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騰飛·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33)

第43節:黨指揮槍 要文鬥不要武鬥

3黨指揮槍要文鬥不要武鬥雇用的司機宋太祖鞏固政權的第一步是把軍區大院一塊長大的哥們兒都辦了,第二步呢就是把禁軍統領權一分為三,對皇帝直接負責,然後又設立樞密院。樞密院的設立時為了和禁軍統領互相牽制,調兵的不指揮軍隊,指揮軍隊的不調兵。禁軍是什麼?大家都認為這個禁軍就是禁衛軍,其實不是。北宋的禁軍就是正規軍,相當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禁軍都在中央,地方上的兵被稱做廂軍,就相當於各地的武警部隊,再往下就是鄉兵,相當於民兵預備役。然後是藩兵,藩兵一般就是在邊境上招募的少數民族。所以北宋軍隊由這麼四種構成:禁軍、廂軍、鄉兵、藩兵。正規軍的禁軍統帥叫殿前都點檢,相當於總司令。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篡權,就是因為他之前做的是這個殿前都點檢,正規軍總司令造反,那不是易如反掌。而且那時候他妹夫高懷德是副點檢,他們倆就能夠輕易把這江山給篡了。趙匡胤深知禁軍統領的厲害,所以他做了皇帝之後首先就把這個職務給廢了,變成了三衙: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這就是把這禁軍統領權一分為三的過程,等於總司令由一個變成了仨。他們仨都對皇帝負責,但是你能統帥軍隊,調兵不歸你,歸樞密院。樞密院有點像我們今天的總參謀部,調動軍隊都由他負責。意思就是,38軍軍長雖說統率38軍,但他能調動38軍嗎?你說我調一個連幫我回家蓋房子去,那不可能,你調一個排都得中央軍委批準。你38軍軍長能指揮38軍但調動不了38軍,中央軍委可以調動38軍但不直接指揮38軍,所以統兵的不調兵,調兵的不統兵,這樣的話軍權才能夠分散,要不然的話就容易造反。這樣,禁軍統領就好像是雇用司機,派不派車不歸你管,車不是你的,但你能開。

第44節:黨指揮槍 要文鬥不要武鬥


而且,樞密院的長官一定是文官。北宋多半是文官治軍,這個有點跟今天的西方國家相像。今天西方國家的國防部長一律穿西裝,稱呼起來也是什麼什麼先生,不是什麼什麼將軍,而且西方審判戰犯的時候,戰犯一般也都是穿西裝,很少有穿軍裝的。用文官治軍,就是怕你武將來幹預,武將幹預政治是很容易的。所以北宋的時候就這麼做了,用樞密使調兵。缺失的精神第三步,實行更戍法。更戍法就是禁軍定期更換駐地,但統軍的將領不隨軍調動,以防止武裝叛亂。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現在38軍駐保定,27軍駐石家莊,54軍駐濟南。然後現在,三個軍的軍部不動,54軍調到保定去,27軍去濟南,38軍去石家莊,如此一來,你指揮的部隊跟你原來的部隊就不一樣了。他目的還是想達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樣的動作幾年一換,避免軍將感情一好,勾結了造反。第四步,地方精壯編入禁軍,強幹弱枝。廂軍、鄉兵裏邊的精壯之士,都被選入禁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說凡是這個地方身高體壯,武藝高強的都被編入禁軍了,那地方的部隊精英一被抽調,當地的實力就變得很弱,只能捕盜根本不能打仗,捕盜還經常被盜賊給累死,基本是一幫老弱病殘。所以後來少數民族政權,金也好,遼也好,元也好,跟宋朝打仗只要一突破邊防馬上就能馬上打到京城。那你中間這些州郡都沒用,中間州郡全是老弱病殘,賊都抓不到,不能抵禦遊牧民族的軍隊。而且從北宋開始,中華民族綿延了幾千年的尚武精神就越來越蕭條。中國的對外戰爭在近代以來屢戰屢敗,除了制度腐敗,裝備落後,最關鍵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尚武精神。沒有尚武精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你一心系國家的秀才去背弓拉箭,那什麼玩意兒。為什麼日本人幾十萬人能縱橫中國,人家那讀書人腰裏是插著兩把刀的,咱們讀書人是插著扇子。西班牙那個什麼皇家馬德裏武器博物館在故宮有一個展覽,看完之後我真的覺得震驚,你看人家皇帝玩什麼玩意兒。盔、劍、盾牌,整天玩這個。你看咱們皇帝整天玩什麼,蟈蟈、蛐蛐,高雅一點的就是筆墨紙硯。一個民族尚武精神的集體缺失,就從宋朝開始了,原因就是宋朝怕被造反,把武將的地位壓得太低了。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讓高俅給欺負成那樣。你說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很牛嘛,練槍的怎麼能被一練足球的欺負?不是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中國那解放軍武術總教練,在當時禁軍教頭有5700多個,林沖只不過1/5700。這教頭上面是都教頭、虞侯、都虞侯、指揮使、都指揮使,都指揮使是正五品,教頭從八品下。古代官品每品分正從兩級,四品以下的官,每級又分上下兩階,他是從八品下。縣令正七品上,這一比較,擱今天的話講是連排級幹部,他要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術總教練,他至於上梁山嘛。


