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marginal sea that is part of the Pacific Ocean, encompassing an area from the Singapore and Malacca Straits to the Strait of Taiwan of around 3,500,000 square kilometres (1,400,000 sq mi). The area's importance largely results from one-third of the world's shipping transiting through its waters, and that it is believed to hold huge oil and gas reserves beneath its seabed. 

It is located:

south of mainland China, including the island of Taiwan, in the east;
east of Vietnam and Cambodia;
west of the Philippines;
east of the Malay peninsula and Sumatra, up to the Strait of Malacca in the west; and
north of the Bangka–Belitung Islands and Borneo

The minut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collectively an archipelago, number in the hundreds. The sea and its mostly uninhabited islands are subject to competing claims of sovereignty by several countries. These claims a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variety of names used for the islands and the sea.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5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家就在这里 on June 18, 2015 at 4:17pm

比爾海頓·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

上千年的文明衝突、百年來的殖民創痛
民族復興的渴望、天然資源的爭奪

南海主權爭議

不只是東南亞各國的軍事外交鬥爭
不只是美中爭霸的前哨
更考驗著世人是否能夠和平化解爭議、合作迎向未來。

南海,英文名稱為the South China Sea,意為南中國海。然而,同一片海域,位在越南之東,因此越南人稱之為「東海」。它又位在菲律賓之西,因此菲律賓人稱之為「西菲律賓海」。何以其英文名稱的命名者獨厚中國,以中國人的觀點來為這片廣袤的水域命名?其實,英國人也還沒這個特權。五百多年前,為了尋找荳蔻與丁香的葡萄牙人來到了麻六甲海峽,意外發現通往傳說中的「震旦國」(Cathay)的入口,於是就把麻六甲海峽以東的水域取名為「中國海」(Mare da China,即Sea of China)。後來,葡萄牙人繼續往日本推進,才發現「中國海」太大,必須改名為「南中國海」,以有別於中國東海岸的廣大水域。於是,儘管它就在越南與菲律賓人的家門口,它是南中國之海。

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南海周邊國家沒有發聲權。南中國海之所以是南中國海,反映的是一群遠方的訪客的觀點。
  
隨之而來的是侵略、殖民、帝國主義,與一種當時的東南亞居民不熟悉的「西發利亞體系」。無視於當地居民在地獨特的生活習性,以及扶南、占城、三齊佛等曾經輝煌的文明傳統,歐洲人在一五二九年簽訂了「薩拉戈札條約」,它大刀一砍,把東南亞各國切割為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大勢力範圍。一八二四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又在麻六甲海峽的海上憑空畫一條線,英國人得到北邊,荷蘭人只能待在南邊。歐洲人依據他們的國家觀念劃清界線,但當地的本土馬來人卻被迫放棄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想依傳統方式過活的人成了「走私客」,試圖抵抗的人則淪為「海盜」。
  
歷史的捉弄延續至近代。無論是中國、越南、菲律賓,他們所尊奉的「神聖的固有疆土」,其實多半是近代的殖民帝國為了自身的利益武斷劃分的界線。當中國與越南的民族主義為了西沙群島的主權爭議而爆發時,兩國人民都忘了,兩國以今天的越南和中國邊界首次交戰只不過是一九七九年的事。在漢、唐時,「華」、「越」不分。早期的衝突是地區性統治者、軍閥和豪族之間的征戰。對立雙方的語言未必不同,也不是今天的越南話。遲至法國人殖民越南的時候,為了統治方便才劃定了越南與中國的邊界,並把各種姓氏二分為「中式」與「越式」。
  
左右過去歷史的當然是今天的政治。中國人急於洗刷「百年屈辱」,絕不在主權議題上退讓。越南共產黨對「反中」又愛又恨,民族主義既可以用來打擊黨內異己,但又怕擦槍走火,傷及越共的統治合法性。菲律賓則徘徊在反美與擁美之間,不確定該何去何從。台灣呢?台灣該延續過去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主張,還是另起爐灶,改弦更張?

(中国南海岛礁影像图)
  
偏偏,千百年來糾纏不清的歷史與政治問題,撞上了21世紀最棘手的地緣政治熱點。日本於二戰投降之後,放棄了南沙群島的主權。但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沒有指定這些群島歸屬於誰,於是成了周邊各國躍躍欲試的無主之地,導致無窮的糾紛。
  
然而,表面上的外交、法律爭議都集中在幾個島嶼、礁石的主權歸屬,但其實各政府覬覦的是背後更大的利益。南海不僅是世界上交通最繁忙的海上商業大道,本身更儲藏了誘人的天然資源。全世界1/3的石油和1/2的天然氣,以及50%以上的海上貿易要經過麻六甲海峽,運到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誰控制了南海,就等於控制了東亞各國的經濟咽喉。此外,南海地底儲藏有一百一十億桶石油和一百九十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氣,使它成了周邊國家與跨國石油公司眼中的肥羊。
  
當然,在這一切的衝突、對立、盤根錯節的背後,勢力最大的影武者還是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然而,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可能重建它在東亞的威信嗎?面對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持續低迷的美國的軍事領先可以保持多久?近期中國在南海一連串的耀武揚威,是否象徵著它即將背棄鄧小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指導原則呢?還是這都只是中國在虛張聲勢,以防被人看穿它只是隻「紙老虎」呢?東協各國一方面需要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但又不能抗拒中國巨大的磁吸效力。他們將要如何選邊?

