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Best Photo Appreciation Don't War by Maxim Gutsal, http://maximgutsal.com)
Views: 961
Tags:
Albums: For Your Eyes Only
Comment
陳明發《鹿港》
遠在鹿港進入國際遊客視線以前,海外華人在1982年已從羅大佑的歌聲中聽見了鹿港。那一年,我首遊臺灣,把從香港機場買來的免稅煙酒跟導遊換了錢,在一塊馬幣兌十八元新臺幣的年代,花起來還真有“闊”的感覺。走了書店街一身書卷氣去逛華西街夜市,不好意思吃蛇羹也不喝草龜湯,在等夥伴們到花街開完眼界出來之際,我走進唱片行一眼看見羅大佑的首張唱片《之乎者也》,不懂他是誰,還沒聽過他的歌聲,只是欣賞他的封面設計“夠特別”。那時刻當然還不懂什麼是“坎普”精神,但這人一幅介於搞神秘主義與黑社會之間或二者混合的樣子,一點也不校園、不民歌,很逆當時齊豫、銀霞、劉文正、潘安邦等人引領的潮流,他居然要唱孔老夫子?反正兜裏有零錢,便買了一個他的錄音帶。一聽之下,對也是從鄉下到城裏讀書、謀生的我來說,最捅心的,就是這首《鹿港小鎮》。
許多年後到臺中講課考察,學生尊師,安排去過一回鹿港。街頭的文創活動豐富而熱鬧,吃過蚵仔面線羹,便去包子鋪隨長長一列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排隊。小吃得來不易,要格外深度品嚐,結果忘記了去媽祖廟後的小雜貨店看看。不過友人說,你其實也沒錯過甚麼,那只是羅大佑歌詞裏的擺設;屬於歌唱完就拆除的那種。拆除歸拆除,那麼多年了,歌聲還是不息。走在鄉鎮老街,忘記了還有幾位學生在身旁,遇上長髮盈空的姑娘走過,還是望一望。不過,不是我夢中的那一類型,應該是從臺北回來的吧。(19.5.2021)
陳明發的詩《裕華園》
乘地鐵去南島小西部
裕廊東的中國花園
微型探險走慘綠大漠的
荒年
方位圖示是年歲拼貼的花語
殷切給妳講解,駝鈴
響自綠洲輕波哪一縷
妳的回答卻是毫無前奏的險句
要在塔上飛檐掛個琉璃風鈴
用敦煌洞窟的梵咒做控制塔
好讓女神隨興翔天或降下
我告訴妳,女神不飛了
她在我水泊邊嬉戲
不信?讀一讀我的新句
(24.8.2020 照片網摘)
自小常在柔佛與新島之間的長堤上來來去去,印象中,裕華園建好沒兩年,我便北上吉隆坡讀書、工作,後來就很少再到新加坡。但這島上畢竟有過我許多慘綠年歲的舊憶,今天回首像是荒年大漠的神秘。多年後攜妻帶帶兒舊地重遊,已快中年。給妻子導覽自己年少時的彳亍人生,斑駁景觀,正好給彼此創造一些些想像空間。
陳明發詩想《每日功課》
案上二三書,各讀幾頁。讀急了,記得放下去散步。給心澆茶,雨天減半。靜觀詩想發芽,關照窗外花花樹樹,常提醒詩的枝、詩的葉,顏色尚可否。(2018年10月23日 《練字簿》28)
陳明發的詩《從前二首》
(一)
“回到從前”,想法很純真
早氾濫街市的車票名目雜陳
因爲找不着月台
渴盼始终茂盛
(二)
“從前”的眼神很矛盾
回頭看她,萬般不捨的淒笑
總聲聲追問:“幾時回來?”
若留給她一肩往前走的身影
她會堅強起來愉快的叮嚀
照顧自己啊,有機會
替我問候沿途的風景
陳明發詩想《接受》
自我接受比自我肯定重要。有些人想自我肯定,又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唯有在腦子裏翻箱倒櫃、想方設法,看還有什麼是可以用來加足條件的。可是,再怎麼努力也找不到了,就只好自己調高現有的價碼。心裏卻是很清楚,本身還不到那段數,便在人前神經質的自我 廣告,不必要的自大拌著自卑變形,聲音特別刺耳。他真正需要的其實是自我接受,一種“這就是現在的我了,怎樣? ”的坦然。(2000)
陳明發詩想《我》
笛卡兒,你說“我思故我在”?
一句話,才五個字,就有兩個“我”在裏頭。英文“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是五個字,兩個“I”。
別的不說,單單漢字對上英文,這話學問就夠大了。
“I”對“I”,從字面沒分別,至少沒有“I”與“me”的主客之分。
中文句子裏,第一個“我”,是主體,沒問題;第二個我呢?可以是那個才開始思考、繼續在思考或已完成思考的主體;也可能是客體;是第一個“我”思考的對象與過程,或“被思考”的結果與產品。
極可能,這個“我”,早就成了“他”。
不想還好,一想到這裏,主客二我便開始面對面說起話來:你說我是怎麼會這麼想你的、看你的?你先看看自己再來說我好不好;你怎麼就沒想到我是怎麼想你的、看你的?我不想你看你那你還存在嗎;不就成了空無、不在了嗎?我不在、那你是誰,為何又會想我、看到我?.........
正當主客二我搞不清誰主誰客誰是誰誰思誰,我走到書架取下字典。發現人一談到“我”,就宿命地難以靜心下來。實際上,簡直就是繞不過動干戈的一回事。
前是三齒,後有直刃、橫刀與銳鉤;能砍、能斬、能刺、割、啄、挑、鑽。
方天畫戟啊,能不戰乎?像是“我”字的“戎”,難怪成了古代武器的總稱。
漢民族祖上預測能力特好,早知道後代會出個豬八戒,手執九齒釘耙。為防世世代代的子孫,其自“我”落入豬八戒之輩的手裏,所以,最早的“我”只有三齒,幸哉。
笛卡兒,我這樣說吧,“我”要是不“在”,兵器何來?我若不思,三齒或九齒的設計,怎麼都設想周到了?說到底,我不在,那兵器要来幹嘛?(2.2.202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7 Comments 3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6 Comments 3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5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7 Comments 44 Promotions
Posted by Covid-19 Narrative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38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4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5 Comments 4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12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moooi on August 20, 2013 at 6:00pm 53 Comments 69 Promotions
© 2022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