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美食故事的三種講法

我國歷史悠久,隨便什麼美食,動輒就可追溯到幾百年上千年前,起源多半還和某位歷史名人有關:屈原與粽子、蘇東坡與東坡肉、杜甫與五柳魚,諸如此類。

我在旅行的時候,有一個小小的愛好,就是搜集當地關於美食的傳說。這些傳說散見於導遊的嘴裏、旅遊地圖的背面、民航雜誌的中插、旅遊區商店的食品包裝以及小飯店內的菜單和墻壁上。這些傳說多半荒誕不經,經不起仔細推敲,但別有一番生趣。

比如在福建有道菜叫西施舌,其實就是蛤蜊。我曾在當地某小菜館看到一個關於西施舌來歷的故事——這故事有點獵奇,說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他老婆怕他被西施的美色迷惑,偷偷派人抓了西施,並給她綁了石頭,使之沈入大海。結果西施死後冤魂不散,化身在貝殼裏,只吐出一截粉嫩的舌頭,向路過的人吐露冤情。男子若撿到這種貝殼,往往直接咬住舌頭吸吮,幻想與西施接吻,滋味鮮美無比……你別說,這故事還頗有來歷,宋代《苕溪漁隱叢話》就已經提及福州有美味名叫西施舌。古人重口味起來,比今人不遑多讓。

我搜集了許多類似的美食故事,作了一個簡單的整理,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在所有關於美食的民間故事裏,出鏡率最高的一共有三個人:朱元璋、乾隆和慈禧。他們三位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故事模板,只消把裏面的食物作個替換,連情節都不用改。

  朱元璋式的美食故事,開頭總是先揭個短兒:明太祖朱元璋年輕時,家裏非常窮。有一天他餓得不行了,到處找吃的。這時,朱元璋肯定會碰見一個叫花子。這個叫花子手藝很好,有的故事裏他偷了一只雞,用荷葉包糊上泥巴烤,後來就成了叫花雞;有的故事裏,這個叫花子用爛菜葉煮了一鍋珍珠翡翠白玉湯;有的故事裏,這個叫花子從倉庫裏掃出一堆雜糧,煮了一碗臘八粥。無論是什麼,朱元璋都吃得特別香甜,印象極深。後來朱元璋登基,派人尋訪到這個叫花子,於是叫花雞、珍珠翡翠白玉湯、臘八粥便成為禦制皇家美食,流傳天下。他的故事,占得一個“窮”字。

  乾隆皇帝比朱元璋強點,他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乾隆皇帝下江南”開頭,路經某地,微服私訪迷了路,不得已敲開當地一戶老百姓的家門。老百姓——多半會是一位美女——給這位皇帝做了一道菜。這道菜一般有兩個類型,要麼是食材前所未見,比如在蘇州淞江岸邊他吃過一道龍舟活魚;要麼是做法無比鮮奇,比如他在揚州吃過一道松鼠鱖魚。總之一定要讓這位皇帝吃得龍顏大悅,然後亮出天子身份,題詩留念,從此這些菜名聲大噪。姑蘇的鯽魚湯、微山湖的四鼻鯉魚、吳山的魚頭豆腐、三江口的石鍋魚、碭山縣的潵湯,甚至遠在四川的劍閣豆腐,都不忘把乾隆爺編排進去,成為美食傳說中當之無愧的頭號明星。乾隆的故事,占得一個“閑”字。

  至於慈禧太後的美食故事模板,就沒那麼幸福了。故事永遠發生在八國聯軍進北京以後,她帶著光緒皇帝西逃,一路上在各地陷入窘境,每次都會有人適時地奉上一道名菜,讓慈禧吃得十分開懷。等慈禧回到北京,立刻將此廚此菜召進京城,從此發揚光大雲雲。張家口的柴肉、輦止坡的臘牛羊肉、天津楊村的火鍋餃子、東北的貼餅子燉小魚、懷來的綠豆粥,甚至連晉南有一道菜叫燒大蔥,故事都如出一轍。至於河北、山西、河南的各地小吃的起源傳說,用這個模板的更是不勝枚舉。慈禧不愧是吃貨,這一路西逃,腿沒閑著,嘴也沒閑著,若用一字概括的話,不是“慘”,而應該是“饞”啊。

  (木又寸摘自《科教新報》2014年3月27日)

Views: 1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