宋朝的士兵經常逃亡,防止士兵逃亡的辦法是在臉上刺字,但是臉上刺字是犯人,那就等於毀容嘛。在臉上刺上:第八營第一連第二排,跟刺肩章似的。宋朝只有北宋的狄青,南宋的嶽飛是武將熬上樞密副使的,這個是挺不容易的。狄青當樞密副使的時候臉上還有字。皇上給他藥水要他洗下去,他說我留著,我留著要激勵將士,跟他們說我這樣臉上帶字的也能當上樞密副使。但是就你這一個,沒別人了,激勵不著將士。就因為宋朝把武將的地位壓到這麼低,所以他對外戰爭老打敗仗,沒人尚武,打仗都讓文官去。文官又不會打仗,皇上給你一個陣圖,照著打。你拿著陣圖到了前線,打開陣圖就傻了眼了,按皇上的布置根本沒法打,再請示皇上吧,沒等你請示到,敵軍到眼前了,下輩子再請示吧。只要不造反第五步,集中行政權。參知政事做副相。宰相本來在隋唐的時候就由一個變成一窩了,獨相變群相嘛,到了宋朝又設參知政事,作為副相。那這個宰相的數量就越來越多了。參知政事這個副相可以臨時設立,然後設樞密使管軍事。原來的丞相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因為兵部是歸丞相管的,歸三省尚書省管的,現在他設立樞密使,你這三省尚書就管不著了。就這樣把宰相的軍權給奪出來了,所以樞密跟宰相就叫東西兩相。又設三司使管財政。原來的戶部是隸屬於尚書省的,現在又設了一個三司使管財政,這樣一來相權就更加的削弱了。然後在地方上,州的長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擔任。原來的地方官雖然也要中央任命,但他是當地自己人,比如,四川省省長是四川人,安徽省是安徽人,是從本地人的縣長、市長晉升上來的。但是從宋朝開始變了,是朝廷委任京官出去當地方官。比如,我的本職是大理寺少卿,我應該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結果大理寺少卿知端州事,高檢的檢察長到端州做知州去了,我還幹我這大理寺少卿嗎?不幹了。所有的地方官都由中央派出來,那我知端州使的地方官就一定是端州人了。我撥來的官跟你這地方不是一處的,如此一來,地方上要想作亂就特別難。從宋朝開始一直到現在,基本上都這樣。實際上你看省一級幹部他都是中央往下派的。中央派人去當地方官之後,還設了通判監督。通判監督知州,所以通判又叫監州。有人跟宋太祖說呀,你讓這個文官下去當地方官,你給他們這麼大的權力,他們會貪汙的。你猜宋太祖說什麼?他說一百個文官貪汙也不如一個武將造反對國家的危害大。所以您願意貪您就貪,只要您不造反。可見他自己造反得的江山,被自己給嚇壞了。

Views: 9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