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內容提要:基督教與西方文學之關系,屬於文學研究領域中最富人文學意味的論題之一。基督教與西方文學之關系之所以歷久而彌新,並且不斷激發著詩人和哲人的靈感,乃是因為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中,哲人所傾心的「詩性道說」與詩人所神往的「靈性憑附」交互作用之結果。
一、被遺忘的「詩性智慧」
從「詩性」追索一種特別的「智慧」,在西方以維科(Giambattista Vico)為標誌。而在他看來,這本是人類最樸素的思維方式:「如果……一個民族不能為某些抽象或普遍的性質命名,就會為具有這一性質的某個形象命名。」①於是神話既承載著遠古初民對世界的認識,又使他們的宗教信仰與藝術想像合而為一。維科稱為「神話思維」或者「詩性思維」 (mythological or poetic thinking);「這種思維方式通過自身的『詩性邏輯』(poetic logic),使世界得以理解。」②
甚至古代法律也被維科描述為「一篇嚴肅認真的詩」或「嚴峻的詩歌創作」,因為「羅馬法學是根據……古代寓意故事來演繹出它的一些原則的」,是「來自……戲劇性的寓意故事」③。可惜,他的「詩性智慧」註定要被湮沒了兩個世紀。直到雅各布森 (Roman Jakobson)、列維·施特勞斯(Lévi-Strauss)等人的進一步伸張後,他才獲得當代人的重新理解;而集中體現著「詩性智慧」的隱喻(metaphor),則被逐漸視為人類的整體思維邏輯、卻不再僅僅是語言的藻飾④。與維科相似的另一段故事,關系到直接介入了德國浪漫派文學運動的施萊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研究者也將施萊爾馬赫普遍尊奉為「現代詮釋學之父」。但是我們似乎很少想到:被其「敬虔神學」用作基本詮釋工具的,恰恰是一種「詩性的智慧」。他在《聖誕節座談》中描述過這樣的場景:「女客們」已經為聖誕節的聚會準備了美味的茶點、恬淡的音樂和溫馨的蠟燭;結果幾位熱衷思辨的「男客」卻就著茶點大談信仰和神學⑤。聽罷他們的高堂講章,施萊爾馬赫通過一個沈默許久的人物表達了他自己的理想:「女客們本將為你們歌唱何等美麗的樂曲,歌唱蘊涵著你們所論說的虔誠的樂曲;她們可以透過充滿真愛與喜樂的心情,使論說富有更多的魅力,比你們莊嚴的議論更讓人愉悅。這不可言說的時刻在我心中產生著一種不可言說的喜樂」,而那些雄辯的講論其實「真是用不著」,「一切形式都已變成僵硬,一切言談亦太沈悶而冰冷。」⑥施萊爾馬赫卻對信仰的思辨頗為不屑。當他以一種「詩性的智慧」貫穿於神學的思考時,所獲結論甚至與那些同道的浪漫派詩人有幾分相似:「詩性」或許可以言說那「不可言說的神聖」;神學意義的更恰當詮釋,或許有可能讓渡給藝術的體驗和情感的分享;從而「只有詩是無限的,就像只有詩是自由的一樣」⑦。因此施萊爾馬赫在《論宗教》、《基督教信仰》等著作中,總是從「敬虔的情感」、「絕對的依賴感」⑧等方面來界說宗教的本質,總是用「詩意」、「深情」⑨等字眼來描述《聖經》的內容。乃至其著作的中文翻譯者謝扶雅在《宗教與首文虔·導論》中專門指出:「宗教」與「敬虔」兩詞在德文中相通,「英文裏的形容詞 religious也和pious無甚區別。」⑩盡管這後來被林貝克(George Lindbeck)稱為「經驗—表現」模式(experiential-expressive model)並進行了尖銳的批判(11),但是它確實曾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鑒的思路。而如果無視施萊爾馬赫的提醒,文學的「經驗」和「表現」可能會「像帕尼羅帕(Penelope)一樣,在夜裏拆壞神學家和哲學家前一天編好的地毯」(12)。
註釋:
①Giambattista Vico,Vico's Selected Writiags,translated by Leoh Pompa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143.
②Richard Harland,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An Introductory History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9) 56.
③[意]維科著:《新科學》下冊第563頁,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
④Richard Harland,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An Introductory History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9) 221-225.
⑤⑧⑨⑩[德]施萊爾馬赫著:《宗教與敬虔》第465-478、59、309、55-56、11頁,謝扶雅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⑥同①,第516頁,譯文略有調整。
⑦關於施萊格爾兄弟、諾瓦利斯等人的這一類說法,請參閱楊慧林《西方文論概要》第八章第一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美]林貝克著:《教義的本質》第31-42頁,王誌成譯,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7年版。
(12)[捷克]米蘭·昆德拉著:《小說藝術》第155頁,盂湄譯,三聯書店1992年版。
(作者簡介:楊慧林,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原文出處:2006 年 08 期 長江學術)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