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珍:臺灣現代詩美學~臺灣現代詩理論與批評

從符號到人生

詩在所有文體中最神祕。詩用最少的文字卻能放射出最深邃的語義。到底詩的字裏行間蘊含什麼特殊語碼,或「超自然的力量」?

感受這些「超自然力量」必定是不平凡的讀者。詩是意識融通的文會點,而詩者要感受語言的奧秘才能融通。因此詩並不是為任何人而存在,它有相當大的選擇性,讀者要對詩既有的成規有所瞭解,對語言敏銳,對人生有深厚的感悟。

任何文體都有它特有的成規和語碼,詩也不例外。文字的排列形式,韻律和典故,一個有經驗的讀者大都可以依據既有的文化或傳統解讀。進一步,讀者可看出某些詩行是某些詩的重複寫作,因循甚至抄襲。再進一步,語碼使某些訊息變得精簡,而不必累贅說明。

當一個詩人寫道:「在青苔的石階上跌倒」時,讀者可輕易掌握到青苔作為時間的符號,石階為人生進階的表徵。詩顯然暗示詩中人在人生努力的過程中,受到挫折。青苔、石階的語義已輸入詩學的語碼。

但熟悉詩的語碼只是詩學的基礎,正如註意符號和單字只是語言的起步一樣。詩之所以神祕,就是從這些語碼延展出來的朦朧性和未定性。

想像在於語義的未定和留白


想像在於語義的未定和留白。詩藉意象思維,它的轉化構成讀者的回味空間
。遵照語碼的詩必定僵化如數字。詩的要素變成固定的文件,有關詩的言談變成
事實的舉發。若是如此,電腦最適合寫詩。

以意象為符號,本體上它就不是客體的複製品。符號不是被指涉物的血肉之軀。若以「像」作為指涉的準則、符徵,還是符旨的轉形。正如符號學家艾科(Umberto Eco)所說,很難說所畫的馬就是客體世界的馬。畫中的馬以一條黑線作為馬的輪廓,但真實的馬,只是馬身和背景的對比,這個對比的臨界處並不是一條黑線。

意象也非客體在鏡中的顯影,因為這只是自身的重複。意象存在的意義。在於客體形象已在現有的時空缺無,而不是符徵和符旨為連體嬰,並立於現場。形象的遠離現場賦予意象自主權,詩人和讀者以意象作為想像的核心。想像的活動,也不是還原或複製那已經缺無的形象。

但意象若有所指,符徵的「手指」指向那裏呢?它指的是和自己性質相仿,語意相近,但容貌不一定相似的符旨。符徵和符旨,有鄰近感,但鄰近所指的是精神上的感受,而非真實的距離,正如海德格所說,鄰近和鄰居不一樣,符旨大都已不在現場。

符號最有趣的是:有時符徵和符旨有對應的鄰近關係;有時候卻是有符徵沒有符旨。符徵和符旨有一橫槓隔離,無法對應。

前者是詩人透過意象看世界。詩雖非複製現實,但也非和現實兩相棄絕。意象曲折遙指現實,虛中透實。

後者是最近解構學最常強調的觀點。符徵既然不一定指涉,它有全然自主的遊戲空間。解構學者相信詩和人生或現實可以毫不相幹,詩藝的展現就是遊戲策略的運作,文字和物體不一定對應,就像英文裏的介系詞不是實物的投影一樣。

但若詩的文字的藝術,詩就不可能擺脫人生。文字是人文進化的表記,是溝通行為的號誌。既有文字,就有人生。介系詞雖不指涉任何實物或客體,但它仍牽連了物和物,或人和人,或人和物的關係。「書的第一頁」中,「的」(of)當然不是實物,但它造就了「書」和「第一頁」的關係。

符徵和符旨間不能相對應,只是顯現意象不一定指涉意念,意念也許和實景相違,但這不僅不表示詩和人生無關,而是這是詩人心目中最真實的人生。

真實人生裏,表裏不一,名實不符的事例不勝枚舉。詩人時常看到表象金碧輝煌的場面、冠冕堂皇的言語,實掩藏了極醜陋的行徑。超級市場的「大號蛋」已很小,而小如鴿子蛋的叫作「中號蛋」。商人的牛肉麵裏面是馬肉,肥大的蔬菜有害身體,顧客要在葉片裏找到一兩隻菜蟲才能保證食用後的安全,政客右手舉手發誓選舉絕公平,左手開始做票。

篤信後現代主義的批評家,相信詩只是文字遊戲,不相信詩是人生的映照。但詩不能只是語言沈溺於自我的嬉戲。詩不是反映人生,但它仍是對人生的反應。現實名不符實,符徵背離符旨,詩人的反應是:讓表象的結構崩潰,反諷現實價值觀的崩潰。

嚴肅的解構詩實際上可能極富於結構,只是結構的定義放在不同的層次。當詩人以文字表象的遊戲譏諷(反映!)人生的雜亂無章時,所謂遊戲實充滿了無奈和歎息。詩是若澀的笑聲。詩的結構也建立在這種解構的基礎,詩因此有了肅穆感和生命感,而不是耍弄文字的雕蟲小技。

解構也可能是詩人關懷現實,但又避免在現實中撞得頭破血流的方式。這點是詩共有的精神。詩人總和現實捉迷藏,諷刺中夾帶潛在的關懷。詩人由於太關愛這個世界,所以不能寫歌功頌德的詩。詩人在悲傷的語調裏展望一個歡笑的時代,但當那個時代已到來,他又讓世人注意到陰暗角落裏的一個棄嬰。

因此,詩中的現實總是虛實相濟,語調絕不是口語的直接投射,觀點和意境也非一般習以為常的人所能感受。詩讀許多人覺得朦朧,語意未定。稠密的語言勢必不能語意透明,詩因此也變得隔隔不入。

但對另一層次的讀者而言,嚴肅詩裏的朦朧性並不嚴重,一首對於生命有感的詩,語意再迂迴,這些讀者都大略可以感受詩境,感受朦朧中意象造景的自然感更是一種驚喜。讀者一面隨著詩行感應生命的躍動,一面在語言崢嶸的風景裏漫遊。好詩就是為這樣的讀者而存在。

Views: 1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