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27罌粟下的六月孩子
你曾經的孩子們都死了
還在哭
他們在天堂的井臺上掘開地獄的另一個入口
靈魂落水
誰在鬼魅之泊地將你的陰魂
冒名頂替
一隻大手擎著你父親之靈
另一隻大手正在那里玩弄著母親與人民,玩弄著流水
另一些孩子們至少在人民的關懷下進入淡花季
孩子們留給後代的玩具斷肢遍地
天真善變的罌粟
之顏,你所熟思的春天
在走滿野性的田地將誰鮮艷的花圈舉過頭頂
誰是種下的石頭
誰是有始無終的後代
為了你在逃荒的土地上出生
劊子手與英雄同時高擎起流血的斷臂
以未來為由
將代表另一類人民的罪惡之塔處死
當出世的嬰孩
悄然溺斃
被誰萍水相逢的繼母們
罌粟為開敗而來
人民的呻吟在童謠的歌聲里回蕩
零亂的春天讓一片難產的風
吹來吹去
憤怒,憤怒在子宮里就
被閹割
憤怒依然一如繼往呼喚每一個孩子的遺春
自己前輩的孽種或是
劊子手敬愛的母親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28之後,真理在邊緣地段
你將你雪崩的經歷埋葬,你在寒冷中
僵硬成人格的概念
你因世界過於光明而閉上冬眠的肉眼
你認出了錯斷的山,你的脖子曾經依然去想念誰更沈重的冰山
於重新醒來時你已很久未見任何一個時辰
你跌進世人的真理曠野成為
雪盲之人
你攜帶周身的熱血你忍受你的
摔倒的幸存
誰在你停滯的地段棄鞍一個手勢,便立馬
向你拋下哲理的
套索
距離可見時不可見
誰以乞討的魂靈糾纏你而你此刻繞過寒冷的蛇圈
那麼誰是洞視的伴侶
且
深不見底。
眼睛在雪地里決定提前失明,流下你的眼
淚,河水在真理里悲壯
誰看不見的身體在兩岸分別並行
一片歌聲
飄出為水而立的邊緣
動山川
泣鬼神:
被希望的黑暗
與被黑暗寄托的光明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29文明逃亡者
自遠方滾滾而來又滾滾而去,誰的
馬隊駛過你劫難的洪水
你向相反方向逃遁尋求野生的幸福,一個企圖的里程碑上
分明寫著:
“同一個歷史關於可能不同的命運”
誰巨大的村莊被水下的果園所困
黃昏的巨鼓在水面浸泡
退化的種子
馬隊的腳印指向你雲里的土地,逃亡者逃向逃亡
被波濤掏空的路
訇然撲倒的腳印踩出谷底的前胸
誰的悲愴啜飲擊落淚珠的洪水
倒下的歷史
堵住哪一種斯文掃地的哭音
劫難後升天的老人--落地的孩子
誰席捲你變小的村莊,在棄置的馬蹄下浪滾而來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30有關失敗的光芒
誰因你的悼思而懷念人類的誕生
以你為節日的牢房
投出
你火燒的靈魂籠罩於光芒的來臨
就像是你在奇妙的花香里萌芽
你斷定你的庸才將與春天互為慰籍並與葉子一并枯落
光芒趕在前面
黑色的大地被釀
飲下的格言把你逼出後嗣的身體
誰還藏在光芒深處醺然迫向你偉大的失敗
失敗,無數次的失敗預支你的歲月
你的紀元被光芒所竊,從未卜先知的某次勝利
走向失敗的連貫
你在大地的黑暗中期待受創,你埋下父親母親啟封的種子
你附體於誰的孩子的光芒
誰將退路開辟,與此同時舉著自恐的大火
與你相依為命
讓空寂無人的世界泯滅自己
你與光芒對峙你在前沿從此提醒孩子活到誰最初的盡頭
1998.10.2
俞心焦詩選·回憶使一麻袋土豆變成了星星
回憶使一麻袋土豆變成了星星
降溫了。他的憂傷值得注意,盡管他的敘述
仍然陳舊。他的劣質皮鞋破了
他的精心描繪的雲彩也破了
更破了的是多年前從楊舍中學狂奔到夏園的小青年
這一狂奔,致使一個叫玉米的女孩
永遠失去他可靠的青春。人生進入了質問的歲月
誰叫她的父母從窗口拋出了他的禮物
一瓶紅酒,半斤詩稿
她父親的手粗暴地扼制了她的痛哭,卻不能
阻擋35分鐘的暴雨從山坡那邊席卷而來
跑到20公里之外的夏園道班,彎月正從半山腰
照進他濕淋淋的窗口。這一夜
他在窗前坐到工人們全部起床
不能再養路了,要寫詩去
要寫詩去,要養一條更加危險的道路
就這樣他到了一個永遠回不來的地方
就這樣他永遠離開了那個鄉村女教師
