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宜·形構共有、共創、共享雲端: 雲端策展內容優化之實踐模式初探(3)

NY Media 總經理Michael Silberman 認為,雜誌的概念,正是將特定受眾有興趣的內容加以組裝,堪稱一種很能適應數位世界的媒體(ibid.: 104),惟過去創製內容多能創造良好成本效益,但今日,創製內容面對低成本效益的壓力下,造就策展成為可能的解套。2012 年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的《Huffington Post》,組織內70 至80 位編輯,其中僅18 位負責撰寫原生內容,其餘編輯主要工作便是運用策展或匯集的方式報導,因為策展模式可有效聚焦議題,而非提供給閱聽人凌亂的拼湊資訊(Zuk, 2011: 7)。國內雜誌創辦人、TEDx Taipei 策展人劉奕成分析指出,傳統上,策展只在解釋說明原創者的觀點,但在數位時代,策展除了過濾資訊,還要「賦予」觀點,找出脈絡,因此,已不再只是協助觀賞者了解創作者的創造脈絡(古代文物的策展),也不只是進步到了解創作者的觀點(當代藝術),更進一步由策展人賦予創作者原先不經意的自我揮灑更多的觀點意涵(Toshinao SASAKI, 2011/郭菀琪譯,2012:12)。

前述,網路資訊爆炸,我們要更懂得過濾,便需要「人」的介入。佐佐木俊
尚將網路世界中為資訊賦予脈絡、創造情境、提供「觀看世界方式」(觀點)的人稱為「策展人」,且廣義指為「資訊主宰者」(ibid.:214-215),將人們以「觀點」串聯起來。呼應Rosenbaum(2011: 12-13)強調,電腦演算法不再是主宰,策展人成為不可或缺的軟體(essential software),人類與電腦協同成為一股新趨勢;在策展國度裡,人類取回主導權。

三、創作者 vs. 發掘者:以創意策展內容為王


電腦可以匯聚內容、資訊,或任何形式與規模的資料,但缺少策展,最終只
是一堆看似相關、實際上卻缺乏定性組織的東西。人類族群及團體與個人有其品味、興趣差異,可從事許多電腦做不到的事,於是,策展成為商業、編輯及社群等領域的核心轉變,需要極優質的人力介入;所謂「人力」,指的就是策展人(Rosenbaum, 2011: 4-5)。

當雲端時代出現愈來愈多業餘或半專業的策展人(pro-sumer curations)時,
是否會威脅專業策展人的價值,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但Andrew Keen 分析,無需擔憂,因為專家和業餘者無法彼此取代,共生共存才是好事(ibid.: 229)。

事實上,在Google 案的判決中,美國紐約地方法官Louis L. Stanton 不同意Viacom

指控YouTube 逾越「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美國Center for Democracy &
Technology 律師David Sohn 認為,這項判決對匯集與策展營運模式的確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如果沒有這項判決,使用者產生的內容(UGC)將會乾涸(dry up),網際網路也將無法成為參與性媒體(participatory medium)」(ibid.: 117-118)。

著作權走向「創用條款」的良性循環過程,帶來了全民文創的動力。策展與
原創之所以相輔相成,正因為策展需要源源不絕的原創,才可能創造市場;然若沒有策展人的尋找、挖掘、選擇、推薦、行銷,則原創作品即便上傳網路,也很可能乏人問津。有了策展平台及工具,原創便能「庫存盤活」,尤其,策展包含策展人對所蒐集與組合之內容的品質評價,有助提昇內容價值。無怪乎,比起擁抱值得信賴的資訊內容創製,有些廣告商更傾向擁抱CPMs 更高的龐大策展系列蒐集(curated collections)(Rosenbaum, 2010.08)。

當我們在意見領袖的觀點上按讚、在所在地打卡,一如佐佐木俊尚所言,即
是一種策展時,我們便走入了另一個資訊價值傳遞的新年代。佐佐木俊尚以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形容創作者與發掘者(Toshinao SASAKI, 2011/郭菀琪譯,2012:37)。國內許多科技、媒體從業人員對於網路策展的共見,在推薦這本書時也不約而同宣告「策展時代來臨」。劉奕成分析指出,策展人在數位策展時代已經參與創作本身,只要您在內容領域獨具慧眼,像伯樂一樣找到具潛力卻尚未發光發亮的千里馬;或者您是創意發想者,善於「重組價值、重新定義商業模式、賦予新的意義」(ibid.:12)。呼應佐佐木俊尚所謂:今後的世界將進入「創作者」與「發掘人」彼此賞識、互助合作,共同營造一個特定氛圍的世代,就如同「千里馬」和「伯樂」之間的關係一樣(ibid.:39)。畢竟,產出優秀的藝術作品、精采文章或動聽樂曲,光靠「創作人」很困難,還需要「發掘者」(策展人);策展人光是蒐集資訊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分辨真偽、理出脈絡,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串連起來,才能產生真正的共鳴(ibid.:39),發揮創意策展內容為王。

參、雲端策展實踐優化的可能:

以2013 雲端策展競賽為例
「2013 年雲端頻道策展競賽」實踐策展「篩選、過濾、組合、排列、發佈資訊」的方法與流程,開創數位內容。本研究藉此規模盛大之「雲端策展」競賽所產出優秀獲獎頻道,深入分析策展人節目構思規劃執行及其內容,並依據研究者二十多年頻道內容製播實務經驗,具體觀察策展落實媒體近用,實踐公眾媒體之樣態,以探討雲端策展優化之可能及系統歸納雲端策展歷程。競賽主辦單位將
策展平台與Facebook 帳號連結,將頻道更新同步發佈至Facebook 的個人頁面和粉絲團,只要頻道更新,無須手動即可分享到Facebook,亦即由系統自動幫策展人轉貼,符合本研究前述所欲探討之策展優化特徵形式與目的。此外,競賽納入「頻道指數」、「不重複造訪次數」以及「觀看深度」考量,有助衡量策展競賽之公平性。

Views: 1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