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馬來西亞,並非只有吃喝玩樂。這裏還有一座充滿滄桑、寫滿歷史的古城--馬六甲,絕對能讓遊客們感受到十足的歷史和人文情懷。

馬六甲的歷史,可以追朔到公元1400年,一位落難的印尼王子從蘇門答臘逃到這裏,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國。1406年,鄭和下西洋時,曾率領龐大的艦隊登陸馬六甲,還曾出手幫助過這個弱小的王朝,抵禦北方之敵。

鄭和之後,阿拉伯和印度商人紛至沓來,在此進行絲綢、香料、煙草、茶葉等大宗貨品的交易。很快,馬六甲就成為遠近聞名的重要港口和富庶之邦了。但也正因為如此,馬六甲古國後來遭到葡萄牙人的入侵,很快於1511年滅亡了。

一百多年後,荷蘭人又通過武力,將這塊寶地據為己有。然而隨著國力的消長,十八世紀末,馬六甲最終落入了乘人之危的英國人之手。直到1957年,馬來西亞宣告獨立,馬六甲才結束了長達四百多年的被殖民歷史。

經過這段漫長的歲月,歷史的滄桑,可以說在馬六甲俯拾即是。比如市中心的葡萄牙廣場、荷蘭紅屋、維多利亞噴泉等,無一不在向遊客們述說著那一段段的歷史。今天的馬六甲,市內仍少見高樓大廈的身影, 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整座城市,依然如一位 嫻靜的村姑,素面素裝,默默守護著穿梭往來於馬六甲海峽 的船只。

或許是因為城市經濟不夠發達,馬六甲的物價,比新山更便宜。經南北大道,從新山開車去馬六甲,只需兩個多小時,當天就可往返,所以這裏也成為新加坡人常去遊玩和購物的地方。據說,一些獅城客非常喜歡去馬六甲,為的就是去品嘗那裏最地道、最正宗的“娘惹飯”。

說到“娘惹飯”,就不能不說一說“巴巴娘惹”一族了。在馬六甲,有許多“侵侵”--當地人對 混血兒的稱呼。雖然洋人在這裏曾耀武揚威了四個多世紀,但是在馬六甲,人數最多的侵侵卻是“巴巴娘惹”一族--中國人與馬來人的混血兒,當地人管他們的男孩叫巴巴,女孩叫娘惹,由此而得名。

最早的“巴巴娘惹”,始於鄭和下西洋。由於馬六甲曾經是鄭和在海外的指揮總部,他在這裏曾留下過部分官兵,其中一些便與當地人通婚,並留在了馬六甲終老。

相傳,公元1460年,明庭的漢麗寶公主,隨鄭和的寶船遠嫁馬六甲的蘇丹,並且帶來了500名隨從侍女。浩大的皇室婚禮,令“巴巴娘惹”也沾上了一絲皇族的味道。不過,“巴巴娘惹”真正的繁榮,卻要歸功於近代中國人下南洋的歷史。馬六甲是當年番客們在南洋的主要落腳點之一。由於當時的出海條件極其惡劣,下南洋的,都是清一色的精壯男丁。所以在海外站穩腳跟後,他們大都娶了當地的馬來女子為妻。就這樣,“巴巴娘惹”一族的香火,也就越來越興旺了。

由於異族通婚帶來的融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巴巴娘惹文化”,而“娘惹飯”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證。傳統的馬來食物口味濃重辛辣,當時華人大都吃不慣。於是,那些嫁給華人的馬來女子,在掌勺時居中調整,力圖遷就雙方的口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別具一格的娘惹飯:香甜之中帶有酸辣,既保留了馬來菜的部分特色,又融入了華人的烹調手法,令食物既香濃入味而又不會太過辛辣。

在馬六甲,娘惹飯的招牌隨處可見。一不小心,您還能看到一座“巴巴娘惹”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是早先“巴巴娘惹”一個陳氏家族三代同堂的祖居。它的建築、家具和擺設,以及陳列的服飾等,都充分體現了當地的娘惹特色。在這裏,導遊會帶你遊遍整間大屋,細說每個房間、每件擺設背後的故事。據說,這裏的一些家具,還是百多年前從中國運來的呢,可算是非常珍貴的古董了。

而說起古董,如果去馬六甲的荷蘭街走一趟,您肯定會大有收獲的。因為在那裏,您可以看到許多來自印度和歐洲各國的各式古董。而除了古董,歐洲殖民者也為馬六甲留下了不少遺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當年號稱東南亞最堅固的“ 聖地亞哥城堡”了。

這座城堡,是由葡萄牙人修建的。據說是 采用了從爪哇海底撈起的隕石,所以它的城墻堅固無比。後來,在荷蘭人入侵馬六甲的戰爭中,葡軍被打的一敗塗地,最後只剩下一小股殘余,仍堅守聖地亞哥城堡拒不投降。而面對葡軍的垂死掙紮,荷蘭人當時的火炮竟也無可奈何。由此可見聖地亞哥城堡之堅固了!

