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川秀樹(1907——1981),日本物理學家。生於東京。1938年獲大阪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39年任京都大學教授。1948年至1953年在美國任教。日本帝國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日本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基本粒子和力場研究。發現新的基本粒子「介子」。還於1936年發現「K俘獲」現象。由於這些貢獻,於1949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著有《量子力學入門》等多種。

  像我們這些從事科學研究和教育的人,每年總想做點獨創性的工作。不但我們自己,而且還希望青年人都能發揮具有獨創性的創造精神。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這是我經常考慮的一個問題。然而,科學家要想發揮獨創性,幹點出色的工作,確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在長期研究生活中,能夠做到這點的人也是屈指可數的,機會也是難得的。同樣都認為是在發揮創造性,但其大小程度實際上也是不同的。假若能發揮一點點創造性,那麼也算是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果稍微大一點,一生一次……當然,這一次也是難得的。若能做出兩次,也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但一次也無建樹,莫如說是常見的。 
  如果說運氣好,一次就成功了,或者說特別走運,兩次都成功了,即使這樣的話,那麼,在那些其他漫長的歲月裡,到底幹了些什麼呢?用功了?玩了?還是休息了?……不管是怎樣度過的,但在這段時間裡並沒有發揮什麼創造性。不僅搞學術是這樣,就是從事藝術或技術工作的,不管想怎樣拚命地幹,想發揮獨創性,但順利地發揮出來也是少有的。這樣說是否就意味著其餘的時間就完全是虛度了呢?當然不是那個意思。5次,10次,即使都失敗了,也決不能洩氣,失敗100次還是要繼續干,只能在那種反覆失敗的過程裡尋求某些成功的機會。 
  是否可以這樣說,一個研究人員的經歷,一般也是30到40年,在這30到40年裡,能有一次或二次成功就是很不錯的。即使一次也未見效,只要努力,也一定會從中得到教益。不能說沒有成功就絲毫沒有意義。關於這類問題,我想只限於就與自己專業有關的科學家的創造性講些個人的看法。

  堅持己見是個必要條件

  像方纔所說的那樣,所謂研究工作,只要自己有能力,即使已經發現有失敗的可能時,也應該繼續下去。有時雖也認為停止研究工作就好了,但又捨不得放棄,自己覺得還是應該幹下去。幸運的是,對於我們這樣在大學裡工作的人有個退休的規定。如京都大學,曾把退休年齡規定為60歲,戰後改為63歲。究竟是60歲合適還是63歲合適,其說法也因人而異。不管怎樣,反正有個退休問題,所以總想一定努力堅持到退休。如以失敗告終的話,那也只好死心塌地!雖然這樣想,但是不死心的人們仍然認為,即使不在大學,只要自己努力幹,還是有希望的。 
  若從我們學者的經歷來考慮,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很主觀的。主要原因是從事學術工作本身就需要堅持己見,也就是依靠「己見」來幹工作。恐怕從事學術工作的人們一定都是懷有這種「己見」的。但是「己見」強烈到什麼程度?堅持到什麼程度?這是因人而異的。但決不能說因為堅持己見就能作出貢獻。不管怎樣堅持己見仍舊未能作出貢獻的人也的確是有的。如果用數學上常用的話來說,就是要使某一個問題成立,應該有必要的充分的條件。我認為,堅持己見確實是必要的條件,但它也確實不是充分的條件。 
  為什麼持有「己見」?這個問題不大容易說清楚。如果進一步考慮的話,我認為這和人本身存在的非常深刻的內部矛盾有著密切的關係。世界上有普通的人,有傑出的人,也有無所作為的人、古怪的人或超群的人等等,他們也具有各式各樣的類型。 
  大體劃分的活,一類聖者,也就是像所謂聖人那樣的人,這已經是屬於「大徹大悟」的類型了。我自己遠未達到這種程度,所以對聖者或聖人的情況不太瞭解。但我認為這種類型的人是沒有己見的。他們在過去可能有,但後來克服了。 
  與此相對應的另一種類型——天才,或者雖未達到天才水平,但卻已具有相當優秀才能而勤奮從事自己工作的人。這類人或許有那樣的覺悟也未必可知,但仍然還是帶有一些「己見」的。用一點不大好聽的話來說,也就是「固執己見」吧。人,過於出類拔萃的話,我看就不能從事學術或藝術工作了。和聖者、聖人不同類型的天才或接近天才的人,自己頭腦裡總是殘存著深刻的矛盾。對某一種觀點持有己見時,對相反的觀點也並不容易從自己的頭腦中清除出去。不是這樣吧?也許不是這樣?換個別的辦法是否會好一些呢?科學家就是這樣在相信與懷疑之中日夜不倦地工作著。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從事的理論物理、基礎物理研究工作就屬此類。某位科學家堅信某一學說,看來好像百分之百的相信,但料想不到的是,自己頭腦裡也在考慮著相反的觀點。這樣的事也不少吧!善於工作的人就是這樣。也正因為這樣,才有驚人的力量。自己完全覺悟了的話,就不必再寫論文了。寫論文這件事,好像為的是給別人看的,其實首先是讀給自己聽的。

