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輝·琴台客聚《講故事的人》

有一回跟歷史學家蘇基朗午膳,他說童年時常伏在別人的窗前,聆聽收音機裡的李我、鄧寄塵、鍾偉明、吳國衛講故事,蘇教授的童年故事其實也是我的童年故事,我們這一代人總愛在電台、報章、連環圖聆聽讀各式各樣的故事,那些故事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文化生活的全部了,很多年後想起,便覺得那是因為我們斯時的生活總是平淡得幾乎沒有任何可講的故事,所以才特別愛聽別人說一些動聽的故事。

楊照在《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一書的「自序」說得好:「人具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不只喜歡聽故事,而且喜歡轉述故事,而且喜歡參與在故事裡。」他認為「故事不是切身、天天可以遭遇的經驗,還有,故事具備有讓人信以為真的能耐」,所以「故事沒落了,不是因為沒有好的故事,也不是因為沒有好的說故事的人,而是因為聽故事的人消失了……」


再沒有街頭「講古佬」了,電台再沒有一把聲音分飾多角的「講古佬」了,報章再沒有「連載小說」了,在這個沒有故事只有寫作技巧的年代,「講古佬」為什麼都消隱了?他們都消匿在什麼地方呢?從「半日窮」坎坷的豁達到到電台講古的多元化,都悄悄地消隱了,那僅僅是因為聽故事的人都消失了?


王爾德(Oscar Wilde)有一篇散文詩,詩題正是《講故事的人》:「從前有一個人,他那村子裡的人都喜歡他,因為他常常講故事給他們聽。/每天早晨他離開村子去別處,到傍晚才回來。他回來的時候,全村子的長工忙了一整天,現在休息了,便都過來圍著他,對他說:「現在來給我們講一個故事吧。你今天看見了些什麼?」/這個人說:「我在林子裡看見了畜牧神在吹笛子,讓一群仙女跳舞。」/「講下去,你還看見了什麼呢?」人們會這樣說。/「我走到海灘,看見三個人魚在浪邊用金梳子梳她們的綠色頭髮。」/村子裡的人喜歡他,因為他常給他們講故事。/有一天早晨,他像平時那樣離開了村子,他走到了海灘,看見三個人魚在浪邊用金梳子梳她們的綠色頭髮。/他在路上又看見樹林旁邊有一個畜牧神在對著一群跳舞的仙女吹笛。/那天傍晚他回到村子的時候,人們像每晚那樣對他說:「給我們講一個故事吧,今天你看見了什麼?」/那個人回答道:『我什麼都沒有看見。』」


據說這詩是為紀德(André Gide)而寫的,王爾德大概想告訴紀德,故事最好不是切身的日常生活的經驗,因為所有動聽的故事都應該讓「聽故事的人」信以為真,故事之所以迷人,也許正是來自它的陌生與稀奇。講故事的民間藝術被高速時代的噪音淹沒了,「講故事的人」倒不必氣餒,這是一個經驗與故事都同樣氾濫、都同樣貶值的時代,「講故事的人」要學懂謙遜和虛懷,才可以把持最後的守則:寧願沒故事,也不要爛故事。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