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陳楨的散文詩《喚醒》
在城塵中薰得太久,眼睛開始模糊;神智也開始幌忽。
直到你出現,煙霧散去;你的眸子喚醒了我。
你那時向我問路。
雨後的入暮時分,天色已經黑暗,燈火卻還沒全亮起。
我問你,你想去那家“我是神的舞姿學校”嗎?
你說:“你怎麼知道?”眼睛長得更大。
我其實正在猶疑,究竟要不要去報名;現在有了很好的理由去上課了。
我們于是結伴而行,途中一時興起,在路邊攤子吃了一餐晚飯,喝了兩杯咖啡,還沒把我們想說的話說完。
你最後說,我們別去了,那學校的報名處恐怕關門了;不過,你答應我,明天一定要去報名。
你揮一揮手走了,一會兒轉過頭來說:“記得去上課噢;我發現你對藝術真的很有自己的一套,你行的!”
我發現你的眼睛真的很神,尤其是在抬高眉毛時。我呆呆的看着你。居然忘記了跟你拿電郵或手機號碼。
回家找了一個晚上的臉書也沒找着你。
第二天,我去報名上課了。卻一直沒見着你;你是不是一位天使,在我彷徨的時候來鼓舞走下去?
(Top Photo Appreciation: Eye by Данил Снег)
Views: 865
Tags:
Albums: For Your Eyes Only
Comment
陳明發·私有召喚—格麗克和布萊克
詩講緣份。像信仰,理性講不清。有些詩和詩讀者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秘的牽引。讀詩的人最終發現到,他是少數被遴選來真正欣賞某首詩,甚至是某幾行詩的人。能感受到這牽引,無疑是幸福的。不需要再以藏書幾本、創作幾首;讀書速度或寫詩效率,應酬各式奇怪但與詩性無關的裁決。
目的地不在那一首或那幾行一再欣賞的詩,而在於那天長地久的牽引。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是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在領獎演說中提到了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小黑孩》。五六歲時,她在奶奶家裏讀到這首詩,布萊克神秘的聲音便一輩子隨著她。
七十七歲獲頒全球最高文學榮譽,布萊克依然伴隨著她去領獎。說真的,這獎得和布萊克分享才是。格麗克說:“我知道他已經死了,但我覺得他還活著,我能聽到他對我說話的聲音,被偽裝起來了,但依然就是他的聲音。”
格麗克不只是聽到布萊克對她私有的召喚,那聲音早已偽裝(或“易裝、”重裝“)成她的個人魔法,把思維各種瞬間即逝的奧秘靈光給定格。任誰也不注意的霎那,卻是她洞察生命真義的咒語。
這世界不因為多一位桂冠詩人而變得更友善;但他們提供了多一個看待此世的視角,療方有效無效,看緣份。有心的讀詩人,總會明白格麗克從布萊克的聲音裏,領略了怎樣的躍動一生——
英國的孩子潔白得像天使一樣,
可我是黑的,像是被掠奪去光彩。
在一棵樹下我媽教導著我,
坐下來,白晝尚未炎熱,
她把我抱上膝頭親吻著我,
用手指著東方,開始對我說。
看那升起的太陽:上帝就在那裏居住,
放射著他的光,散發著他的熱。
人和獸,花朵和樹木
接受著黎明的舒暢,中午的歡悅。
把我們安置在地上一點點空間,
讓我們學著承受一點愛的光線。
這黑黑的軀體和這被太陽曬焦的臉,
不過是一朵烏雲,像蔭蔽的叢林一片。
因為等到我們的靈魂學會忍受酷熱,
烏雲便將消逝,我們將聽見他的聲音,
說:走出叢林,我的愛,我的寶貝,
像歡騰的羔羊般地圍著我金色的帳篷。
陳明發《佳句两首》
《一》
想法再年輕年紀也不小
無謂再想佳人
想想佳句就好
和晨霧有約起床起得早
天也朦地也朦
詩句在早茶中的紅棗
詩意在街燈瞬間熄滅的
鳥雀鳴叫,在園裏的樹梢
心境寧靜今早的詩獲不算老
《二》
光是做人就很開心
何況還可以寫詩蒸餾感情
不必設定鬧鐘或要妻子提醒
每天張開眼睛夢才開始上映
一生的路好長,幸而演的是自我
峰回路轉又峰回路轉又峰回路轉
沒找著那個想去的村落
也沒進錯不想去的天國
想想沿途采集了一些佳句
這出夢沒醒來也不算罪過
(31.5.2012)
(photo credit: Franz Bogner ) 延續閱讀 》《佳句兩首》
陳明發詩想《從大敘事到小敘事》
—比較魯迅、赫塔米勒和辛波斯卡的“小擺設”
文學裏的“小擺設”,這概念是從魯迅那裏學來的。(《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我同意他老人家著眼生理-心理健康,“鞭策”中華創作碩壯成長,不讓民族老是扮演“東亞病夫”的角色。“鞭策”是他那一代人的權威與天職;滿街遍巷都是病重呻吟的人已經夠煩,還來哥啊妹啊肉麻啊的無病呻吟,不敲醒他們怎麼行?然而,中華民族現在是營養過剩了,連文化自信都排山倒海,哪位創作人夠膽子再鞭策人,包他/她遭網民集體霸淩;體驗鞭人者人恒鞭之、策人者人恒策之,而且是千倍萬倍的回報,更株連九族。那位創作人怕疼捨不得自我鞭策,而又有點創造衝動,也無需衝過頭。最安全的,還是寫寫自己貼身的小擺設吧。別怕,赫塔米勒繞着一條手帕,就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儀式上發表了長篇演說,譯成中文足足有七千五百字,而且不需要湊上“親愛的主席”、“英明的評審”、“祝願諸位身體健康、幸福美滿” 、“謝謝”等等無聊的客套。找不到比手帕更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兒來寫詩?大一點點的東西也可以,例如家庭相簿、有玩具氣球的靜物畫等也無妨。辛波斯卡就專找小擺設來玩味。像古埃及人歌讃尼羅河;艾青歌讃光、舒婷歌讃祖國那麼地死心塌地、義無反顧。結果還是一樣拿諾貝爾文學獎。在同意魯迅的“大敘事”的同時,我其實也有些同情他沒遇上可以“小敘事”的年代。說不定,這與時代無關,關乎視角與心境。當然,少不得技藝。(9.7.2021 / 愛墾網制圖右起:魯迅、赫塔米勒、辛波斯卡)