  天才和怪人

  不管怎樣,只要內心有了那樣的矛盾,就會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表現形式可能有各種各樣,尤其叫人看著有點奇怪時,那就成為聖人了。能夠做出點奇事情的人,才被認為是天才。但是天才和怪人並不完全一致,雖然是天才,但有時可能幹出怪人的行為來。但幹出怪人的行為,並不一定是天才。人們的性格是很奇怪的,總是喜歡說別人如何非凡如何出奇,所以很願意把怪人說成是天才,不像怪人的人,說成天才總覺得不夠意思。對於自己熟悉的人,能夠進行正確的評價,也不致於評價過高。若是遇到不熟悉的人時,稍微有點古怪就認為傑出人才也未可知。相反,沒有古怪脾氣的就不認為是天才。實際上是容易產生這種判斷的。但是,獨創性真正發揮出來沒有?莫如說是自己的靈魂深處還隱藏著內部矛盾,並且很激烈,這就涉及到怎麼解決的問題。我認為這裡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其外部表現為怪人時;二是外部沒有表現出來,從外部看來沒有什麼出奇的。 
  不管哪種情況,所謂矛盾和固執己見,兩者具有密切聯繫。但究竟是包含著矛盾,還是在一個問題上堅持己見?簡單講,堅持己見也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如有非常遠大的理想,儘管是不容易達到的,也許是十分遙遠的,但想要完成這樣任務的人,他的工作視野和規模就會逐漸擴大,取得巨大工作成果的可能性就會隨之而來。與此相反,一生之中,始終庸庸碌碌的可能性會是很大的,我認為這是一個根本點。

  記憶力、理解力、演繹邏輯能力

  所謂創造性,是一時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從表面看,它也是有著重要的歷史或社會意義的。若不從問題的性質上,不深入到內部或不從內部來觀察的話,我認為那是難以抓住其本質的。 
  前面曾說過堅持己見和自己頭腦裡有矛盾的重要性。當然,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一提到創造能力,就容易聯想到一種好像與其相反的能力,如記憶力等。實際上,記憶力非常好,在學校學習時成績優秀的人,出了校門之後,一向無所建樹,就是成為專家也未能搞出什麼獨創成果的也大有人在。另外還有一個所謂理解能力的問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強,但自己提不出獨創性觀點,這種類型的人也是司空見慣的。但是,記憶力和理解力是發揮創造性的必要基礎,這是人所共知的。 
  所謂理解力,說來簡單,但是其中包含著各種因素。如合理的思考能力就可以認為是其中的一種。如果把它想得更狹窄一些,就成為邏輯的,特別是演繹邏輯的思考力了。從某一前提出發,經過理論上的推導則可得出結論。也就是因為這樣而得出這個結論。這樣反覆推論下去,就能成為發揮創造性的基礎,或者作為工具,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如果只說演繹邏輯能力的話,恐怕電子計算機更為優越,速度也更快,在操作中勞累、搞錯或者中斷等現象都是很少出現的。現在的電子計算機也有記憶能力,但跟人相比時,在記憶數量這一點上,計算機還是遠遠落後的。不管怎樣說,計算機是具有記憶力和邏輯思考力的,但是我們不能說計算機有創造力。若是那樣的話,除此之外,人還有什麼能力呢?

  類推

  人的各種智能,都是大腦活動的結果。任何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這種能力,但跟創造性工作有著最密切聯繫的是類推的作用。關於類推的作用很早以前就曾有過論述,各位聽了我的說明以後,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我們想使別人理解一個難懂的問題時,常用的辦法是列舉眾人皆知的事例進行比喻。因為跟已知的事物相類比,即使是很難理解的問題電好像容易使人接受,這就會使說者和聽者雙方都能明白。但關鍵是要找到跟疑難問題相似而易懂的事例。某人若能用易懂而相似的事例,使任何人都認為難懂的問題得到解決的話,就可以說是開始發揮了真正的創造性。實際上,在古代的哲學書籍中,例如在希臘和中國的古書中,有很多「例如」的字樣。古代的思想家,實際上用這種所謂「例如」的辦法,不只向人們傳授了很難懂的思想方法,而且恐怕他們之中自己依靠這種類推而達到獨創性思想水平的人也是很多的。 
  即使是現在,如果能正確地運用這種「例如」,也會使人感到滿意和高興。為了使別人承認「確實是這樣」時,「例如」是起著巨大作用的。如果在事後能夠細緻地思考一下的話,確實是被那種「例如」所吸引,自己也深感找到了意料不到的結論。當自己考慮什麼新的問題或想弄清什麼疑難問題的時候,「類推」在今天也還是相當起作用的。 
  關於創造性這個問題涉及到各個方面。正好我是研究理論物理的,所以只講跟我有著密切聯繫的方面。從現今開始,正在進入比過去的機器文明更為高度發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創造性就不那麼重要了吧?大家可能都在同樣地考慮著這個問題。持有這樣消極悲觀看法的,我想可能大有人在。但是機器文明越是向前高度地發展,在那個世界裡,人類得怎樣才能更進一步地發揮創造性呢?這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加以認真考慮的問題。笛卡兒已經在300年前就研究過自我培養理智的問題了。處在現代的我們,不但不能自我培養,而且由於客觀上的原因,成年累月到處奔波,連這樣的事情都不太知道的話,那不是將要處於十分狼狽落後的狀態嗎?為了擺脫那樣的處境,請回憶一下笛卡兒,研究他的一些觀點,我認為是有幫助的。(陳耀亭 譯)

Views: 1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