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中國美:中國首部美女標準粉皮書》(10)

秀髮:人體天然的裝飾品

頭髮是人體天然的裝飾品

以烏黑為美,濃密、修長

健康美麗的頭髮一定要發幹自然、光滑、柔亮、富有彈性。

1.頭髮清潔整齊,無汙垢、頭屑;頭發自然光澤,富有彈性;頭發柔順,無靜電感,易於梳理,無分叉、斷裂、打結;2.頭發無明顯脫落,疏密適中,尤其發根要密度均勻;3.色澤一致,發根至發梢顏色無差異;耐受性好,對外界物理、化學等有害因素抵抗力強;4.發型與年齡、性格、職業及全身協調統一;5.頭發易於加工造型,且造型持續時間較長。

頭髮的數量約有10~15萬根,頭皮面積約600平方厘米,每1平方厘米約有200根頭發。

頭發的形狀有直發、波狀發和卷縮發。中國大多數民族為直發,毛發直而不卷,其斷面呈圓形。

頭發的色澤有黑、褐、黃、紅、白等色。含黑色素多為黑色,少為灰色,無則為白色,含鐵色素則為紅色。

中國人頭發的直徑約0.08毫米。特細發直徑約0.04~0.06毫米,特點是燙成發型不易保持,顯微鏡下觀察:頭發表皮粗疏。特粗發直徑約0.09~0.1毫米,特點是不易梳順打理,但發型易保持,顯微鏡下觀察:頭發表皮致密。

頭發的修飾

剪發:隨著剪發的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發型設計師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特質可以修剪適合自己臉形、身高、氣質的發型,對臉形起到很好的修飾作用。

燙發:燙發可以燙卷或燙直,樣式也多種多樣,變化非常豐富,所以適應性很強,卷發可以讓人看起來更加的生動,而燙直發主要適用於自然卷和沙發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質來選擇燙發的式樣。

染發:中國人的頭發天生是黑發,但黑頭發會令人感到比較沈悶,所以當染發技術傳入中國後,很多人開始選擇改變頭發的顏色,染發成為一種潮流。適當的顏色可以使膚色看起來更好,增加頭發的動感和光彩。

盤發:自古以來,人們就會將頭發盤成各種式樣。盤發的風格多變,可以莊重,很多女性出席正式場合都會選擇將頭發盤起來;可以俏皮可愛,比如與朋友聚會或逛街;也可以柔美可人,新娘發型大多會盤發——

頭發是人體天然的裝飾品,是僅次於皮膚的用於表達愛情的最美好的事物。因此,發的時尚自然而然地成為時尚女性關註的焦點之一,美發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席卷世界。發型師通過物理與化學的方法,用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手法,給時尚女性設計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型式樣,增添了女性的整體美感。

女人的發型變化多端,長發、短發、直發、卷發、束發、盤發、編發等各種發型式樣都有著自己的擁護者。直發給人以簡潔流暢的感覺,卷發具有溫和柔美的情調,長發給人以優雅嫵媚的感覺,短發具有幹練、前衛的氣質。各式各樣的發型為女人營造出千姿百態的容貌美和內在神韻。

女人的發型不僅具有獨立的審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體現著女人的個性特質和精神需求,是女人的標識。

20、30年代,美國好萊塢女明星的裝扮成為上海交際明星模範的對象,繼而敲開了小家碧玉的閨閣。好萊塢著名影星葛麗泰?嘉寶那迷人的卷發馴服地垂在頸間,優雅不已,盡顯淑女的婀娜多姿。於是,卷發的潮流迅速彌漫了中國。1928年上海出現了首架電燙機,西方婦女熱衷的燙發傳到了上海。於是,各種階層和年齡段的婦女開始燙起了頭發。

40年代,大批留學歐美的知識女性為中國婦女帶回了二戰後西方婦女時髦的妝扮。燙發的式樣開始琳瑯滿目起來。有的把頭發燙成一串香蕉型的裝飾垂在腦後,發面則燙成波浪狀;也有的前半部分不燙,後半部分燙成一圈反翹式;還有的將頭發燙成一個個小圓圈再梳直。這種通過熱燙定型的頭發通常二八開或三七開,呈自然卷曲狀,面頰兩側的卷發最為豐滿。

50年代,中國婦女流行一種叫"解放頭"的短發。這種發型生動、自然、健康,充滿朝氣。這種發型是在政府的號召下逐漸流行的,體現了那個年代的時代特征。60年代,中國的長剪發變成短剪發,流行"運動頭"。燙發被絕對禁止了。

從70年代末開始,隨著社會政治環境的變化,城市婦女開始小心翼翼地進行著追求美的嘗試。單調、呆板的剪發已經不能滿足女性的愛美之心,燙發潮流再一次流行於全國,且日漸風靡,有爆炸式、長波浪式等式樣。燙卷的劉海也開始在額頭上風行起來了。

