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緊密結合。高校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各個學段相互銜接,緊密聯系。新文科建設應遵循不同學科專業學生的培養規律,探索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宜接則接,宜分則分。對於文、史、哲、理論經濟學等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適宜專門選材,實行寬口徑、厚基礎、長學制貫通培養,尤其是實行滾動式可淘汰的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對於應用性強、學思踐悟的學科專業,大部分適宜“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發展路徑。但無論哪種培養模式,都要求統籌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在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引導研究、授課方式上進行針對性系統設計,而不是各學段教育教學彼此割裂、相互分離。因此,新文科建設一定要統籌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一體謀劃,共同參與,協同實踐。

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思想引領,就沒有正確的實踐方向。因此,注重加強理論研究,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起來,是符合認識論一般規律的要求,對於起步不久的新文科建設而言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以研究項目的立項實施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帶動改革實踐發展,打造一批體現中國文化、中國智慧、中國經驗的標誌性成果,建設一批中國案例,助推新文科研究走深走實。

新文科建設路徑再細化

兩年來,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領導下,在教育部教指委指導下,國內高校在頂層設計、專業設置、培養模式、課程教育、實驗平台等方面積極採取新舉措,進行新探索,初步形成了可供參考借鑒的經驗。

新專業(方向)。要加快專業佈局優化調整,以新的思路和跨界模式,探索建設適應引領時代發展的新專業(新方向),培養創新型專業人才。

加強專業學科交叉融合。按照交叉融合範圍和程度,可分爲以下幾類:一是人文科學內部融合。比如説國學人才培養,山東大學尼山學堂的研究實踐表明,文史哲專業不打通,優秀國學人才就很難培養出來。要培養未來的國學大家大師,深度融合文史哲專業值得探索。二是人文與社科融合。譬如,以外語+國際政治、外語+國際經濟、外語+法學等模式培養複合型國際化人才,以及融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於一體的PPE項目以培養理論人才,都是有價值的改革探索。三是文理融合。譬如金融科技、科技考古、計算社會學等,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與傳統文科相結合,旨在培養業界學界創新發展急需的新型人才。四是文工、文醫融合。譬如,適應高層次專業化人才新需求,可探索文工交叉、本碩貫通的複合型甚至國際化知識産權管理人才培養,藝術設計與新媒體結合的現代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醫學與心理學、社會學結合的護理康複人才培養,等等。

積極培育文科戰略新興專業。新文科建設要始終堅持“四個面向”,在專業建設上也要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的改革調整,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和未來發展潛力提升。日前,教育部公佈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有37個新專業列入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全國各高校專業結構優化、調整、轉型、升級的速度和力度明顯加快,新增專業跨學科特徵明顯,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成爲專業建設重要方向。譬如,山西財經大學新增的應急管理專業,就是致力於培養全媒體時代擅長應急管理、輿情分析、風險評估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再如,在新的社會需求和教育背景下,文科專業如何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交叉融合,把現代科學與信息技術最新成果應用於新文科,爲文科提供新命題、新方法、新範式,也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內容。

探索微專業建設。高校可根據需要和條件,重視探索微專業建設,以新的思路和跨界模式,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養,提煉開設一組核心課程,打造輕量型專業結構,輔助於學生主修專業學習或者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成長需要。2020年山東大學推出首批18個微專業,作爲輕量型、創新型學科融合培養,備受社會關注。

新模式。不同類型的人才,其培養模式也不同,要積極探索文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對於致力於培養學術型文科人才的學校,本碩博縱向貫通式培養的統籌至關重要。寬口徑、厚基礎、長學制的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滾動式可淘汰的培養機制,是培養精英國學人才、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人才的重要渠道。對於應用型人才,要加強橫向合作式培養,整合人才培養的優質資源,通過國內外機構的學習和實習,開拓視野,增強能力。譬如,高校與境內外教學科研機構聯合培養。上海財經大學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採取國內外高校、境內外機構學習實習的有機集成模式,培養效果良好。通過校政校企聯合培養,提高文科學生培養質量。通過跨校跨院聯合培養,探索雙學位或主輔修、微專業的建設方法與實施策略。

新課程。一是要抓好新文科課程建設,開發新課程,改造老課程,編冩新教材,補充新內容,把握文科教育的價值引領性,充分體現新文科融合化時代性國際化特徵。四川大學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中華文化”必修課,推出的文科大師領銜的系列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彰顯了文科獨特的育人功能。

二是要高度重視文科實踐課程建設,把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作爲文科課程建設的重點。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建設實踐教學平台,實現産教良性互促、校企協同推進,讓學生真正深入基層、了解社會。譬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以強大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實力爲依托,在整合各學科科研力量的基礎上,組織實施了多項大型長期追踪調查項目,中國綜合社會調查、中國教育追踪調查、中國老年社會追踪調查等,逐年編制發佈中國發展指數(RCDI),並與日本、韓國等國家聯合發起了東亞社會調查(EASS)計劃。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堅持以數據爲驅動、實証爲引領、應用爲導向,服務科研、服務教學、服務諮政和智庫建設,是跨學科、跨院系的綜合性科研教學基地。

三是要加強國際化課程建設,重點建設一批符合國際標準和質量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課程群。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設在線開放的國際化課程,推動國際化慕課上線。如國學系列、藝術系列、人文系列大師級等慕課主題的視頻教學內容,生動講述、立體展現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新理論。面對新歷史方位,需要新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教材體系。回答這命題需要執着探索和長期積累。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多年致力於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研究,創立了“新結構經濟學”;外交學院教授秦亞青將“過程和關係”兩個中國社會文化中的重要理念植入國際關係理論,提出了過程建構主義的理論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國際關係理論體系;山東大學資深教授曾繁仁一直致力於研究生態美學,深耕於基礎理論領域,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生態美學理論體系。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案例。新文科建設:走深走實 行穩致遠;作者:樊麗明 [山東大學校長、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組長];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1-05-10)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