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詩歌的神秘主義闡釋—蘇布爾與馬利坦的比較》(2)

在分析詩歌的創作過程時,蘇布爾揭示出了藝術創作過程中蘇非精神的心理模式。他把詩歌創作分為涌起、變化達到和返回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詩的涌起(wārid,瓦立德)。據《蘇非術語辭典》的解釋,“瓦立德”一詞是動詞“來、到”的主動名詞。伊斯蘭蘇非大師在解釋這個詞時都用近義詞來描述。大蘇非諸奴·密斯里認為“真實的涌起,心兒有所動”。蘇非派長老庫薩伊里用了“閃視、閃光、光亮”三個詞來限定它。這三個詞代表了蘇非靈修最初階段的狀態。“閃現”是靈修者在心靈的黑暗里看見一絲稍縱即逝的亮光。“閃光”說明閃爍的亮光消失得不那麽快,可能還會出現幾次。“光亮”又進一步,閃光消失時留下一抹光亮。(註:阿·穆·侯夫尼《蘇非術語辭典》,貝魯特,麥希拉出版社,1980年,第263頁。)



蘇布爾援引庫薩伊里的這三個階段,來描述詩在詩人頭腦中涌出的最初狀態。出現在詩人腦海里的是詩的一些意念、開頭或段落,它模糊無序,雜亂無章,詩人自己也說不清楚。這些涌起的東西在詩人頭腦中閃現,既沒有閃現的前兆,也沒有閃現的固定時間和地點,詩人當時可能獨處,也可能在人群中,可能在工作,也可能在休息。也許這些東西還會反復涌起,像閃現的光亮一樣,慢慢留下較為清晰的圖象或思路。詩人回想起它,就會發現它為即將寫作的詩開辟了道路。于是詩人便進入創作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變化和達到的階段 (at-talwīn wa at-tamkīn)。《蘇非術語辭典》指出,“變化”是靈修者能力的顯現。狀態的變化、心靈的變化與認識安拉秘密的增多,合起來就是獲得真理的標誌。蘇非杰爾加尼認為,“變化”指靈修者尋求和審視的等級。阿拉伯思想家伊本·阿拉比指出,“變化對多數導師來說是欠缺的等級,但是對我們來說是完美的。因為,在變化的狀態中安拉說出他的事,靈修者每天都在安拉的事里。”(註:阿·穆·侯夫尼《蘇非術語辭典》,貝魯特,麥希拉出版社,1980年,第48頁。)


蘇布爾在書中提及了庫薩伊里的看法。庫薩伊里認為,修道者不斷提升自己,經歷一個個境界和狀態,從出發地到達了牧場——春天和放牧的地方,這意味著他已達到。變化著的修道者處于提升之中,到達的修道者即與安拉同在。(註:蘇布爾《我的詩歌生涯》,貝魯特,讀書出版社,1981年,第14頁。)


蘇布爾巧妙地把這些蘇非用語轉換成藝術語言,描述了詩人創作的過程。他寫道,當詩人處于藝術創作中時,他便讓自己開始一次痛苦艱難的旅行。“從一個狀態上升到另一個狀態”這句話足以證明詩人創作的艱辛。詩人回憶這第一閃念所啟示他的東西,從那里可以捕捉到詩的源泉,成功的詩人有能力邁向那個源泉,與之聯系。一旦聯系上,詩人便與自我分裂或自我與詩人分離。然后,詩人在自我中將自我顯現。也就是說,“被觀的我”迅速變為“反映的我”(鏡子),將寰宇圖象及其事物顯現出來,詩人在鏡子里見到閃念所啟示的東西,若換成中國佛禪的語言,就是修道者在“智慧眼”中觀看到了幻象和光。



那麽,詩人在第二階段是如何“變化到達”的呢?蘇布爾寫道,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會汲取成千上萬個映象和材料,在頭腦中形成許許多多的閃念、直覺和念頭,它們停留在腦海里的某個部位,可稱為潛在的理性。(註:蘇布爾《我的詩歌生涯》,貝魯特,讀書出版社,1981年,第22頁。)

這些奇特的因素即是自我的話語,它是“被觀的我”與“觀者的我”進行藝術對話,形成詩篇的話語。事實上,區別藝術家自我的最重要的東西,是自我在自我中展現的強烈愿望,或者可以稱其為“潛在理性展現的渴望”。一旦光亮出現,自我迅速陷于沉思,盡快完成自我分離為“觀者的我”與“被觀的我”的過程,以便凝神注視這光亮(即那些直覺和閃念)。


那東西看起來僵死不動,實際上卻似“蠶繭一樣,具有潛在的生命力。反復的審視會再現它的存在,并使之復活”。詩人為了描繪這突然出現的新世界,必然求助于語言的象征。蘇布爾認為,詩歌不是對一個每日面對世界和宇宙的沉默朋友自我的直接表現。然而,多數詩人只滿足于這直接的表現。成功的詩人則必須凝神注視那另一個自我,它是一個“充滿夢境、知識和念頭的火藥庫”。當詩人用以表達的材料是話語的象征圖畫時,他便進入了對話的第三方,他即是事物。區分詩人、夢者、瘋人的重要尺度,就在于這對話第三方的進入。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