力”,可是,人們卻往往忘記,在這兩者之間,應該還存在著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巧實力",還存在著一個善用“巧實力”的問題。當然,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澳門的前面還有機會。只是,這個機會是一定要期待著“謀而後定”的。換言之,澳門不應該再作“有勇(大膽搞博彩)無謀(文化產業發展緩慢)”的事情了。

潘知常指出,澳門經濟發展有四個關鍵的前提:第一,絕對不能夠離開“博彩”這個經濟主體;第二,絕對不能離開澳門自身的特殊背景,澳門從來都是在最不可能成功的地方出乎意料的成功,從來都是只作為平台,從來都是“快進快出”,從來都是要賺快錢;第三,絕對不能離開澳門四個半世紀來的生命線,這個生命線就是從日本經過台灣、到香港、到澳門、到新加坡的經濟高地。必須強調,澳門從一開始就是在這條生命線上生存的。沒有這條線,就根本沒有澳門;第四,絕對不能忽視港珠澳大橋的建設。

他進一步指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要從整體珠江口產業和區域發展的意義上來理解。大橋使珠江口海陸連接成一個環路,整合了四大特區、七大城市,實際上是未來經濟高地的新平台。由此帶來的區域聯合,使得過去分散的產業可以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文化產業帶。四大特區、七大城市連成一個整體,將形成一個新的珠江口文化產業帶。為此,澳門要先做準備。澳門應該是從區域整合裏去尋求適度多元化,而不要圍繞著自己去多元化;小而全的發展戰略,必然會置澳門於死地。

他說,大橋的建設使得珠江口作為未來的珠江口文化產業帶的地理條件基本成形。因此珠江三角洲未來發展的規劃方案的一個核心點,應該是在珠江口為珠江口文化產業帶的整合方面做出有創意的方案,使之成為一個最具價值的發展亮點。珠江口,作為一個引人矚目的戰略高地,如何去排兵布陣,如何去謀劃全局,如果在珠江口文化產業帶這個全新的發展機遇中抓住先機以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是澳門的當務之急。只有在這個問題上“運籌帷幄”並且“謀而後定”,澳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有更加堅實的落腳之地。

關於區域發展,他認為澳門對珠江口作為未來亞洲的重要文化產業帶的戰略意義認識顯得有些不足,因此,澳門應該強化區域合作意識。

對於澳門如何發展創意產業,他認為,澳門的發展絕對不能搞“小而全”的發展模式。在澳門,可能僅僅只有一到兩個點是可以旅遊產品化的,而大量的只能是城市的休閑公共空間,根本不可能產品化。

對此,他提出澳門發展的三個定位:超強定位、跟進定位與空隙定位。他認為,在澳門的總體發展方面,應該實行“超強定位”。堅持大力發展博彩產業,爭當名角。在澳門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應該實行“跟進定位”。在這方面,澳門沒有必要“示強”,而是應該“示弱”,亦即主動融入澳門博彩產業的發展鏈條中,甘當配角,以贏得自己的市場份額。在珠江口岸的四大特區、七大城市,實行空隙定位,有所不為是為了有所為,文化產業的交叉錯位發展才是制勝之道。 

(原文載澳門《正報》2011年12月26日)(愛思想網站2014-11-13)

Views: 1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