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上猶太人的財富課(12)研究顧客消費心理

要使某種商品流行起來,一般分為兩種渠道——普通老百姓和富人。發源於普通老百姓的東西一般會來勢兇猛,而且流行面廣,但維持的時間卻很短。另一種發源於富人,此流行趨勢雖然發展較慢,但持續時間卻很長。一般從富人普及到老百姓至少需兩年的時間,而這兩年內一旦把握住流行趨勢,就可以達到財務成功。

一般人都羨慕上流社會,而且願與上流社會的人交往,上流社會中流行的衣飾、風格無疑會讓一般人產生很大的模仿心理,從而使許多人趨之若騖。

於是,藤田先生在經營過程中,首先把對象放在上流社會有錢人的流行趨勢上,無論是鉆石的花樣、服飾的色彩,還是手提包的樣式都是按照有錢人的喜好特制的。結果,他的生意不僅暢銷,而且從未發生過“流血大拍賣”的事情。

當然,藤田先生之所以能戰勝競爭對手,還在於他善於從實際出發,靈活多變,絕不跟風購選在歐美最風行的服飾。因為歐美的服飾只適合那些金發碧眼、身材修長的歐美姑娘,而日本婦女由於黃皮膚、黑頭發、個子矮小,跟那些服飾很難和諧。有錢的人,即使錢再多,也不會拿錢去買不適合自己的東西。所以,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商人們,雖然片面地趕上了有錢人的時髦,但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終還是免不了虧本。

猶太人認為,商場瞬息萬變,能夠把握一種流行趨勢實屬不易。因此,每一個生意人在作出任何一項決策前必須仔細研究分析市場,既要能趕上潮流,還要超前於潮流。因為人們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市場也在不斷變化,今天暢銷的產品,也許明天就無人問津了。靈活地動用“向上看”的經商技巧,成功就在你眼前。

逆境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人的一生中,決不會順利地走向巔峰,遭遇挫折或失敗在所難免。逆境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選擇機制,越過逆境這座分水領,人生必然呈現出一種嶄新的境界。否則,只能是平庸一生,默默逝去。下面這則寓言可略窺對待逆境的心態,心態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有3只蛤蟆不小心掉進了鮮奶桶裏。

第一只蛤蟆說:“這是神的意誌。”於是,它盤起後腿,等待著。

第二只蛤蟆說:“這桶太深了,沒有希望了。”於是,它被淹沒了。

第三只蛤蟆說:“盡管掉到鮮奶桶裏,可我的後腿還能動。”於是,它奮力地往上跳。它一邊在奶裏劃,一邊跳,慢慢地,它覺得自己的後腿碰上了硬硬的東西,原來是鮮奶在蛤蟆後腿的攪拌下,漸漸地變成奶油了。憑著奶油的支撐,這只蛤蟆跳出了奶桶。

近兩千年漂泊流離的生活,猶太人一直處在逆境之中。在這漫長的日子裏,一方面,他們把逆境視若尋常,任憑風吹浪打,而且在此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和等待,堅信一切很快就會過去,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發展的智慧。另一方面,把逆境看做是一種對人生的挑戰,發揮自身潛在的能力,精神抖擻地在逆境中崛起。猶太人把這種智慧運用到商業操作中,就形成了在逆境中發財的生意經。

猶太實業家路德維希?蒙德,學生時代曾在海德堡大學同著名的化學家布恩森一起工作,發現了一種從廢堿中提煉硫磺的方法。後來他移居英國,在英國幾經周折才找到一家願意同他合作開發此技術的公司,結果證明此項技術的經濟價值非常高,於是蒙德萌發了開辦化工企業的想法。

不久,蒙德買下了一種利用氨水的作用使鹽轉化為碳酸氫鈉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他一起參與發明的,但當時還不很成熟。於是蒙德在柴郡的溫寧頓一邊買下一塊地建造廠房,一邊繼續實驗,以完善這種方法。盡管實驗屢屢失敗,但蒙德從未放棄,夜以繼日地研究開發。經過反復而復雜的實驗,他終於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

1874年廠房建成,起初生產情況並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連續幾年,企業完全虧損。同時,當地居民由於擔心大型化工企業會破壞生態平衡,拒絕與他合作。