I miss You —— 多年之後他在燈下一頁頁翻者舊信
回憶使一麻袋土豆變成了星星
戈麥·金縷玉衣
今日,看到你我滅的青光,我濁淚漣漣
夏日如燒,秋日如醉
而我將故去
將退踞到世間最黑暗的年代
固步自封,舉目無望
我將沉入那最深的海底
波濤陣陣,秋風送爽
我將成為眾屍之中最年輕的一個
但不會是眾屍之王
不會在地獄的王位上懷抑上千的兒女
我將成為地獄的火山
回憶著短暫的一生和漫長的遺憾
我將成為鹿,或指鹿為馬
將謊話重復千遍,變作真理
我將成為樹木,直插蒼穹
而你將懷抑我光輝的骨骼
像大海懷抑熟睡的嬰孩
花朵懷抱村莊
是春天,滄浪之水,是夙願
是我的風燭殘年
姜濤詩選〈慢跑者〉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到郵局領取退休金
可以早睡早起,完全聽憑內心的安排
六月的天空像一道斜槓插入,刪除床板盡頭
肉感的懸崖,濺起一片燕語鶯聲
以及昨夜房事中過於粗暴的口令
缺乏目的,做起來卻格外認真
白網球鞋底密封了洪水,沿筋腱向腳踝
輸送足夠的回力,一步步檢討大地
只有老套經驗不足為憑,他決定嘗試
新的路線,前提當然是:身披朝霞的工程師
還能爬上少婦茁壯的高壓塔
「多吃大豆,少吃豬肉,每天用日記
清洗腸胃」 還要剝開個性
露出人格,「看看它還能否嘶嘶作響,
像充電燈裡驕傲的舊電池」
所以,他跑得很慢,知道在賽跑中
即使甩掉了兔子,還會被數不清的霉運追趕
可行之計在於為體魄畫上節奏的晨妝
肚子向前衝,讓時光也卷了刃
但小區規劃模仿迷宮,考驗喜鵲的近視眼
於是,他跑得更慢,簡直就是躡手躡腳
生怕踩碎地上的新殼(它們沾著晨光的油脂
剛剛由上學的小孩子們褪下)
他跑過郵電局,又經過家具店
其間被一輛紅夏利阻隔,他采取的是
忍讓的美德,蜷起周身蔬菜一樣的浪花
努力縮成一個點,露水中一個衰變的核
防備絆腳石,也防備雷霆
從嘴巴裡滾出,變成膚淺的髒話
驚擾一片樹葉上夢游的民工
而馬路盡頭,正慢性哮喘般噴薄出城市
朦朧的輪廓,清風徐徐吹來
沿途按摩廣告牌發達的器官
這使他多少有點興奮,想到時代的進步
與退步,想到成隊的牛羊
已安靜地走入了冰箱,而胖子作為經典
正出入於每一個花萼般具體的角落。
「我們的推論絲絲入扣,像柏油裡摻進了
白糖,終於在盡頭嚐到了甜頭!」
慢跑者意識到心臟長出多餘的雲朵
靈魂反而減輕了負擔
他跑上了河堤,雙腿禁不住打晃
看到排污河閃閃發亮地伸向供熱廠
一輪紅日刺入雙眼,在那裡
明媚之中,無人互道早安
只有體操代替口語,為下一代辯護
姜濤詩選〈病後聯想〉
奔波一整天,只為捧回這些
粉色和藍色的小藥片
它們堆在那兒,像許多的紐扣
雲的紐扣、燕子的紐扣、囚徒的紐扣
從張棗的詩中紛紛地
掉了下來,從某個集中營裡
被靜悄悄送了出來
原來,終生志業只屬於
勞動密集型
——它曾攪動江南水鄉
它曾累垮過騰飛的東亞
想清楚這一點
今夏,計劃沿渤海慢跑
那裡開發區無人,適合獨自吐納
2014.7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處與釋義
上面的經典名句,出自屈原《離騷》。
「漫漫」, 遙遠、長久。「其」, 代 詞,指「路」。「 修」,漫長。「兮」, 文言助詞,相當於現代的「啊」或「呀」。「求索」,求取,尋求。
全句的意思是:前面的路途又遠又長啊,我將上天下地追尋自己的理想。
體悟與應用
屈原的《離騷》以自述身世、才華、遭遇與心志為中心,描寫一個苦悶靈魂的追求、彷徨和幻滅的感覺。他以豐富的想像和巧妙的比喻,表達對政治革新的願望和對理想的堅持,最後以追求理想失敗而欲以身殉,透發出高尚的個人節操與深摯的愛國情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究竟「求索」甚麼,過去學者有不同的說法,如「求索賢人」( 王逸、王夫之主此說)、「 求賢 君」( 朱熹、蔣驥主此說)。姑不論求索的是甚麼,屈原「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一早從蒼梧出發,晚上到達了縣圃。本想在宮門之外稍為休息,但是不能啊!