80年代,伴隨著燙發的流行和發型式樣的多樣化,發卡、發帶、發油、發乳等飾發和護發的用品一並而來。

90年代中後期的中國,婦女頭發的色彩逐漸靚麗起來。美發逐漸成為美容最重要的一步,頭發被看成是張揚自我個性的最具表現力的裝飾。美發開始與國際接軌,傳統的簡單護發已逐漸被深層的潤發所取代,以二合一洗發露為代表的各種洗發、護發產品琳瑯滿目。

總體而言,根據發型的形式,女性的發型分為三大類,即對稱平衡式、不對稱平衡式和自然飄逸式。對稱平衡式發型具有平穩、寧靜、柔和的美感;不對稱平衡式發型則富有動感、韻律感和節奏感,有著動靜、剛柔、繁簡、疏密對比的美感;自然飄逸式發型以不加雕琢為要旨,具有隨意、灑脫、回歸自然的美感。

具體而言,根據頭發的長短,女性的發型可分為長發、中長發和短發三類;而根據頭發的形狀,女性的發型又可分為直發和卷發兩類。二者相互糅合,便可以塑造出各式各樣的發型。
頭發的美麗參數回頂部章節目錄
頭發不同於人體其它部位,其標準不具有定性與定量的可操作性,然而亦存在一些重要的參數,作為衡量頭發美否的美學標準之一。

1.發的密度

頭發的密度與頭發的多寡及粗細密切相關。據統計,不同的人種平均每cm2的頭發根數不同,意大利人為408根,日本人為238根,蘇丹人為236根,中國人為224根。

在中國傳統的審美觀裏,頭發的疏密亦是衡量女子美貌的標準之一,濃密的頭發是女子追求的目標。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裏就有贊美婦女頭發濃密的古詩。《詩經?風君子偕老》載:"?發如雲,不屑?也。""?"意為頭發稠而黑,"?"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稠密而黑的頭發有如雲彩,擁有這樣一頭美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我國古人在稱贊婦女的美麗秀發時常以"?發"名之。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昔有仍氏生女,?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又如《陳書?高祖紀》載:"張貴妃發長七尺,?發如漆,其光可鑒。"?發即為稠密而黑的頭發,稠密是重要的標準,古人對頭發濃密的喜愛可見一斑。

我國古代婦女追求濃密的頭發與她們所梳理的發型密切相關。古代婦女的發型以發髻為主,只有濃密的頭發方能梳理出花樣繁多的發髻式樣。由於濃密的頭發不是所有婦女都能天然擁有的,故而假發興盛起來。假發的興盛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古人對濃密頭發的喜愛和追求。

現代女性的發型式樣有了全新的變化,發髻不再是主要的發型,故而女性對頭發密度的要求不再像古代婦女那般極端,因為過於濃密的頭發既不易於加工造型,也不易於保養護理。所以,密度適中的頭發成為現代女性理想的發質,這就要求頭發的數量和粗細都要適中,適宜於加工造型和保養護理。

2.發的長度

頭發自然生長的長度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在人體所有的毛發中,頭發自然生長所能達到的長度值最大,這與頭發的生長周期長有關。頭發的長度與人種特征也有關,一般黃種人的直發最長,其長度往往可以超過一米,黑種人的羊毛狀發最短,白種人的波發和卷發則介於兩者之間。頭發的長度還與性別有關,在同一人種中,女性的頭發較男性為長。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長發為美。我國古人對婦女的長發情有獨鐘,贊美女子長發的文字不絕於史籍。如十六國時期,有一名叫陳達妹的女子,才貌俱佳,發長七尺余,石虎甚愛之,娶之為妻。又如《陳書?高祖紀》載:"張貴妃發長七尺,?發如漆,其光可鑒。"七尺只是一個概數,形容女子的頭發甚長,美態可掬。

現代女性追求時尚和個性的展現,短發和中發的潮流此起彼伏,長發不再是時尚女性的唯一選擇。然而,拋卻時尚和張揚自我個性的外衣,一頭秀美的長發對於女人而言仍然是最具魅力和誘惑力的裝飾品。女人的長發對男人具有非常的吸引力,這是為科學家們所確認了的不爭的事實。社會學家註意到,愛慕某位男性的女孩子通常總要表現這樣三個富於挑逗性的動作——抿嘴唇、歪腦袋和甩頭發。在吸引異性的行動裏,頭發的種種特性組成了一套完整的感覺效果,它有顏色、光澤、質地、香味和流動的感覺。當一個女人開始以她的頭發作為玩弄的對象、時而甩一甩時候,可以肯定她是在傳遞求愛的的信息了。"

