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經濟史(12)無形的手-斯密與《國富論》

法國的啟蒙運動為經濟尋找一種服從理智法則的總體規劃,而蘇格蘭則在發展自己的啟蒙學派。他們不想有什麽規劃,而是想尋找可以多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遵循的簡單規律。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學家戴維?休姆與倫理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斯密發表了兩部主要作品:《道德情操論》和《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後一部作品於1776年發表,標誌著現代經濟學的開始。

斯密學識淵博,但性格孤僻。他在愛丁堡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可以說是相當悠閑的。亞當?斯密主張,絕對不需要國家為經濟制定計劃,他認為,只要每個人能夠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國家又不幹預這種追求,那麽經濟就已經進入了有序運行的軌道。根據他的看法,如果每個人都能夠為自己的利益行動,那麽對社會也將產生最好的效果。因為市場上的競爭,會使單個人為自己利益努力的同時,也會給別人帶來好處。斯密論證這個理論時說,國民經濟是全國企業全年收益的總和。如果每個人都能致力於提高自己的贏利,那麽他必然也會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水平:"他在這裏和在很多其他方面,都被一只無形的手所引導,促使一個他根本沒有想達到的目標得以實現。單個人無意識地追求這樣一個目標,對國家來說也並不總是一件壞事,恰恰相反,正好是通過他追求自己的利益,也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甚至比他真正有意識地這樣做效果更好。"

亞當·斯密的出發點是,人總是追求自身利益,但他卻不認為人都是無情的個人主義者。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中說,每個人也都在追求"同情"???想討別人的喜歡。所以,在靈魂中坐著一位"公正的觀察者",從別人的角度判斷自己的行為。如果說,經濟從其本質說就是由人的自身利益所決定的,那麽它就勢必對政府的經濟政策產生重大的影響。根據亞當·斯密的觀點,國家應該盡可能置身於經濟之外。因為,最知道自身利益是什麽的,終歸是每個國民自己,而不是國王和他的官員。亞當·斯密特別主張貿易自由的原則,也就是自由進出口商品。他認為,外國的糧食應該不上關稅不受阻礙地進入英國。斯密特別反對用關稅限制產品進口,斯密認為,消費者才是關鍵的環節。"消費是一切生產的目的和宗旨,因此,生產者應該關註的是,如何去促進消費者的滿意。

斯密的關於自由貿易的觀點,經第二位偉大的古典國民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進一步系統化。李嘉圖(1772——1823)出身於一個荷蘭的猶太家庭,後來移居英國。他的父親是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的經紀人。李嘉圖自己也在投機生意中獲得很大成功。在他的學術著作中,他指出,兩個國家,如果能夠完全按照勞動分工原則各自集中去幹它們最拿手的事情,那麽它們的生活水平就都可以得到提高。或者,用他的話說:在它們"成本比較處於優勢"的地方。李嘉圖用這一觀點同在英國堅決反對糧食貿易自由化的大地主進行了鬥爭。

這種主張國家盡量放手經濟的理論,人們稱為經濟自由主義。商品的質量怎樣才是最佳的,不能由官員們決定,而應由爭奪顧客的競爭來決定:最好的商品,也賣得最好。這不是國家決定的,而是市場決定的。19世紀,很多重要的歐洲國家的政治家們開始接受了這個理論。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學說,至今仍是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Views: 6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