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都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11)

用最真摯的眼神反省下自己

一天走路時,我無意中看到了一位伐木工正在工作。他幹得熱火朝天,大汗淋漓,只是盡力拉扯著手中的鋸子,樹木卻絲毫不動。我受好奇心驅使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鋸齒太鈍,無論怎樣努力都是白費力氣。於是我對伐木工說道:“大叔!歇息一會兒擦擦汗吧,把鋸齒磨得再鋒利一些,不是鋸起來更省力嗎?”

然而伐木工頭也不擡,便揮手說道:“我現在哪有休息的工夫啊?今天要把這些木頭全部鋸完才能交工,都快急死了……我現在實在沒時間搭理你,不要妨礙我幹活,趕你的路吧。”

比學分、資格證更重要的是自省

大叔的話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你會覺得,怎麼會有這樣愚鈍可笑的人?但環顧周圍,像這位伐木工一樣行事的卻大有人在。他們從不檢查自己的鋸子是不是太鈍,卻一心埋怨眼前的樹木挺立不倒。然而,此種情況下即使再努力,再苛求自己,再著急上火,我想

也只能是多做很多無用功罷了。

“如果給我八個小時的時間來砍柴,我會將其中的六個小時用作磨斧子。”亞伯拉罕·林肯如此說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明確目標,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不是要盲目發誓“無條件完成”,而是在進入正常的生產階段之前要積蓄足夠的力量。即使在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後,仍然要時時檢討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留給自己反思和自察的時間。因為如果手上的抹布原本就是臟的,那麼無論你如何賣力氣打掃,屋子都只會越擦越臟。

聯系到年輕人的現實情況,往往他們做得不足的並非是學分、資格證之類的東西,而是對於自我的省察。現在的年輕人整日忙於獲得足夠的學分或英語成績,花費時間在豐富實習經驗或深造經歷上,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利用時間是否有效率以及自己究竟在為什麼努力卻沒有清晰的認識。反正周圍的同學都在做,所以自己也不甘落後,或者是被父母相勸,或者是抱著玩玩的態度疲於準備各類公開招聘會、考試,都是他們常見的理由。

我認為要想支撐起成功這張桌子,必須靠明確的目標、科學的方法、紮實的實踐三者來支撐,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和科學的方法,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但很多年輕人就像那位伐木工一樣,總是覺得“目標”和“方法”是不切實際、不需要考慮的東西,而只專註於“實踐”是否紮實的問題。

勤奮紮實地實踐,累得滿頭大汗,花了很多苦功夫,其實,這反而是一種惰性的表現,可以稱得上是“勤勞的懶惰”。這種勤勞的懶惰就是跟著慣性機械的運作,懶於回過頭來自省。如果沒有自我省察,向著錯誤的目標盲目突進,南轅北轍,只是白白浪費力氣。

前輩就是“在同樣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遊在前面的人”

那麼,該如何進行自我省察呢?

省察有思考的意思,所以很多人認為只要認真思考就可以達到省察的目的。但實際上,單純思考並不能達到省察的目的,比省察更重要的是閱歷。所以請多多積累人生經驗,多多讀書,多多和他人交流分享,多去旅行。

沒有比親身的體驗更能讓人成長的了。尤其是在感受力敏銳的青春時期所積累的經驗更是一生的財富。對於省察來講,體驗也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不是會惹來非議和麻煩的行動或過分消耗時間和精力的事情,都可以盡可能多地進行體驗。所以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成大事者必然經歷過一番人生艱難的體驗,原因也正在於此。

但人生苦短,想親身體驗一切事物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從書籍、報紙、雜誌上品味各色人等的起伏人生。無論是采訪、傳記等真實記錄,還是小說式的虛構,世間的故事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間接經驗。你需要多讀、多聽、多看,而後再對自己進行省察。

與他人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經驗積累途徑。特別是和那些比自己經驗豐富或更具洞察力的人進行交流,往往能讓你從中獲得巨大的啟發。我在校園裏仔細觀察過一些學生,我發現他們大都十分吝嗇同他人進行交流。的確,他們也經常進行對話,但說話的對象大多為好友或關系較近的學長。當然,同輩和熟人的交流,往往能夠從對方口中得到對自己所處困境的同情和共鳴,但大家的水平半斤八兩,都在相似的道路上仿徨,誰也不比誰更高明些,很難得到啟發以達到自我省察的目的。這時,更需要的是來自有經驗前輩的指點和啟發。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前輩就是“在同樣的黑暗中比自己稍稍遊在前面的人”。

請為自己找一些更好的導師吧。好友和學長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最好還是多創造一些機會同擁有更豐富經驗的老師、長輩們面對面坐在一起,進行更深入的交流。非洲有一句諺語,叫做“走向死亡的老人就是在不斷燃燒的圖書館”。他們是活的書本,能提供給你更容易接受和消化的間接經驗。

旅行也是很好的契機。經常在各國旅行,研究城市競爭力的Read & Leader公司代表金瑉柱認為“旅行是社會性臨死體驗(體驗死亡)”。越想越覺得這個比喻十分恰當。沒錯,旅行從某種程度上同死亡類似。一旦你離開自己待慣了的地方去旅行,那麼對於原地的人們來講,你就成了“沒有的人”,即已經死去的人。旅行給你創造了機會,讓你可以從循規蹈矩的生活中抽離出來,認真思考一下你的不存在對於你的熟人和你所處的集體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旅行的過程中,透過車窗看著沿途陌生的風景時,你或許會猛然發現在城市中拼死生存的自己的樣子,那些做對的事情,做錯的事情,以及平時隱藏很深的內心原始想法都會突然清晰地呈現在眼前,讓你大驚失色。人在異鄉才能超脫原有環境的限制,更客觀地看清自己。

旅行的另一個好處便是可以讓你換一種角度思考,那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想來也並非是那麼理所當然。特別是到外國,看到那些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觀的人時,你會對自己提出本質性的問題:“我究竟是為了什麼,如此辛苦地活著呢?”

就是這樣,原本不附帶任何前提條件、一直堅守的價值觀,如今正是通過旅行,讓你對這曾經毫無懷疑的理念提出了疑問。

我所指的旅行並非是那些跟著旅遊團專門奔向那些旅遊名勝,一門心思拍照留念的旅行,而是指那種發現自我的旅行,明白嗎?因此,請將相機和手機統統鎖進抽屜裏,經常去旅行吧。

請偶爾停下腳步

目標,方法,實踐。

在人生道路上要想獲得某種成就,無論是想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還是實現自己所懷揣的夢想,都必須具備目標、方法、實踐這三個要素。沒有目標就沒有意義,方法不正確就意味著沒有效率,而不實踐就等於是空想。三者缺其一都會讓人生的三角形失去一邊,從而無法支撐起成功。

為了達到三者之間的平衡,我們需要不斷自我省察,而自我省察就存在於三角形的中心點。

請偶爾停下腳步,用最真摯的眼神反省一下自己。如果不能周期性地同自己冷靜地面對面,那麼你進行盲目的努力、度過盲目的人生,是否也很像那發鈍的鋸齒一樣,有些乏味無力呢?

Views: 7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