3.發的質地

判斷發質的好壞,一般有兩種標準:一是指頭發的粗細、軟硬及彈性好壞;二是指頭發的油性程度。

頭發的彈性是指頭發可伸展和收縮的能力。所有的頭發都有一定的彈性,只是彈性的好壞有不同,這是頭發可以任意彎曲的基礎。頭發的彈性好,燙發後的波紋可以保持更久,頭發不易松散;頭發彈性不好,則表現為松弛,或海綿質,且容易纏結。一般正常的頭發可伸展為其原長度的20%,且松開後仍可彈回。濕頭發的伸展度則為其長度的40-50%。

頭發的油性程度是由皮脂腺分泌油脂的多少決定的,根據頭發的油性程度,可以將頭發分為中性發質、油性發質和幹性發質。

中性發質。頭發有直有彎,狀態良好。頭發的濕度平衡,具有健康的外觀。發質柔順、健康,充滿光澤。不油膩亦不幹燥,軟硬適度。適合於各種發型,是最理想的發質。

油性發質。頭發下垂,蓬松度差,非常不易梳理,也不易做發型,常帶有靜電。

幹性發質。卷曲而質硬,缺乏水分。外觀幹枯,容易打結,梳理或清洗時不能順暢,發端常有磨損現象。造成這種發質的原因可能是頭發纖維中沒有存儲足夠的水分,或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太少。

發質不佳的因素有很多,如精神因素、健康因素、神經調節障礙或營養代謝等。註意飲食健康,多吃美發食物,便是秀發如詩的秘密。

4.發的顏色

頭發的顏色對於女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果秀發的發色不健康,發質粗糙,發量稀少,就會直接影響容貌的美麗。

發色是由頭發皮質層所含黑色素的數量和分布狀態所決定的。頭發皮質層內所含的顆粒狀黑色素數量越多,則頭發越黑。如果頭發髓質層裏也含有黑色素,那麽頭發的顏色就會更黑。若黑色素呈溶液狀態分布,則會使頭發帶有紅色的色澤,金黃色的頭發,就是皮質層含有特別多的溶液狀黑色素的緣故。

發色常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一般來說,人在進入中年以後,透發組織空隙增大,顆粒狀黑色素逐漸減少並消失,頭發漸漸變黃。當皮質細胞間含有空氣時,頭發就變成白色了。據報道,60歲時,約有50%以上的人出現白發;75歲以上,白發率達到70%。男女之間沒有什麽明顯差別。

發色除隨年齡增長而變化之外,還受健康狀況及陽光、氣候、營養等影響。例如,嚴重營養不良和疾病會使頭發提早變白;過度的憂慮和精神緊張,同樣會使頭發變白,甚至白得更快。至於早生白發的現象,則主要與遺傳基因或精神狀態有關。

中國傳統的審美觀以烏黑的頭發為美,我國古代婦女對頭發的烏黑程度甚為執著,那是與濃密與修長相並列的衡量頭發美的重要標準。古人對女子的黑發多有贊頌。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左丘稱贊仍氏所生之女"?黑而甚美",並將她那一頭黑亮而充滿光澤的頭發比作銅鏡。又如《昭明文選七辨》曰:"?發玄髻,光可以鑒。""?"和"玄"都是稱贊發黑的詞語。

現代女性以時尚為目標,不再執著於自己的本原發色,染發作為一種新興的美發項目,悄然興起,並漸漸引領出一股新的時尚美發潮流。許多時尚女性已不再保留她們的自然發色,純粹、自然的色調在很多女性眼中已不再是理想的色調。時尚女性通過為秀發增添絢麗的色彩,可以重現生命的激情與活力,可以以不一樣的形象演繹不一樣的心情,展現豐富多彩的自我。


髮美的歷程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婦女的發型與發飾都異常豐富而精美,成為中國文化中特殊而絢爛之一筆。中國的發文化與中國人對美的追求是密切相關的。中國人對發的審美情趣是中國發文化之重要內涵,也是推動中國發文化發展的特殊動力。

發置於人首,是為人體美的關鍵之處,從所使用的發飾來看,朝廷所禁用的材質幾乎全部存在。這充分說明,朝廷的禁令也不能泯滅人們對美的追求,而正是人們對美的不懈的追求使得中國發文化不斷向前發展,成為人類發文化中的瑰寶。

1.原始社會時期

原始社會早期,人類尚不存在審美觀念,同時也缺乏美化自我的能力。故而,男女老幼都披散著頭發,任憑其自然生長,還未萌發修飾頭發的念頭,發型與發飾就更無從談起了。直至原始社會後期,我們的祖先才漸漸萌發了追求美的意識,修飾頭發的實踐使得各種發型與發飾被創造出來。頭發由自然披散演變到束發盤起,並用小樹枝固定,這樹枝便成為簪子的起源。