猶太人在逆境中堅忍的性格幫助了蒙德,他不氣餒,終於在建廠6年後,也就是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產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來,產品由原先每噸虧損5英鎊,變為獲利1英鎊。當時的英國,工廠普遍實行12小時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時。蒙德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將工人工作時間改變為每天8小時,反而由於工人的積極性極度高漲,每天8小時內完成的工作量同原來12小時的工作量一樣多。

工廠周圍居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等著進他的工廠做工,因為蒙德的企業規定,在這裏做工,可獲得終身保障,並且當父親退休時,還可以把這份工作傳給兒子。

後來,蒙德建立的這家企業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堿的化工企業。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當事業不順利的時候,要堅忍,但也不能一味地忍下去,究竟應忍耐到什麽程度,應該什麽時候放棄,也是身處逆境、敗中求勝的智慧。

猶太人一旦決定在某項事業上投資,一定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的三套投資計劃。

短期計劃投入後,即使發現實際情況與事前預測有出入,他們也會毫不吃驚或動搖,仍積極地按原計劃實施。

短期計劃實施後,即使效果不及預料的好,猶太人仍會推出第二套計劃,繼續追加投入,設法完成各項策略的實施。在第二套計劃深入進行之後,仍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與計劃不相符而且又沒有確切的事實和依據證明未來會發生好轉,猶太人會毫不猶豫地放棄這項投資。

猶太人認為,放棄已經實施了兩套計劃的事業是明智的選擇,即使虧掉了不少投入也無所謂。因為生意雖然未盡人意,但不會為一堆爛攤子而困擾未來的工作,長痛不如短痛。

在經營活動中,猶太人忍耐的個性是聞名於天下的。但是,他們的忍耐是基於合算和有發展前途的投資基礎之上的,當發現不合算或沒有發展前途時,不用說幾個月,哪怕幾天他們也不會等待下去。

猶太人詹姆士原來沾染了惡習,像個****,把父親給他的一筆財產敗光之後,生活難以為繼時才覺醒要努力奮鬥,決心從頭做起。

他從哥哥那裏借錢自己開辦一間小藥廠,親自在廠裏組織生產和銷售工作,從早到晚每天工作18個小時,然後把工廠賺到的一點錢積蓄下來擴大再生產。幾年後,他的藥廠極具規模了,每年有幾十萬美元贏利。

經過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詹姆士覺得當時藥物市場發展前景不大,又了解到食品市場的光明前途。因為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各式各樣的食物。

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毅然出讓了自己的藥廠,再向銀行貸得一些錢,買下“加雲食品公司”的控股權。

這家公司是專門制造糖果、餅幹及各種零食的,同時經營煙草,它的規模不大,但經營品種豐富。

詹姆士對該公司掌控後,在經營管理和行銷策略上進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將生產產品的規格和樣式進行了擴展和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香口膠等多品種;餅幹除了增加品種,細分為兒童、**、老人餅幹外,還向蛋糕、蛋卷等方向發展。接著,詹姆士在市場領域上大做文章,他除了在法國巴黎經營外,還在其他城市設立分店,後來還在歐洲眾多國家開設分店,形成廣闊的連鎖銷售網。隨著業務的增多,資金變得雄厚,詹姆士又相機應變,把英國、荷蘭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購,使其形成大集團。

詹姆士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當初對小藥廠經營前途不佳的理智分析,及時調整經營思路,轉向食品行業。顯而易見,在商業經營中,適時放棄也是一種經商智慧。

增強風險管理意識

從經商角度而言,猶太人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管理風險”。就他們的生存狀況而言,也需要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意識。

猶太人不能幹坐著等“驅逐令”之類的厄運到來,也不能毫無準備,在每次“暴風雨襲來”之時,他們都需要準確把握“山雨”到底會不會來,來了有多大?這種事關生存的大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場上去就遊刃有余了。有時候,猶太人的確靠準確地投資這種“風險”而得以發跡。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是在利比亞。無論是哈默本人,還是西方石油公司的3萬名職員和35名股東,一提起此事,他們都會驚訝不已。對於一個像西方石油公司那樣的一個企業,從來沒有碰到過近似利比亞的事情,這類事情也許是百年不遇。

在意大利占領期間,墨索裏尼為了尋找石油,在利比亞大概投入了1000萬美元,結果一無所獲。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費了幾百萬的費用卻收效不大之後,正準備撤退,卻在最後一口井裏打出油來。殼牌石油公司大約花了5000萬美元,但打出來的井都沒有商業價值。