時間緊迫,天已快黑了。他請求羲和,不要再驅車前進:太陽棲息的崦嵫已在眼前,不要靠近它吧!前面的路是那樣的長,那樣的遠,但我已經立定志向,上天下地,也要追尋所追尋的。
海德格爾: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是指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存在論名著《存在與時間》中提出的哲學理念。他在書中用理性的推理詳細的討論了死的概念,並最終對人如何面對無法避免的死亡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向死而生」。
在書中海德格爾對「向死而生」的解釋是:死和亡是兩種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個過程,就好比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邊緣,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是一個人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海德格爾死亡本體論的關鍵點。
海德格爾指出,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這個存在者的一生貫穿著走向死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先於亡故的存在形式。在這個向死的過程中,人能真實地感受到自我的強烈存在感,自己在這個向死的過程中「在場」。所以,死的過程與亡的結果相比較,這個向死的過程更本真,更真實。
海德格爾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這個重大的死亡哲學概念,其實是站在哲學理性思維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來激發我們內在「生」的欲望,以此激發人們內在的生命活力。這就像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因為海德格爾很清楚地知道,以人貪戀欲望滿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進絕路,人在精神上是無法覺醒的。一個在精神上無法覺醒的人,他的存在對於這個世界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最多也就是體現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這個「大存在」中的「小存在」。
海德格爾正是用這種「倒計時」法的死亡哲學概念,來讓人們明白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長的,這種延長是「內涵性」,就是通過內在精神成長的方法,看淡各種功名利祿對我們精神上的誘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煥發出生命的積極進取意識和內在活力。通過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質量和長度,來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標的密度,只有這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原載:百科百度)
智性传承
死亡美學:埃及情詩
經典現象學的「兩個教條」