陳明發詩想《自我入主》
人人心中都有一位(或多位)“上帝”,時時刻刻在告誡我們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在“是”與“不是”之間,我們的意識自動調整,往往就陷進固定的模式,忽視很多可能對我們自身創造力更有益的選擇。唯有當這個模式“鬆綁”、“移位”或“退下”,新的東西才可能進場。此時,又有一個危險,當“自我”入主心中,又在“新主權”的召喚下,引進許多“模式”、“規範”,單單忙這些“新秩序”就夠了,創造新景觀的事似乎反而次要了。忙著腌制泡菜,反而忘記了耕種蔬菜,更沒時間去想或可耕種水果。(18.3.2021)
陳楨的散文詩《窮親戚》
國家的名字我就不說了,因為那拼音太奇怪。
你只要知道的是,我在那兒有個窮親戚。
他做人是倒霉了一點,可歌唱得好舞跳得好;最拿手的是魔術。
隨意從地上拿起一張舊報紙,順風一拋,附近某個地方就會躥出一頭貓,緊接著就是一聲巨響、煙火彌漫。
聽說,他現在的妻子原來是市長夫人,就是在一次巨響煙火後,和他雙雙從現場消失,私奔而去。
當然也有好事之徒造謠說,是市長炸死了他們,然後編造故事說他們躲起來戀愛了。
關鍵就在這裡,現在沒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裏。
要不我會去向他拜師,然後把學來的法力,把那些出身黑幫的高官身上的刺青,一夜之間全搬上他們的面孔。
叫他們無地自容,紛紛漏液逃遁。我那時便變成一隻黑貓,在高樓上從一座天臺,跳過另一座天臺,欣賞他們躲躲藏藏的狼狽樣。
讓那些習慣錦上添花的媒體人,抓破頭皮也找不到恰當的詞句來粉飾這一切。
然後,歷史學家、美術策展人、獨立電影導演,或曾被清談節目主持人侮辱的夢想家,挺身出來領導這個城市。
我會一直鼓勵他們說,別怕,把重建的責任扛起來;我將飄在這個城市的上頭給你們部署法力。
只要城裏的燈火不滅,我就不會掉落。(14.8.2007)
(Photo Appreciation: Apostate by Julia Popova)
陳明發的詩《維也納》
維也納森林的冬季
每一寸銀白都適合寫詩
只是地凍天寒
一下筆墨跡散渙
國家歌劇院那一帶
男男女女打扮成莫扎特
售賣最後一分鐘的入場卷
儲錢繳付來春的學費
步履如芭蕾也有幾分疲累
我上弗洛伊德的住宅去參觀
錯過了鄰街維克多·弗蘭克的邀請
多瑙河這兩年都結冰
堤岸遊人期待今晚在夢裏滑滑雪
解剖錯過所可能帶來的千百情節
忘不了走在維也納街頭迎面而來的咖啡香與熱麵包的味道。在冰凍的天氣,那是多令人感動的芬芳。我在維也納錯過很多東西,沒去成一代心理學大師維克多·弗蘭克的故居,是最大的遺憾。他的《人對意義的追尋》,是我不時一讀再讀的書,也是我在演講中常常提到的“意義療法”的靈感來源。
大家可能都留意到,一場似乎沒盡頭的冠毒橫虐下,國內外受不起壓力而選擇自盡的人數日增。問我維克多·弗蘭克的《人對意義的追尋》一書有意義嗎?我的答案是確定的。在目前的“戰爭情況”下,更使弗蘭克這部構思於二戰死亡集中營的名著顯得重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7 Comments 3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6 Comments 3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5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7 Comments 44 Promotions
Posted by Covid-19 Narrative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38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4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5 Comments 4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12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moooi on August 20, 2013 at 6:00pm 53 Comments 69 Promotions
© 2022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