西方石油公司到達利比亞的時候,正值利比亞政府準備進行第二輪出讓租借地的談判,出租地區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棄後的利比亞租借地。根據利比亞法律,石油公司應盡快開發他們的租借地,如開采不到石油,就必須把一部分租借地歸還給利比亞政府。第二輪談判中就包括若幹孔“幹井”的土地,但也有許多塊與產油區相鄰的沙漠地……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公司參加了這次投標。

哈默雖然充滿信心,但前途未蔔,盡管他和利比亞國王私人關系良好。因為在這方面經驗不足,而且同那些一舉手就可推倒山的石油巨頭們競爭實力懸殊太大,真可謂小巫見大巫。但決定成敗的關鍵不僅僅取決於這些。

哈默的董事們坐飛機都趕了過來,他們在4塊租借地投了標。他的投標方式不同一般,投標書用羊皮證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後,用代表利比亞國旗顏色的紅、綠、黑三色緞帶紮束。在投標書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條:他願意從尚未扣稅的毛利中拿出5%供利比亞發展農業使用。此外,還允諾在國王和王後的誕生地庫夫拉附近的沙漠綠洲中尋找水源。另外,他們還將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亞開采出水源,他們將同利比亞政府聯合興建一座制氨廠。

最後,哈默終於得到了兩塊租借地,讓那些強大的對手大吃一驚。這兩塊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資後一無所獲放棄的,而這兩塊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煩惱的源泉。他們鉆出的頭3口井都是滴油不見的幹孔,僅打井費一項就花了近300萬,另外,還有200萬用於地震探測和向利比亞政府的官員交納的不可告人的賄賂金。於是,董事會裏許多人開始把這雄心勃勃的計劃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連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裏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覺促使他堅持己見,在創業者和財東之間發生意見分歧的幾周,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後的另外8口油井也出油了,而且是異乎尋常的高級原油。更重要的是,油田位於蘇伊士運河以西,運輸起來非常方便。與此同時,哈默在另一塊租借地上,鉆出一口日產703萬桶自動噴油的珊瑚油藏井,這是利比亞最大的一口井。接著,哈默又投資1.5億修建了一條日輸油量100萬桶的輸油管道,而當時西方石油公司的凈資產只有4800萬,足見哈默的膽識與魄力。之後,哈默又大膽地吞並了好幾家大公司,這樣,西方石油公司一躍而成為世界石油行業的第八個姊妹。

猶太人很少以主觀的情緒投資風險管理。即使在投機生意中,猶太人也十分講究穩妥可靠。

在英文中,“投機”和“考察”是同義詞,猶太人的投機買賣可說是對該詞的最好詮釋。猶太人的考察,並不光看商品的流通情形,還要視該商品在轉賣或交換之後的狀況,以及當事人對於該項交易的最後滿意程度。猶太人最後決定的投機買賣一定是經過周詳和縝密的思索之後所作出的商業行為。

除此之外,也許同猶太商人經商時的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很大的關系。猶太民族歷經劫難,但在看待事物的發展趨勢時,卻常抱有樂觀的態度,並能積極采取相應的行動。而事實上,無論經商還是做其他事,樂觀者總要多點機會,投中的次數也更多些,發財的機會也更大些。

禁打虛假廣告,鼓勵正當宣傳

《塔木德》禁止商人打廣告,但是實質上只是禁止虛假廣告,並不反對實事求是的正當廣告的宣傳。有一則這樣的故事說明這個問題。

在哈西德教派的拉比家旁邊有一個蘋果攤,主人是一個貧窮的婦人。一天,她對拉比抱怨道:

“拉比,我沒有錢買安息日所需的東西。”

“你的蘋果攤生意怎麽樣啊?”

“人們說我的蘋果是壞的,他們不肯買。”

於是,拉比哈伊姆站在攤位前大喊:“誰想買好蘋果?”