傳說炎帝時,男女分工已經很明確,男主外,女主內,這為婦女追求美觀的發型創造了物質條件。當時,婦女的發型主要有三種,即披發、椎髻和編發。

披發。披發亦稱"散發",是我國最古老的發型之一。我國青海柳灣出土了一個彩繪人像陶壺,壺上描繪了一個赤裸的婦女,其頭發呈披散狀,是典型的披發發型。披發這種古老的發型在時間和空間上皆得到了廣泛的傳承。就時間上而言,直至建國以前,我國獨龍族婦女仍然披發,前額齊於眉毛,左右齊於耳朵,後面披散在肩上,長則以刀截之。就空間上而言,披發在我國許多地方皆存在。如雲南出土了一件西漢的青銅器,上面就有滇族婦女披發的圖象。

椎髻。椎髻又稱"椎結",意為將頭發結成椎形的髻,也是我國古老的發式之一。《漢書?陸賈傳》後顏師古註曰:"椎髻者,一撮之髻,其形如椎。"魏學洢《核舟記》亦有關於"椎髻"的記載,曰:"居右者椎髻仰面。"

髻是中國古代真正意義上的最早的發型,它的出現是中國發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髻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為挽發成髻,頭發自行纏繞,沒有束發的頭飾。《事物紀原》引《二儀實錄》載:"燧人氏時為髻,但以發相纏,而無物束縛。"二為以繩束發成髻。《事物紀原》載:"至女媧之女,以羊毛為繩,向後系之,後世易之,以絲及采絹、名頭巾,繩之遺狀也。"三為以笄貫發成髻。上個世紀70年代,在我國山西襄汾出土了一座新石器時代的墓葬。中有一具35歲左右的女性骨架,頭頂即插有一根骨笄,是為以笄貫發成髻之明證。

伴隨著發髻的發展,原始的發飾出現了,束發的羊毛繩、絲、采絹、名頭巾以及貫發的骨笄即為此類。傳說舜帝為婦女創造了釵,有兩只腳,可將多余的發尾叉住。《事物紀原》引《二儀實錄》載:"燧人始為髻,女媧之女以荊杖及竹為笈以貫發,至堯以銅為之,且橫貫焉。舜雜以象牙、玳瑁,此釵之始也。"這段記載描述了我國原始發飾的發展過程,雖為後世之人的追述,亦為我們展示了一幅關於中國原始發飾的模糊的圖畫。

編發。所謂編發,即為將頭發編成發辮。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編發。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大通舞蹈紋陶盆上即繪有梳著發辮的舞蹈者。

2.三代時期

三代的手工業較之原始社會時期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意識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日益濃厚,這就為發型與發飾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笄是商代最常用的發飾。笄早在新時器時代就有,按材質不同可分為骨笄、蚌笄、玉笄、銅笄等,用來固定發髻。婦女雙用發笄,將之斜插於發髻兩旁。笄的形式多樣,有的雕成雙鳥,狀如鴛鴦。商代的婦女有梳雙雞雙髻的習俗,是為吉祥的象征。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了一對玉人,即為商代笄飾之男女,他們所梳的發型就是雙雞雙髻。

周代的婦女大都蓄發,將頭發挽成髻鬟,用笄以貫之。河南光山出土了一座春秋墓葬,中有墓主人孟姬的發髻,髻上斜插有兩根木笄。

周代的婦女還有梳高髻的習俗。傳說周文王被紂王軟禁時,還念念不忘再三囑咐婦女要梳高髻戴翠翹,名為鳳髻。武王建立周朝,推行禮制,規定婦女的髻式和裝飾品。《周禮?天官》載:"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這裏的副、編、次是婦女頭上的發飾,而追、衡、笄則是婦女發飾上的飾物。周代的皇太後梳大首髻,插戴多種珠寶、花朵、龍鳳等。用真發梳成的髻承受不了如此豐富的頭飾,於是以金屬材料做成的假髻便出現了。

春秋時,出現了以假發梳起高髻以求美的風氣。這種假發稱作"髢"。《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衛莊公見呂氏之妻的長發很美,就令其剪下長發,給他的夫人呂姜制成假發,稱為"呂姜髢"。

戰國時期,婦女的發髻往往向後傾,近似後世的"銀錠式"或"馬鞍翅"式樣。下圖為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龍鳳仕女圖》,畫的主題是祈求飛騰的龍鳳引導墓主人的靈魂早日登天升仙。畫中婦女的發髻向後傾,是戰國時期婦女發髻的典型式樣。

有人認為,自戰國到西漢末年,這種發髻的式樣和位置相差無幾。

3.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帝國以後,要求宮中的婦女著桃花妝,梳神仙髻。神仙髻即是當時流行的回心髻,是椎髻之外的一種新髻式。於是,雙鬟望仙髻出現了,後來演變成十二環髻。然而,此時的民間仍以椎髻和後髻為主流。後來雙環髻成了未婚少女的主要髻式。此外,秦代的發髻還有淩雲髻、望仙九鬟髻、參鸞髻等。我們雖無法看到這些髻型的形態,但從名稱上亦可想象出其曼妙的美態了。

