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晨露 趙亦婷:為老人代寫回憶錄 下

比起「生意」,更是「療愈」

「月入XX萬」「收入夠買一輛車」,社交平台上的「代寫回憶錄」經驗帖,常常傳遞出「輕鬆賺錢」的感覺。

一位在上海高校從事創意寫作教學的青年教師向記者表示,就像「很多開寫作課的人,本身並不靠寫作掙稿費」,在互聯網上宣傳「代寫回憶錄很賺錢」這件事,有點接近這個套路,「也許主要也是靠教別人如何賺錢來賺錢吧」。變現途徑包括但不限於培訓課程、寫作提綱,更有人已經開出「AI+回憶錄寫作訓練營」。

事實上,代寫回憶錄,由於價格和內容標准不清晰,同時週期難以把控,從商業邏輯上說,遠未成為一門「好生意」。

對老年人來說,寫一本回憶錄,價值或許不僅來自最終的文稿,更來自撰寫過程得到的耐心傾聽,甚至,老年人如果能夠自己加入寫作,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今年11月,配音演員童自榮出版了帶有自傳性質的新書《八十而已》。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辦的分享會上,記者聽到了童自榮分享這本書的緣起。「年初我生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病,成天昏昏沉沉,像植物人一般,有時還會呆呆地想,張國榮從這麼高的樓飛下來,如此瀟灑——」童自榮對讀者如實坦白,「足有半年時間是這樣的狀態。女兒突發奇想,『一起來弄本書』,或許對病情有幫助。半年之後,書寫出來了,我漸漸恢復了。我要謝謝我的女兒。」

北京師范大學老年心理實驗室的研究提到,「人生回顧法」是一種重要的老年人心理治療方法,實施「人生回顧干預」的老人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能提高生活滿意度和自尊感。

寫回憶錄或出於回憶錄的目的,向他人回憶人生,某種程度上就是「人生回顧法」的實操。「有一年冬天我回老家,曾是文學青年的三舅姥爺正在寫家族史。他是60後,現在當保安。後來逐漸出現秀英奶奶、姜淑梅這樣的寫作者,她們的知識積累可能還不如我的三舅姥爺,是從學寫字開始學寫作。」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專業博士信世傑說,「三舅姥爺」們帶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如何整合、表達出來,寫作的過程也是梳理的過程,帶有自我紓解的功能。

註冊在長寧區的民非公益組織「福智公益」從去年起開展「長者陪伴」系列活動——「人生回憶錄」項目,強調「敘事療愈的力量」。活動介紹中表示「通過6週的創意書寫,創造喜悅、充實的老年生活,成年子女也有機會通過自傳理解父母的生命歷程,增加彼此對話,從而相互理解,促進家庭和諧」。這一活動去年5月首次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展,今年多次在仙霞路「鄰光MIX」定期舉辦。記者注意到,授課老師有多年應用心理學背景,課程內容不限於寫作,還包括通過繪畫、音樂等方式回顧人生。

「人生回憶錄」項目為老人「人生繪本」項目設計的問題。

「在整個活動中,我們會更傾向於關注長者們的喜好,對他們不願意分享的內容,不去涉及。陪老人寫回憶錄,需要耐心、細心和尊重,通過這一過程,不僅記錄下老人寶貴的回憶,也可以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故事被珍視和尊重。」主辦方如此表示。在12月4日舉辦的今年最後一期「人生回憶錄」活動中,一位老人分享道,「在寫作中,原來我一直認為我寫不出那些漸行漸遠、塵封已久的往事,沒想到真動起筆來,那些往事如沉船浮起,裡面每一個房間、每一個物件,都清晰起來,我竟可以記起那麼多細枝末節。」

「不要讓老人覺得,只有付錢才有人願意聽他們講故事。」聽說網上流行「代寫回憶錄」並做了一番研究後,「00後」大學生小屏決定,「今年寒假回家,為家裡健在的長輩做一份輕量級的回憶錄。」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