後來,荷蘭人采用鐵桶戰術,整整圍城一年,彈盡糧絕的葡軍才不得不出城投降。為了紀念這一軍事勝利,荷蘭人將聖地亞哥城堡修繕一新,使之成為他們在馬六甲的精神象征。但是在大英帝國取得馬六甲的控制權後,為了防止荷蘭人卷土重來,於是決定將聖地亞哥城堡全面拆除,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的城門。而這座沒有城墻的城門,作為一個時代的印記,現在,已成為馬六甲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了。

盡管歷盡滄桑四百余年,斑斑駁駁的古城門,早已算不得宏偉了,但是久經風雨的城門砌石,暴露出褚紅色的海綿狀鐵質結構,依然張顯出隕石特有的堅固本色。

在城門後面的小山上,就是那座無頂的聖保羅教堂。與山下的荷蘭紅屋相比,這座由葡萄牙人修建的,據稱是東南亞最古老的教堂,也只能算是一處不折不扣的遺跡了!

而同樣在馬六甲留下遺跡的,是早於洋人一百多年,便登陸馬六甲的鄭和。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曾先後七次下西洋,其中五次駐紮過馬六甲。他不僅一手帶動起了最早的“中馬貿易”,也為中國人後來移居東南亞,開創了先河。正因為如此,馬六甲的華人大多視鄭和為他們的祖先,甚至建起廟宇、供奉起了鄭和像。

在馬六甲,最古老的中國式廟宇,便是在當地赫赫有名的三保廟,又稱鄭和廟。在廟門的柱子上,提有一副對聯:“五百年前留聖跡,四方界內顯英靈”。大殿內供奉著鄭和的坐像,坐像上方懸掛“鄭和三保公”的牌匾。雖說廟宇並不大,但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建廟時的主要材料全部是從中國千裏迢迢運來的,能夠建成這樣的規模,實屬不易了!

事實上,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確實值得我們所有炎黃子孫感到驕傲了!就連西方史學家們都不得不驚嘆:鄭和的艦隊當時無人可敵,甚至遠比一個多世紀後的歐洲探險船隊更具優勢!

鄭和的足跡,不但遍及東南亞,還曾遠至非洲和紅海。更有西方史學家考證, 鄭和手下的一名副將,曾率領部分艦只到達過澳洲的北部,這大概是公元14 32前後,比歐洲人發現澳洲大陸整整提前了上百年。甚至還有不少西方學者相信, 鄭和,才是發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人 !

可惜鄭和後繼無人!否則,哪還輪到那個領土不及中國一個中等省份的“大英帝國”稱王稱霸?憑借海上實力,英國人在鼎盛時期,競然自稱為“日不落帝國”--因為他們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所以在任一時刻,太陽都會照耀著他們的一片領地。

然而,在馬六甲祭拜了中華民族的大英雄後,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其實,早於英國三百年多前,中國人的艦隊就已然獨步全球,威鎮四海了!然而中國人,卻從來不存稱王稱霸、壓榨他人的夢想!就算率領著實力超群、所向披靡的強大艦隊,鄭和也從來沒有去入侵或奴役類似馬六甲這麼美麗和富庶的地方。

鄭和的選擇是與當地人修好、通商、甚至通婚,並最終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所以鄭和並沒有給馬六甲留下什麼城堡,他所留下的,只是一 口人人稱奇的“三保井”。

座落在鄭和廟旁邊的三保井,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水井之一。它井水甘美,常年不涸,每逢大旱,便是全城唯一的水源!除了三保井, 鄭和廟旁還有一座小山,也以“三保”來命名,當地人又稱其為“中國山”。

相傳,鄭和在馬六甲駐紮時,經常到山上來散步。後來明廷的漢麗寶公主及其隨從侍女,死後均葬於此山。由此為開端,當地歷代華人大都選擇中國山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 於是這裏,就慢慢形成了一處中國境外最大的華人墓葬群,從明清時代留下的古墓,竟有一萬兩千余座。

望著山上那密不透風的古墓群,我心中湧起一陣悲涼。中國人素有葉落歸根的傳統。想當年,這些先輩們背井離鄉,遠渡重洋,最後客死他鄉,那是出於何等的無奈啊!

不過這座中國山,卻也展現出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雖然曾歷經百年屈辱,近乎喪盡國本,但就是在那種國破家亡、國力衰微的時刻,一批又一批中國人跨出國門。憑著自己吃苦耐勞的本色,艱難圖存的意誌,他們在海外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一脈脈自強不息的分支!

沒有通過武力,沒有憑借槍炮,中國人已遍布全球,把唐人街和中國牌坊建的到處是。現如今,海外的華人華僑已超過五千萬。可以說,在世界上的幾乎所有國家或地區,都能看到安居樂業的中國人。

對此,我們甚至可以套用英國人的那句“豪言”--現在的太陽,在任一時刻, 都會照耀著一塊有中國人居住地方!

真有意思!當年那個號稱“日不落”的帝國沒落了,而這個曾被它欺壓了百年的民族,卻悄然接過這一稱號,在世界各地耕耘著自己的事業。然而中國人,並沒有“日不落帝國”的驕橫和霸氣,有的卻是一份作為“日不落民族”的堅韌與平和。

或許蒼天註定,這樣的民族,必將在新的世紀裏冉冉升起!(隨筆南洋)

Views: 1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