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長久以來,我都在考慮一個問題,人存在的主體性是什麽。
如果人存在的主體性,是由一個人的主觀思維和經歷所構成,那麽如果將我的思維方式與記憶注射進另一具生物體中,是否這世界上就有兩個我?換言之,我的主體性由於第二個我的存在而喪失,那麽我存在的意義又是怎樣的?
《黑鏡》借由對現代科技未來發展的多重可能性的想象,深入剖析了這個問題,科技產物固然利於人類的生活,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代科技也在潛移默化的侵蝕人存在的主體性。
要想探究《黑鏡》為何被稱為後現代主義作品,那麽不妨先思考後現代主義的概念。後現代主義的基調是拒絕以傳統的約定俗成的方式來規範一切事物,其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西方社會,代表了當時年輕一代在社會的跌蕩與混亂中,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抵觸與試圖顛覆。後現代主義包含了多種領域,影視,文學,建築,法律,心理,人文,政治,那麽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影視方面。
理查德·漢密爾曾概括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的特質為:流行性,短暫性,可消費性,低成本,商業化等等。而做為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的一個縮影,傳統影視文化的目的性集中體現為商業化。這也是為什麽有那麽多被人熟知的爛片,比如前幾年的某圖,其中充斥著廣告,大牌明星,實際上做為PPT來看尚毫無邏輯,做為電影來說更是一無是處,但是即使是這樣一部電影卻兩天票房過億,吸足了眼球,賺夠了錢,無所謂背負罵名,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影視作品商業化的體現。
而後現代主義影視,則表現了對這種約定俗成的模式的嘲諷,它摒棄了對一個事實題材的商業化發掘,而是深入探究現代社會中的病態與腐化,借由對劇情的反常描繪,發出了對社會現實的唾棄與聲討。
《黑鏡》就是一部傑出的後現代主義影視作品,其成功之處在於看似將目光著眼於飛速發展的科技,實際上嘲諷了隱藏在科技下人們主體意識缺失的現狀,而恰恰人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沈迷於在科技中放縱的異樣快感。
後現代主義影視作品的結局通常是反轉的,失常的,比如《黑鏡》第一季中的首相,最後妻子對他的態度耐人尋味;在全世界面前舉起玻璃指向自己的賓,最後竟拋棄了自己的信念成為節目的主持人。這些結局都顯示出了怪誕的邏輯思維,進而嘲諷了如今人類賴以生存的價值觀,科技的興盛,侵蝕了人類的主體性。
舉例一:《黑鏡》第二季第一集:Be Right Back
------------------------強劇透預警------------------------
這一集裏,女主的男友Ash意外逝世,悲痛之余她通過一個尚在測試中的軟件與虛擬的Ash交談傾訴,而這個虛擬的Ash正是雲端科技通過搜集分析Ash個人的社交網站動態,照片等信息自行模擬出來的,後來女主將Ash升級為一個真實的模擬人,可觸可見,但是女主卻漸漸感覺出這其中的怪異。結局,“Ash”被關在頂樓的小屋裏,而女主也永遠無法釋懷於這個模擬男友的存在。
其實這正體現出後現代主義影視的特點,怪誕的情節,冰冷的事實。如果按傳統電影的發展,女主或許會教“Ash”學習如何像常人一樣舉止言行,讓他融入人類社會的生活中,她的女兒和“Ash”親密相處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結局一定是圓滿的。但是黑鏡拋棄了對大眾美學的盲從,而是深入發掘了最根本的問題,Ash的存在真的是能夠被容忍的嗎?Ash的主體性被強加於一個僅有雲端處理系統和人類框架的生物體中,是真的可以被女主所接受的嗎?借由女主在崖邊的一句“This is not fair”,《黑鏡》道出了對當今社交雲端軟件的質問,任由虛擬的網絡數據代替了我們原本的主體性,真的公平嗎?
在這一集中,做完B超興奮的女主不小心將手機摔碎在地,剎那間她無助的看著四周大哭,悲痛程度不亞於得知Ash的死訊。在她的心裏,Ash已經被這個小小的手機,或者是雲端中的社交信息所取代,Ash的主體性已經被完全轉化,雖然這一轉化借由Ash的死才可以實現,但是也反映了現今社交網站對人類主體性的侵蝕。
在如今,通過網絡與各種社交軟件,人們可以方便無礙的溝通,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在刷新手中的手機,fb,微信,微博,我們對自己社交動態更新的興趣遠大於一切,我們不斷的將自身的主體性加持於虛擬的社交賬戶上。陌生人對我們的認知通常始於對社交網站的查看,朋友間友誼的加深也依賴於社交軟件中的互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的主體性已由單純的“人”向虛擬的網絡數據轉換,而對於你生活中一些不太相熟的朋友,刪除了你的賬號,就等於從此在生活中將你剔除,抹殺了你在他主觀意識中的主體性。
在這一集結尾,女主終究沒有讓“Ash”從崖邊跳下去,正如我們終究無法停止對社交賬號的依賴。因為被賦予了太多的主體性,我們已將社交賬號視作為自身存在的一部分,無法割舍,這也正是可悲之處。試想有一天,如果你所使用的社交軟件被封停,所有的一切都化為泡影,又會有多少人從此覺得人生不再完整。(作者:她的貓·最後可能變成一隻貓)
《維基》參考:
《黑鏡》(英語:Black Mirror)是查理·布魯克製作和編劇的一部詩選劇。按布魯克的原話,本劇的內容和結構是「每集都有不同的演員、不同的背景,甚至一個不同的現實。但都是關於我們當今的生活方式的 - 如果我們愚蠢,十分鐘之後就會是這樣。」
製作公司Endemol描述本劇為「《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和《南美怪客》(Tales of the Unexpected)的混合,挖掘我們對現代世界的不安」,故事有「科技妄想癥」的感覺。英國第四臺描述首集為「Twitter時代的邪惡預言」。
《黑鏡》在2012年2月27日發行了DVD。[4]2012年7月12日宣布,本節目將拍攝第二季。
2012年11月,《黑鏡》贏得了國際艾美獎最佳電視電影/迷你系列獎。
2013年2月11日第二季開播。同第一季一樣,它也是由三集獨特的,互不相關的故事構成。
小勞勃·道尼表示將可能把其中一集"你的完整歷史"拍成電影,由華納兄弟和他自己的製作公司團隊來拍攝。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