結果可想而知,人們對蘋果連看都不看,數都不數,就掏出錢來買,而且是以高出實際價格2-3倍的價錢買的。

在轉身回家時,拉比對這位婦人說:“你的蘋果是好的,一切都因為人們尚不知道它們是好蘋果。”

由此看來,猶太人並不是一味反對做廣告,但是,一切都必須限定在誠實的範圍內。

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

猶太人最早領悟時間的價值,“時間也是商品”,“勿浪費時間”是猶太生意經之一。

在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中,也許會認為“時間就是金錢”,但時間遠不止是商品和金錢,時間是生活、是生命。因為時間是有限的,金錢卻是無限的,用有限的時間去追逐無限的金錢,結果只能受到時間和金錢的雙重壓迫。此外,錢沒有了可以再賺,商品也可以再造,可是時間是不能倒退的。因此,時間遠比商品和金錢更寶貴。

在美國紐約,有一位拉比教師戴了一塊手表,背面刻著“愛惜光陰”4個字。另一位教師把這手表拿給學生們看,學生們不以為然,說是俗套而已,根本沒有什麽新奇的。

拉比見學生們無動於衷,就戴回手表說:

“美國有一句俗話,叫‘時間就是金錢’。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這句話很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假如說時間就是金錢,那我們就只能想到兩種情況:一種是不知如何運用時間的人,另一種則是不知如何運用金錢的人。其實,就價值而言,時間遠比金錢貴重。金錢可以儲蓄並生息,而時間卻絲毫不停腳步,而且一去不復返。”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應該改為‘時間就是生命’,或者‘時間就是人生’。”

拉比這麽一解釋,學生們都覺得有道理。

恰當地把握好時間還可以使金錢“無中生有”。

南非首富巴奈?巴納特剛到倫敦的時候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他帶了40箱雪茄煙到了南非,用雪茄煙做抵押,獲得了一些鉆石。在短短的幾年中,他變成了一個富有的鉆石商人和從事礦藏資源買賣的經紀人。

巴納特的贏利有一個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這就是每個星期六都是他獲利最多的日子。其奧秘就是他巧借了一個時間差。

因為星期六這天銀行較早停止營業,巴納特可以用空頭支票購買鉆石,然後在星期一銀行開門之前,將鉆石售出,用所得款項在自己的賬號上存入足夠兌付他星期六開出的所有支票。巴納特利用銀行停業的一天多時間,拖延付款,在沒有侵犯任何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調動了遠比他實際擁有要多得多的資金。

捕捉有效信息,搶占市場先機

對於一個長時期缺乏保障的民族來說,有時一個信息就可能決定他們的生死存亡。由這樣的傳統出發,猶太商人形成了對信息的高度重視與敏感。

商場上機會均等,在相同的條件下,誰能搶占先機,誰就能穩操勝券。而搶占先機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獲取並破譯有關信息。

事實上,猶太人的消息靈通是世界聞名的。

在這方面,羅斯柴爾德家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實例。羅斯柴爾德家族遍布西歐各國,這種廣泛的分布既使這個家族較易於獲得信息,也使各種信息具有了特別重大的價值:在一個地方已經過時的信息,在另一個方可能仍具有巨大的價值。為此,羅斯柴爾德家族特地組織了一個專為其家族服務的信息快速傳遞網,在交通和通訊還不發達的時代,這個快件傳遞網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

19世紀初,拿破侖和歐洲聯軍正艱苦做戰,戰局變化不定、撲朔迷離,誰勝誰負,一時很難判斷。後來,聯軍統帥惠靈頓將軍在比利時發起了新的攻勢,一開始打得十分糟糕,為此,歐洲證券市場上的英國股票變得十分疲軟。

身處倫敦的納坦?羅斯柴爾德為了了解戰局的走向,專程渡過英吉利海峽,來到法國打探戰況。當戰事終於發生逆轉,法軍已成敗勢之時,納坦?羅斯柴爾德就在滑鐵盧戰地上。納坦獲悉確切消息後,立即動身,比政府急件傳遞員提前幾個小時回到倫敦。羅斯柴爾德家族靠信息之便占了先手,他們動用了大筆資金,乘英國股票尚未上漲之際,大批吃進。短短幾小時後,隨著政府信息的公布,股價直線上升,轉眼之間,羅斯柴爾德發了一筆大財。

這則軼事屬於金融界的傳說,但很多人,包括猶太人自己,也把這種捕捉信息提前決策的金融技巧歸之於羅斯柴爾德家族,顯然是人們對猶太人在信息方面“精明之處”的認可。

信息來源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很少一部分來自獨家情報;更多的信息是來自於公眾的,但這需要進行專門的收集、整理、分析,並且需要超常的破譯思維。下面這個猶太大商人就是依靠對別人“不起作用”的信息出奇制勝的。

