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5)

社會性別是社會建構的,而生理性別是基於人類男性、女性生物特征的生理差異。社會性別並非二元性,除男性、女性外,還有跨性別,即第三類性別。盡管男女在生理上有差異,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地位等方面,應享有同等的權利。

然而因社會性別所引起的不平等、歧視以及暴力仍然存在,特別是那些不接受或憎恨跨性別的人群會產生暴力行為,使得跨性別者身心受到傷害,甚至產生抑郁癥和自殺傾向。在逐漸文明的社會裏,為緩解、消滅性別不平等而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深化研究社會性別的情感地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2.4 兒童的情感地理研究

約占世界人口1/4的兒童群體被看作是「等待長大的成人」(Qvortrup, 1994),始終被作為邊緣人群進行附屬性研究,長期以來未引起地理學界的關注。20 世紀 70 年代來地理學界逐漸從重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轉移到邊緣、非主流的底層文化研究,特別是兒童的社會空間邊緣化現象開始進入地理學家的研究視野。

1990 年在英國 Area 雜誌上發表的論文 《Is there a place for children in geography?》指出應逐漸重視社會空間結構中兒童的生活、經驗、態度和機會研究(Sarah, 1990)。2003Children's Geographies 在英國創刊,並陸續刊發了關於兒童地理學研究的系列學術論文,助推了兒童地理學的深化研究。特別是21世紀以來,兒童情感地理作為情感地理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逐漸聚焦在「兒童與地方和空間的知識、感知和經驗」等方面,從不同的活動空間作為切入點揭示兒童在學校空間、社會公共空間中的情感變化複雜過程 (陳淳等,2015),豐富了情感地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拓寬了其研究思路與視野。

鑒於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兒童時期認知水平較低,在研究兒童情感時僅基於其語言描述進行分析會導致不能充分反應兒童真實的情感需求,有學者從兒童心理學視角出發探索如何客觀與科學地研究兒童的情感狀態 (Blazek, 2013)。情感驅動著人的行為舉止,兒童更甚,因此可通過研究兒童行為來探究他們的情感表達。英國政府為降低兒童肥胖率,倡導學校應發揮體育課程的積極作用,Hemming(2007) 觀察到部分兒童在體育課所表現出的抵觸情緒和相應舉止行為,揭示兒童是如何通過自身行為與態度來呈現對學校話語制度的不滿情感。

在全球倡導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和城市建設的背景下,政策制定和城市規劃也應該考慮兒童的真實情感需求和基本權利,讓兒童成為城市治理體系中的參與者 (Joassart-Marcelli et al., 2015)。在公園建設中考慮增加服務於兒童的基礎設施,就是因為公園是兒童經常從事體育與社交活動以練就自我保護技能的場所 (Clements, 2004),在公園裏父母的陪伴促進兒童和家長的情感互動,建立緊密的情感聯系,能夠影響兒童的社會情感、認知能力、人格塑造與家庭凝聚力(Chun et al., 2020)。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是國家興旺的潛力資源,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學習環境,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自 20世紀 90年代「兒童友好型城市」被首次提出以來,各國越來越重視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兒童群體的研究受到了全球的深切關注,重視對兒童群體的多樣性研究,譬如孤兒、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等的福利保障與情感需求,對兒童與空間的關係、兒童在空間中的主體性、不同情境下兒童地理體驗的差異性 (陳淳 等,2022)、兒童情感世界的規律有待深入探討。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