漢代以後,婦女的發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其一是官服方面,漢代依據周禮制定了發型與發飾。比如皇太後仍以假髻來承載多種沈重而復雜的頭飾,後來演變成沈重的鳳冠。其二,富貴人家婦女的發髻形式逐漸由後傾向上推移成為高髻,並搭配上奢華的裝飾品。如東漢明帝馬皇後頭發長而秀美,梳上四個大髻之後尚有余發,還可以繞髻三匝,成為一種新的高髻。又如外戚梁冀的妻子創制了偏在一邊的垂髻叫墮馬髻,成為當時的新時尚。其三,普通人家的婦女仍然喜歡樸素的裸髻。

漢代婦女發髻的式樣豐富多彩,有推至頂端的,有分至兩邊的,亦有垂至腦後的。發髻的編梳方法不同,使得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發髻。下面便分別介紹幾種漢代的發髻式樣。

步搖。步搖早在戰國時期即有,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宋玉的《風賦》,其辭曰:"主人之女,垂珠步搖。"漢代的婦女開始比較多地使用步搖作為發飾。《釋名》解釋步搖曰:"其上有垂珠,步則搖,故稱步搖。"《後漢書?輿服誌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步搖的制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下圖即為遼寧北票縣出土的漢代的步搖。

墮馬髻。墮馬髻為梁冀之妻孫壽發明的一種發式,是漢代最流行的發式之一。《梁冀傳》李賢註引《風俗通》曰:"墮馬髻者,側在一邊,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然,皆效之。"據說梳這種發髻,再加之愁眉、啼妝等裝飾,能增加婦女的嫵媚之態。為配合此種發髻形式,梳墮馬髻的婦女走路也有特殊的姿勢,名為"折腰步"。漢樂府《陌上桑》敘述了一個官員調戲采桑女子而嚴遭拒絕的故事。詩形容采桑女子羅敷的形象為"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倭墮髻即為當時婦女的流行發式。倭墮髻是由墮馬髻演變而成的,髻歪在頭部的一側,似墮非墮。湖南長沙、陜西西安、山東菏澤等地出土的泥、陶、木俑中,就常見墮馬髻或倭墮髻。

縷鹿髻。王先謙《後漢書集解》載:"漢婦人發髻有縷鹿之式。"薛琮解釋縷鹿髻為"有上下輪,謂逐層如輪,下輪大,上輪小,其梳飾此髻時必有柱。"從薛琮的描述上看,縷鹿髻不可謂不復雜而華麗。

漢代婦女的發型豐富而精美。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之外,漢代婦女流行的發式還有瑤臺髻、迎春髻、垂雲髻、盤桓髻、同心髻、三角髻、三鬟髻、雙鬟髻等。

4.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追崇飛仙式的高髻,喜歡高而危斜的形式。此時,假發技術亦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各種式樣的假髻。

假髻。魏晉南北朝時期,假髻為規定為命婦的首飾。《文獻通考》卷一一四載:"魏制,貴人、夫人以下,助蠶,皆大手髻。"大手髻即為假髻。此時期,民間也流行假髻。《晉書?五行誌》載:"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發既多,不可恒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或曰假發。"北齊時,假髻之形式又向奇異化的方向發展下去,出現了飛、危、邪、偏等發式。《北齊書?幼主記》載:"婦人剪剔以著假髻,而危邪之狀如飛鳥,至於南面則髻心正西,始自宮內,被之四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假髻有多種式樣。魏晉時期流行的"蔽髻",即是一種假髻。晉成公的《蔽髻銘》對蔽髻作了專門的描述,言"或造茲髻,南金翠翼,明珠星列,繁華致飾"。蔽髻上鑲有金飾,有嚴格的制度,非命婦不得使用,且不同等級的命婦之間亦不可僭越。而普通婦女除了將自身的頭發挽成各種發髻樣式外,也有戴假髻的。只不過這種假髻比較簡單,髻上的首飾也沒有蔽髻那樣復雜和華麗,時稱"緩鬢傾髻"。下圖是江蘇南京中央門外幕府山出土的陶俑,即為戴假髻的婦女。

靈蛇髻。靈蛇髻是曹魏文帝妻甄後所創。《采蘭雜誌》載:"甄後既入宮,宮廷有一綠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欲害之,則不見矣。每日後梳妝,(蛇)則盤結一髻形於後前,後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天工。故後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宮人擬之,十不得一二也。"靈蛇髻是一種富於變化的發髻式樣,隨著梳挽方式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種式樣。

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不少婦女模仿西域少數民族的習俗,將發髻挽成單環或雙環的髻式,高聳於發頂。如下圖為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局部,圖中婦女即梳雙環髻。