美國著名猶太實業家,同時被譽為政治家和哲人的伯納德?巴魯克30出頭就成為了百萬富翁。他在1916年時被威爾遜總統任命為國防委員會顧問,還有原材料、礦物和金屬管理委員會主席。以後又擔任軍火工業委員會主席。1946年,巴魯克擔任了美國駐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的代表,並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巴魯克計劃”,即建立一個國際權威機構,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檢查所有的原子能設施。這使得巴魯克無論生前死後,都受到普遍的尊重。

創業伊始,巴魯克也是頗為不易的。但他所具有的猶太人那種對信息的敏感,使他一夜之間發了大財。

1898年7月的一天晚上,28歲的巴魯克正和父母一起呆在家裏。忽然,廣播裏傳來消息,西班牙艦隊在聖地亞哥被美國海軍消滅。而這意味著美西戰爭即將結束。

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是星期一。按照正常慣例,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在星期一都是關門的,但倫敦的交易所則照常營業。巴魯克立刻意識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趕到自己的辦公室,那就能發一筆大財。

在這個小汽車尚未問世的年代,火車在夜間又停止運行。在這種似乎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巴魯克卻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趕到火車站,租了一列專車。巴魯克終於在黎明前趕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其他投資者尚未“醒”來之前,他就做成了幾筆大交易。他成功了!

巴魯克在獲得信息的時間上並不占先機,但在如何從這一新聞中解析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據此作出決策,並采取相應的行動上,巴魯克確確實實占據了先機。巴魯克不無得意地回憶自己多次使用類似手法都大獲成功時,將這種金融技巧的創制權歸之於羅斯柴爾德家族,但顯然,在對信息的“理性算計”中,他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不做存款的資金管理法

猶太人從不把錢存入銀行去生利息。猶太人善於精打細算,把錢存入銀行,年息最多不超過10%;而把錢投資在有潛力的項目上,如果對市場走勢觀察分析準確的話,每次周轉的贏利不少於30%,一年滾動周轉4次,所得利潤就會超過100%。在18世紀中期以前,猶太人熱衷於放貸業務,就是把自己的錢放貸出去.從中賺取高利。到了19世紀後,猶太人寧願把自己的錢用於高回報率的投資或買賣,也不肯把錢存入銀行。不做存款是猶太人經商智慧不可忽視的部分。

“不做存款”是一門資金管理科學。“有錢不置半年閑”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經: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去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減少利息的支出,增加商品單位利潤和總額利潤。

在猶太人眼裏,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經商智慧,關鍵看其能否靠不斷滾動周轉有限的資金把營業額做大。

猶太人普利策出生於匈牙利,17歲到美國謀生。開始時,在美國軍隊服役,退伍後開始探索創業的路子。經過反復觀察和考慮後,決定從報業著手。對於一個毫無資本和辦報經驗的人來說,想通過報紙賺錢無疑是癡人說夢,但普利策卻堅定不移地按這個奮鬥目標前進。

為了搞到資本,他依靠自行做工積累的資金賺錢;為了從實踐中摸索經驗,他到聖路易斯的一家報社,向該老板謀求一份記者工作。開始老板對他不屑一顧,拒絕了他的請求。但普利策反復自我介紹和請求,言談中老板發覺他機敏聰慧,勉強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半薪試用一年後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忍耐老板的剝削,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於采訪,認真學習和了解報館各個環節的工作,晚間不斷地學習寫作及法律知識。他寫的文章和報道不但生動、真實,而且法律性強,不會引起社會的非議和抨擊,吸引了廣大讀者。面對普利策創造的巨大利潤,老板高興地吸收他為正式工,第二年還提升他為編輯。普利策也開始有點積蓄。

通過幾年的打工,普利策對報社的運營情況了如指掌。於是他用自己僅有的積蓄買下一間瀕臨倒閉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

普利策剛開始辦報紙時,資本嚴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過了難關。19世紀末,美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做宣傳廣告。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也越來越大。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大,廣告也就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即使在最初幾年,他每年的利潤也超過15萬美元。沒過幾年,他就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初時分文沒有,靠打工掙的半薪,然後用節衣縮食省下的極有限的錢,一刻不置閑地滾動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是一位做無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這就是“不做存款”和“有錢不置半年閑”的體現,更是成功經商的訣竅。

Views: 9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