在「時間」境域背景下的「技術」過程就首先不是什麼「連續」「流淌」「延伸」,而就其原本而言,是伴隨著「延—異」「變形」和「迷失方向」而來的「新生」或「再生」。
或者換句話說,斯蒂格勒和海德格爾一樣,認為「技術」的時間性本質不再僅僅是連續,承繼和演進性的「生生不息」,而更是充滿裂隙、斷層和接續性的「向死而生」。所以,斯蒂格勒才會說:「成為技術的就是一種在根源處的撕裂出去,而社會創生(socio-genesis)則是和技術創生(techno-genesis)的重新合流成一。」
斯蒂格勒這句話換用我們日常容易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任何社會生活中的更新和革新都和技術的創新密不可分,兩者的實質均不僅在於是從某種深藏不露的根源處生長而出,而更加是以「撕裂」的方式突破出來或「嫁接」上去。
如果斯蒂格勒僅僅停留於此,他就並未真正地超出海德格爾,甚至並未超出他的老師德里達「延異」的洞見。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第二篇關於親在生存在世的「向死而在」或者「向死而生」的分析中,讓人嘆服之處更多的是前半截的「向死」,而非後半截的「而在(起來)」或「而生(下去)」。海德格爾依據「良心的召喚」而來的,在直面由於畏死情態而展露出的虛無中的「決心狀態」,向來被認為是《存在與時間》的最為薄弱之處,甚至敗筆。
這也許就是斯蒂格勒建議我們從《存在與時間》54—60節討論「良心召喚」和「決心狀態」,直接切換到73—75節討論世界歷史的部分去探究海德格爾生存論時間觀之奧秘的原因。海德格爾的「世界歷史」概念並非我們漢語中講的與中國歷史相對的「世界歷史」,也非作為我們歷史學認知的客觀對象的世界歷史物。
世界歷史(Die Weltgeschichte)說的是親在「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歷事」生發過程(Geschehen),它同時又離不開在這一過程中得以照面的存在物(上手物和現成物),即「世界歷史物」(das Weltgeschichtliche)的「內世界的歷事發生」(das innerweltliche Geschehen)。所以,這個「世界歷史」和「世界歷史物」不妨翻譯和理解為「世間歷史」和「世間歷史物」。親在在世既在「世界之中」,又在「歷史」之中,世間萬物無一不是「世界歷史物」或「世間歷史物」。
顯而易見,這裡的「內世界的歷事發生」是與胡塞爾的「內在的時間意識」(das innere Zeitbewusstsein)相接應的概念,「內世界的」相應於「內在的」,「歷事發生」相應於「時間意識」。我們甚至可以說海德格爾的這一理解是對胡塞爾「內在的時間意識」概念批判的結果。這裡,在此「內世界的歷事發生」中的「世界歷史」和「世界歷史物」就不再是「與世隔絕的」的無世界、無歷史的「諸個主體的一一相續的體驗流」,而是在世界之中存在著、發生著,有起伏生滅,悲歡離合的親歷存在的生存在世,以及與這種生存在世密切相關的作為遺存物的「遺產」和「遺留物」。
正是借助於海德格爾這一「世界歷史」和「世界歷史物」的在世時間性的概念,斯蒂格勒在《技術與時間》第2卷第4章中對胡塞爾的第三級「滯留」(Retention)或「記憶」(Erinnerung)的說法進行反思,並發展出他的關於「技術與時間」問題的核心思路。
在胡塞爾的內在時間意識的現象學分析中,第三級滯留相應於初始滯留和第二級滯留而言。在時間意識的流淌中,位居第一位的是作為活的當下的直觀經驗,這是活潑潑的、生鮮生猛的經驗或體驗,它作為某個時間流的底層得到留置和在我們往後的回憶想象追述記錄流傳中得到不斷和多重級別的留置和疊加。胡塞爾將這種最初的經驗稱為初始記憶或滯留,它們並不如傳統經驗論告訴我們的那樣,是直接的感官經驗的結果,相反,它們是在經過了「徹底的」現象學還原所剩餘的「純粹在那裡」,或者說是「活的當下」。
胡塞爾將後來由想像回憶而形成的經驗稱為第二級記憶,又將經過文字、圖像、故事、實物等遺留物記載保存下來的經驗稱為第三級記憶,這是個有著一連串疊加和弱化流逝過程而來的記憶或滯留。
