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晨·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文學

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上的陣陣馬蹄聲開啟了中國同周邊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往來。在今天的世界版圖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正從容鋪展,“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連接起“中國夢”與“世界夢”,賦予古絲綢之路新的內涵。以此為節點,許多問題被放置在新的視野下去考量、闡釋,中國文學也自然如此。由“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帶來的種種深刻變化將在文學作品裏得到呈現,謀求超越的當代文學或許能從中得到激發並尋找到豐富的可能性。

5月31日,由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文藝報社、中國現代文學館聯合主辦的第二次“青年批評家論壇”在京舉行,與會者圍繞“‘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文學”展開討論。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主持,作家、評論家邱華棟、李少君、徐兆壽、李雲雷、張定浩、黃德海、劉大先、劉濤、王敏、祝勇、崔曼莉、嶽雯等各抒己見,梁鴻鷹、何向陽、計文君與會。

看世界和看自我的眼光需要調整

“一帶一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方方面面,彰顯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它為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維度,也賦予中國文學巨大的選擇和言說空間。在這一戰略影響下,人們看待世界和自我的眼光將發生改變,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重新認識中國——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未來的方向在哪裏?

“中國在現代性展開的過程中,始終存在如何認識自我的問題,‘我是誰’涉及朝哪個方向走下去的問題”,李敬澤談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重新認識中國和世界依然是個大問題,“一帶一路”的提出意味著中國人看世界和看自我的眼光都需要調整。人們需要重新認識許多復雜問題,具體到文化層面,既要對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有充分認識,也需要對周邊國家文化進行新的判斷。我們的觀察視角正逐漸從邊緣向中心調整,這體現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在此過程中這個民族所經歷的一切,在文學中還缺乏反映和表現。因此他認為,“一帶一路”給文學提供了新的視野和可能性,知識分子應該面對現代性進程中的真問題,並敢於去探討這些真問題。

祝勇認為,“一帶一路”提醒人們用一種世界眼光看待中國的歷史、當下和未來,在一個大坐標系裏標記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和歷史。這一視野下的中國文學也可以說是世界視野下的中國文學,需要換一種眼光看待自身、建構文化、重塑文學。未來無論在題材還是寫法上,中國文學都會遇到新的挑戰,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寫作都要在更廣闊的視野和縱深裏表達和呈現。

“一帶一路”的提出是一種自我定位的調整,劉濤說,它標識著我們正重新確定中國在亞洲和世界的位置,文學需要重新思考中西關系、古今關系以及中國東部與西部的關系、海洋與陸地的關系。他說,當年先鋒文學特別青睞西藏題材,此後一些網絡作家也喜歡以西部為背景講故事,但這些作品對西部的認知其實相對表面,文學應該更深入地思考。

李雲雷說,“一帶一路”引導大家重新面對歷史和當下、自我與世界,一方面我們要回頭審視傳統記憶,另一方面要在世界視野中思考和書寫。文學應該把這個過程裏中國人的復雜情感體驗表達出來,在作品裏建構、預測屬於中國的新的未來。“如何理解中國,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理解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追尋現代性的路途實際上是自我主體意識逐漸覺醒的過程,劉大先談到,“一帶一路”包含著重新樹立中國主體性的問題,涉及重新認識中國與亞非歐國家建立新的關系、文化觀察視角轉移的問題,與此同時,也要警惕對西部文學的刻板印象,如此才能建立起對未來的共同想象和期待。

文學將從中獲得新的創造力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蘊涵著中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許多作家、評論家在討論中都談到了這一點,他們認為,隨著這一戰略的不斷推進,中國文學將從中獲得新的創造力。嶽雯認為,“一帶一路”為文學提供了新鮮的內容來源,或許會出現許多寫西部題材的優秀作品,這與一個時代人們的興趣點是有關系的。“一帶一路”在日後可能會使中國和世界發生深刻變化,而這會給中國文學帶來更多能煥發活力的、新的、根本性的東西。文學應該從書寫日常行為中洞察這些正在發生的變化,並挖掘表面之下的深層動因。

一直醞釀寫一部相關題材小說的邱華棟翻閱了很多史料,他覺得,作家在面對歷史材料時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賦予歷史豐富的細節。在這一點上,意大利作家安伯托·艾柯及其小說《波德裏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作家在小說裏對世界的想象令讀者震驚卻又充滿趣味。他說,歷史在這片地域上留下那麽多材料和故事,留給作家無限的想象和創作空間,作家寫“一帶一路”題材時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

李少君談到,作家可以把“一帶一路”包括“兩廊一橋”都納入視野,變成寫作對象。題材的改變會引起寫作技術上的改變,比如寫邊疆、寫西域就存在怎樣寫才好的問題。他覺得,作家應該以平等的、融入的態度去書寫,才能寫出生活在那裏的人的精神,寫出真正美好的文學作品。

來自蘭州的徐兆壽說,西部地區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尚未得到有效開掘,那裏封存著中國文學古老的記憶和中國文化的血氣。從某種意義上說,西部之於中國有些類似中國之於世界文化的意義。“一帶一路”是一個新的支點,將撬起人們對西部文化、對中國文化新的思考路徑——怎樣激活中國文學,並由此打開新的空間。

作家、批評家要承擔新的責任和使命

“一帶一路”戰略自提出以來,各國間將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文化、文學的對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就像張定浩所說,“一帶一路”建立的不單純是地理上的聯系,而是更內在、更深層的聯系,它就像拍照時的取景框,範圍不同所獲得的風景自然不同。既身處其中又從外部審視,才能使文化交流獲得新的意義。

王敏認為,文學的交流在這一戰略下具有深遠意義,怎樣以溫和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並使得傳播和交流“落地”是值得思考的。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知己知彼才能實現有效交流。她還以日本文化為例談到,文化傳播需要對受眾進行研究細分,明確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這樣彼此的對話才能更加務實、有效。

黃德海覺得,“一帶一路”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誌向,文學也該有這樣的誌向。他說,“人們一說起當代文學,就抱怨它既比不上古代,又比不上西方,實際真是這樣嗎?能不能建立起一種新的對文學的看法,一種新的寫作觀念?”他覺得,批評家有責任推動建立新的、合理的、科學的文學觀念,或許伴隨著這一誌向的實現,文學也能獲得新的發展。

“在中國,作家不單純作為文化個體存在,他身上總是負擔著國家民族的命運等許多內容。”崔曼莉說,歷史上許多作家是書法家、畫家,也是政治家、經濟學家,他們關註並影響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今天社會分工的細化似乎把人推到了越來越小的領域裏,但作家和批評家還是要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對世界保持好奇心,寫出好的小說和批評文章,引導更多人去思考今天該如何看待、表達中國、世界與自我。(發布時間:2015年06月03日  來源:文藝報)

Views: 7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