還有梳丫髻或螺髻者。如下圖為河南鄧縣出土的南北朝彩色畫像磚,圖中為梳環髻或丫髻的婦女。

南朝時,由於受佛教的影響,婦女多在發頂正中分成髻鬟,做成上豎的環式,謂之"飛天髻",先在宮中流行,後在民間普及。還可以在發髻上再加飾步搖簪、花鈿、釵鑷子、或插以鮮花等。

5.隋唐五代時期

在歷代婦女的發型中,唐代婦女的發髻式樣最為新奇,既有對前代的傳承,又有在傳承基礎上的刻意創新。唐代婦女發型式樣之豐富和變化之迅速亦是前所未有的。大致而言,隋代的發型式樣比較簡單,變化亦不多,一般為平頂式,將頭發層層堆上,如帽子狀。唐代初期仍有梳這種發型的,只是頂部不如隋代那樣平整,已有高聳的趨勢,大多成雲朵型。到太宗時,發髻漸高,形式也日益豐富。唐高祖時,宮中流行半翻髻、反綰髻、樂遊髻。唐玄宗時,宮中則有雙環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等發髻式樣。貞元年間,又創造出歸順髻、鬧掃妝髻等式樣。至五代時期,婦女的發型又開始回歸簡約,高髻為主要的發式。

唐代婦女的發型主要分為三大類,即髻、鬟、鬢。

發髻在唐代已經發展至頂峰,出現了極為豐富而精美的發髻式樣。在這裏,只簡單介紹一下花髻這種新奇而美艷的發髻。

花髻,顧名思義即是一種將各種鮮花插於發髻之上作為頭飾的發髻式樣。李白的《宮中行樂詞》即有"山花插寶髻"之句。唐代人重視、喜愛牡丹,認為牡丹是象征著富貴的花,是花中之王。貴族婦女喜歡用牡丹花作為簪插到發髻之上,借以顯示其妖嬈和華麗的姿態。唐代畫家周昉的名畫《簪花仕女圖》所描繪的即是這種發髻式樣。在周昉的畫作中,仕女的發髻很高,烏黑光亮。發髻上簪之以艷麗的牡丹花,更顯得仕女的妖嬈多姿。

除了牡丹花之外,還可插以各種小花作為裝飾。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了一幅《弈棋仕女圖》,弈棋貴婦頭束高髻,簪花耀頂。她所簪之花即為一種小花。小花配上高髻,顯得整個發髻玲瓏有致,別有一番嫵媚之態。

6.宋遼金元時期

宋代婦女的發型主要為發髻。宋代婦女常梳的發髻主要有高冠長梳、大梳裹、高髻、同心髻、朝天髻、芭蕉髻、盤髻、盤福龍、包髻、三髻丫、花髻等式樣。下面只介紹高冠長梳和三髻丫兩種發髻式樣。

高冠長梳。高冠長梳簡稱"冠梳",是高髻的一種。宋代城市經濟發達,都市婦女非常喜愛高冠長梳這種發髻式樣。都市經濟的繁榮使得奢靡之風盛行,反映在婦女的發式上則表現為大都會的婦女特別喜愛高冠大髻大梳上。宋仁宗時期,曾下詔禁止以白角為冠,冠廣不得過一尺,梳長不得過四寸,借以抑制奢侈之風。

三髻丫。所謂三髻丫是指梳三髻於頭頂。宋詩中有"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娘三髻丫"之句。宋代的少女也梳三鬟的髻式。鬟這種發式俏麗、活潑,易於為少女所喜愛。

遼代婦女的發式不如宋豐富,一般為高髻、雙髻式螺髻。披發這種最原始的發型在遼代亦存在,這是契丹族原始性的一種殘留。金代的婦女則多編發盤髻,髻上裹頭巾或裝飾花環冠子。

元代的婦女多雲髻高梳。盤龍髻亦為主要的發髻式樣。楊鐵崖《古樂府?貧婦謠》有"盤龍有髻不復梳,寶瑟無弦為誰禦"之句。此外,元代婦女的發型還有低鬟、垂髻等。元代的少女喜愛雙髻式樣,謝應芳詩有"只有女兒雙髻丫"之句。

7.明清時期

明代婦女的發式,不如宋代豐富,但是亦有許多獨特之處。明初婦女的發髻變化不大,基本上為宋元時期的樣式。嘉靖以後,開始有了較多的變化。明代婦女的發式主要有桃心髻、桃尖頂髻、鵝膽心髻、墮馬髻、牡丹髻、盤龍髻、杜韋娘髻、風髻、花髻等。