所以,滯留是一個在時間中流淌和累積的連續和連續統概念,是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再到未來。在我看來,胡塞爾的這個說法依然含有傳統經驗論和經驗心理學的影子。
例如在休謨的經驗理論中,原初經驗就叫作印象,這是活生生的、第一手的經驗,而後來的回憶、想像、思想、語言、文字、圖像記載下來的經驗就叫「觀念」。相應於原初性的經驗而言,後面這些由於時間的遠近,就離原初經驗越來越遠,失去鮮活的特性。所以他們必須以原初的一手經驗為准,方能得到真正的知識。語言學中關於「語音」和「文字」孰先孰後也有過類似的爭執。
(原題:技術與時間:從海德格爾到斯蒂格勒;作者王慶節,澳門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2022-11- 2016 載《哲學分析》2022年第5期 ;關鍵詞:技術;時間;第三級滯留;斯蒂格勒;海德格爾;)
延續閱讀:
文化自信
韵文化:美、标致
直覺·時間性
韵文化:风雅、高雅 ~ 潮
Green Session
In Search of My Senses
愛墾慕課·思潮篇
王家新《勒內·夏爾詩歌——語言激流對我們的沖刷》一“詩人不能長久地在語言的恒溫層中逗留。他要想繼續走自己的路,就應該在痛切的淚水中盤作一團”[勒內·夏爾“詩論”,雷光譯,《法國作家論文學》,三聯書店,1984。]——這還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讀到並記住的勒內·夏爾的一句話。這就是我與一位傑出詩人最初的相遇,或者說,是我進入早行者的黎明時所經受的“第一個寒顫”!
從此,夏爾作為一個具有神話般力量的詩人形象就一直伴隨著我,而這要感謝羅大岡、徐知免、葛雷、樹才等夏爾詩歌的譯者。每次發現並讀到他們的譯文,對我幾乎都是一種狂喜。徐知免譯的《比利牛斯山》,讓我領略到法國詩中很罕見的“雄奇突兀”、比愛和死更冰冷無情的語言的力量;羅大岡譯的一組夏爾的早期詩,[見《歐美現代詩歌流派詩選》,王家新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對我來說,則有著一種因“抒情的冒犯”而產生的奇異美感和謎一樣的魅惑力(像“我撒手播種/用腰部插秧”這樣的詩句!);至於葛雷所譯的《先行者之歌》、[見《當代歐美詩選》,王家新沈睿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樹才所譯的《祝蛇健康》、《圖書館著火》[見《勒內·夏爾詩選》,樹才譯,北嶽出版社,2002。]等詩片斷系列,則為我展露出一位“片斷的大師”和那種真正可以說是“天才的靈光一現”的東西。當然不僅是喜歡,它們也深刻地介入了我自己的寫作——在我自1991年以來所寫的《反向》等一系列詩片斷中,就可以聽到某種來自夏爾的反響。
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來我又陸續讀到數位譯者對夏爾的翻譯,如何家煒譯的:
“你是燈,你是夜;……/ 這條扁擔為著你的疲憊,/ 這點點水為著你的乾渴” (《真理會讓你們得自由》),[引自豆瓣網“勒內·夏爾詩選”。] “這條扁擔”用在這里真好!一讀就讓人忘不了了。
而于木所譯的:
“肩扛著現實,他 / 在鹽庫守著波濤的記憶”“夏日卑微的死亡 / 幫我卸下光榮的犧牲 / 我已知道如何活著”(《三十三個片斷》),[《詩選刊》下半月刊2008第7期。] 不僅富有語言的張力和質感,它們在我面前也進一步樹立了一個堅強而孤絕、超越性的詩人形象。
的確,我珍愛夏爾的詩,因為哪怕它往往只有片言隻語,也不時會給我一種如詩人龐德所說的“在偉大作品面前突然成長的感覺”。(2018-05-17 / 來源:中國南方藝術)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