假髻在明代仍人流行,亦是明代婦女常用的發式。家髻豐富了發型的樣式,一般用鐵絲織圜,外編以發,成為固定的裝飾物,時稱"鼓"。鼓比原來的發髻大概要高出一半,戴時照在發髻上,以簪綰住頭發。顧起元《客座贅語》曰:"今留都婦女之飾在首後...以鐵絲織為圜,外編以發,高視髻之半,罩於髻,而以簪綰之,名曰鼓。"假髻有"羅漢鬏"、"懶梳頭"、"雙飛燕"、"到枕松"等式樣,在一些首飾店鋪還有出售。直到清初,仍有婦女喜好假髻。

明代婦女的頭飾極為豐富多彩,包括金簪、金花簪、金鬢花、鳳釵等。明代婦女的頭飾還有各種悅耳的名目,諸如"金玉梅花"、"金絞絲燈籠簪"、"犀玉大簪"、"點翠卷荷"等。下圖左為嵌寶珠翠發簪,右為金玉珠翠發簪。

清代婦女的發型,有滿漢兩種樣式,二者各不相同。清代初期,滿漢兩種發式還堅守著傳統的習俗,保留著各自原有的形制。此後,二者在相互影響之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清代,婦女流行的發式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地發生變化,且全國各地的風俗亦有差別,使得清代漢族婦女的發式極盡豐富而復雜。清代中葉,漢族婦女開始模仿滿族宮女的發型,名目紛繁復雜,崇尚高髻。此後又流行平髻、圓髻、如意髻等樣式。清代末期,漢族婦女開始崇尚梳辮,最初只是在少女中流行,以後才逐漸普及到中青年婦女當中去,梳髻的人也就日益減少了。

清代,漢族婦女流行的發型主要有松鬢扁髻、元寶頭、平髻、燕尾、螺旋髻、拋家髻、牡丹頭、芙蓉頭、揚州桂花頭、長髻、架子頭等。

清代滿族婦女發式多以鈿子為裝飾。鈿子以鐵絲或藤絲為骨架,外面裱以黑紗,上面鑲嵌以各種裝飾品。普通的滿族婦女,多梳"叉子頭",也稱"兩把頭"或"把兒頭"。受漢族婦女發式的影響,滿族婦女將發髻梳成扁平狀,俗稱"一字頭"。鹹豐以後,這種發髻愈高起來,逐漸發展成"牌樓式"的裝飾,不用頭發,單以綢緞制成,只需套在頭上,再插一些花朵即可,名為"大拉翅",俗稱"旗頭"。

發的形式美


發型與自身綜合氣質相適應,方能體現女性的整體美感

發的形式美主要指發型、發色要適合自己的發質、臉型、體型、職業、年齡等,要使得發的形式與自身的綜合氣質相適應,方能體現女性的整體美感。

1.發型與臉型的協調

長臉型。長形臉端莊凝重,雖有一種古典感,但略顯老成。可以用優雅可愛的發型來緩解由於臉長而造成的嚴肅感。發型設計上,頂部應呈扁平伏,前發宜下垂而略厚,使得臉部輪廓稍顯圓潤。同時,增加兩側的發容量,以彌補臉頰欠豐滿的缺點。對於,長臉型的女性而言,卷曲波浪式的發型,能夠增加優雅的情調。

圓臉型。圓形臉五官集中,下頜短,雙頰飽滿。可以增加發頂的高度,使臉型稍顯拉長。避免面頰兩側的頭發隆起,宜側分頭縫,梳理垂直向下的發型。直發的縱向線條可以在視覺上減弱圓臉的寬度,是適合圓臉型女性的發型。

方臉型。方形臉的輪廓線較為平直,前額、下頜呈方正狀。可以用大波紋狀的長卷發轉移人們對方形臉臉部垂直線條的印象。前額不宜留齊整的劉海,可以用不對稱的劉海破掉寬直的前額邊緣線,又可增加縱長感。兩耳邊的頭發不要有太大的變化,避免留齊至腮幫的直短發。

菱形臉。菱形臉上半部分呈正三角形狀,下半部分呈倒三角形狀。可以將額上部的頭發拉寬,額下部的頭發逐漸收縮,靠近顴骨處則以遮蓋凸出作為設計發型的重點。

三角形臉。三角形臉前額窄,臉龐豐滿。可以將耳朵以上的發絲蓬松起來,增加額部的寬度,從而使兩腮的寬度相應地減弱。

倒三角形臉型。倒三角形臉的額頭較寬,下頜窄小。可以選擇側分頭縫的不對稱發式,露出飽滿的前額;或者可以依靠額前頭發,遮住額角兩端使得輪廓上部緊縮。

2.發型與體型的協調

發型亦需要適合體型的需要,發型與體型協調得好,能夠起到揚長避短的作用,突出女性的整體美感,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高瘦型。身材高瘦的女性容易給人細長、單薄、頭小的感覺,缺乏豐滿感。這種身材的女性適宜梳生動飽滿、淡雅舒展的發型,應避免將頭發削剪得太薄,或高盤於頭頂上,長直發或有層次的短發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矮小型。身材矮小的女性會給人一種精致小巧的感覺,應以秀氣的發型為主,避免粗獷、蓬松的發型,否則會使頭部與身體的比例失調。相同的原理,身材矮小的女性也不適宜留長發,但是盤發會有身材增高的錯覺,可以作為不錯的選擇。

高大型。身材高大的女性雖然能夠給人以大方、灑脫的感覺,但缺少苗條、纖細的美感。這種身材的女性在發型上應以大方、簡潔、明快、線條流暢為理想。直發或大波浪卷發都是不錯的選擇。

短胖型。身材短胖的女性給人一種富有生氣的健康美。可以選擇運動式發型。不要留披肩長發,還應避免頭發過於蓬松。

3.發型與職業的協調

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適宜留短發,線條簡潔流暢,波紋平淡自然,發型持久,易於梳理。

工作時需要戴帽的女性如醫務工作者、商業服務人員,發型要簡潔、美觀,以中長發和短發為宜,戴帽時頭發不外露,脫帽後又能保持優美的發型。

文藝工作者的發型,需要新穎多樣,富於變化,突出個性,富有藝術氣息。比如香港著名女星梁詠琪的發型是mushroom再加上現代的元素,前額的頭發向上彎曲呈半圓形,發尾可以很自然的修剪。

接待服務人員如飯店、公司的從業人員、導遊、外貿接待人員的發型應以簡潔美觀為主,綜合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給人以健康明朗、文明禮貌的印象。

教師和機關人員適宜線條簡單、波紋平淡自然的發型,給人以優美大方、樸實端莊之感。

4.發型與發質的協調

不同的發質適合不同的發型,只有發型與發質相協調,方能讓秀發展現如詩般的美麗。

柔軟的頭發。這種發質的頭發比較服貼,俏麗的短發比較適合,能充分表現出個性美。

自然的卷發。可以利用自然卷曲的頭發做出各種漂亮的發型。如果將頭發減短,卷曲度就不太明顯,因而留長發方能顯示出其自然的卷曲美。

服貼的頭發。這種發質的頭發數量適中,且非常服貼,巧妙的修剪能使發根的線條美感展現出來。可以將頭發剪短,後面要使用能顯示出發根線條美的設計,才是理想的發型。

細少的頭發。這種發質的女性適宜留長發,且宜將其梳成發髻。這種發質缺乏時感,可以輔之以假發。

直硬的頭發。這種發質的頭發不易於做發型,可以在做發型之前用油性燙發劑將頭發稍微燙一下,使頭發能略帶波浪、稍顯蓬松。這種發質的頭發容易修剪整齊,所以以修剪技巧為主的發型是不錯的選擇。應該盡量避免復雜的花樣,簡單且高雅大方的發型就是最理想的選擇。

發的健康美回頂部章節目錄
光滑柔亮的頭發體現女人的個性特質和精神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健康是頭發美的最為重要的標準。健康的頭發應該具有如下特質:

幹凈:發幹自然、清潔、整齊,無汙垢和頭屑;;

柔順:粗細軟硬適中,柔順,不分叉,不打結,無靜電感,易於梳理,無明顯脫落,發根疏密勻稱,發長而不枯萎;

亮澤:富有光澤和彈性,色澤統一,發根至發梢顏色無差異,沒有其它顏色混雜;

承受力:對物理、化學等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強,不因灼曬、燙發、染色而受損,易於加工造型,且造型持續時間較長。

我們尊重時尚女性對新奇前衛的發型和絢麗奪目的色彩的追求,因為新的時代賦予了女性張揚個性的權利和空間。但是,我們仍然推崇發的健康美,堅持發的形式要與自身的綜合氣質相適應,唯其如此,方能體現出女性的整體美。我們也仍然固守傳統,認為烏黑秀麗的長發才是中國女性頭發之最美。當一頭烏黑柔美的長發流瀉在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少女的肩上時,那種美是優雅、含蓄的、溫婉的,如同一幅清新而意境幽遠的水墨畫。

社會學家註意到,愛慕某位男性的女孩子通常總要表現這樣三個富於挑逗性的動作——抿嘴唇、歪腦袋和甩頭發。在吸引異性的行動裏,頭發的種種特性組成了一套完整的感覺效果,它有顏色、光澤、質地、香味和流動的感覺。在許多文化中,婦女的頭發都被認為是性感的東西,以至於在結婚之後,它們就要被遮掩起來,為的是避免引起他人不可遏制的欲望。當一個女人開始以她的頭發作為玩弄的對象、時而甩一甩時候,可以肯定她是在傳遞求愛的的信息了。

代表人物:大S。大S的一頭瀑布般的長發令人十分艷羨,而她本人對頭發的愛護也到了苛刻的程度,大S認為自然、健康的頭發就是最美的頭發,除了註重清潔、不染不燙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註重細節。

Views: 1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