Comment by 家就在这里 on June 18, 2015 at 4:17pm

漫長而複雜的歷史糾葛、迫切而攸關發展的經濟、軍事難題,在在考驗著菲律賓、越南、柬埔寨、汶萊、馬來西亞、印尼、泰國,以及中國、美國的智慧。南海有可能是21世紀最危險的亞洲火藥庫,中美交鋒的戰場,但如果各方願意捐棄成見,真正做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下和平解決爭議,其巨大的戰略與能源價值將為亞洲與世界帶來穩定的繁榮。
  
《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先從東南亞各國歷史背景的鋪陳開始,接著闡述國際法、油氣利益、民族主義在南海爭議中的角色,再次分析外交、軍事與最終的解決之道。內容廣博,涵蓋南海問題的全部面貌。作者比爾•海頓是長期派駐東南亞的BBC資深記者,對於當地有深刻的理解,且寫作風格深入淺出、簡明流暢,立場公正客觀。《南海》榮獲《經濟學人》2014年年度選書,是任何想要了解21世紀世界與東亞問題的讀者不可錯過的傑作。
  
認清七大矛盾,看穿南海迷霧

1.主權與領土是殖民者帶來的新觀念。
儘管南海周邊各國都進行大量的考古研究並引經據典來主張南海諸島是他們的「固有領土」,然而,千百年來東南亞的政治組織乃「曼達拉」體制,根本沒有今日所謂的民族國家。今日越南與中國的國界,還是法國殖民政府劃定的。

2.中華民國創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延續的「九段線」主張,理據薄弱。
民國初年時的中國民間與政府對南海地貌幾乎一無所知,早期地圖錯誤百出,暗沙曾被當作島嶼,如今的西沙群島在當時竟被當作國境最南的南沙群島。此外,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內容,主權的判定完全以地理條件為準,「歷史權利」完全無關。

3.台灣有機會是最大贏家。
如果中國、越南、菲律賓都堅持目前的立場,即要求國際法庭將所有南沙群島視為一整體並做出主權歸屬的裁判,那麼,鑑於中華民國擁有南沙最大的太平島長達70年,我們的勝算將會最大。

4.填海造陸無助於確立主權。
儘管南海周邊各國都紛紛填海造陸,希望藉此擴大領土範圍,但實際上根據《海洋法公約》,在天然狀態中不能支持人類居住或位在海面之下的地貌,本身無法享有領海或專屬經濟區。

5.石油藏量眾說紛紜。
根據權威估計,南海只有110億桶石油和190兆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是有商業價值的,但中國一年就需要用掉30億桶的石油,因此南海的能源戰略價值有限。然而,由於中共高幹已經宣示勢在必得,中下層官員無法改口,僵化的官僚政治導致南海石油夢越吹越大。

6.解放軍虛張聲勢,美國坐享其利。
解放軍鷹派將領經常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其實色厲內荏。美國國防部與軍火工業卻樂見其成,因為中國威脅越被誇大,越能爭取更高額的國防預算。

7.《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缺乏威信,美國本身就未簽署。
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163個國家簽署,中國也簽了,但美國參議院以有損美國主權而拒絕簽署,以致該公約與華府有虧信譽。
  
本書特色

1.理解南海的戰略意義、東南亞各國的歷史情仇、重要島礁爭奪戰,以及與21世紀的中美戰略競賽大棋盤。
2.理解台灣在南海問題中的角色與地位。
3.擴展國際觀,掌握當前全球外交官、媒體、學界最關注的戰略熱點。
4.2014《經濟學人》年度選書,作者比爾•海頓是BBC資深國際問題記者,公正客觀地涵蓋南海問題的歷史、法律、能源、外交、軍事各個面向,且以簡馭繁、深入淺出,是理解南海問題的第一本也最具權威性的書籍。
  
 
作者介紹·比爾.海頓(Bill Hayton)

英國BBC新聞記者,嫻熟亞洲問題,常為《泰晤士報》(The Time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曼谷郵報》(Bangkok Post)撰稿,撰寫本書期間他正在協助緬甸進行國家廣電部門的改革。他曾於2010年出版《越南:躍升的飛龍》(Vietnam: Rising Dragon)。

除東南亞外,他亦經常駐中東、中歐與巴爾幹半島等地採訪。

譯者簡介·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近百本,包括《蔣經國傳》、《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秘會》、《躁動的帝國》、《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被遺忘的盟友》等。


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The South China Sea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 by Bill Hayton,2015,中文版,台灣麥田)

Comment by 家就在这里 on June 17, 2015 at 10:56am

台灣·太平島

英語:Itu Aba Island/Taiping Island,他加祿語:Ligaw / Ligao,越南語:Đảo Ba Bình,又稱黃山馬礁或黃山馬峙,是位於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的一個島嶼,也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次於填海造陸的永暑島、渚碧礁和美濟礁。

位居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5平方公里。東距中洲礁約3.1海里(約6公里)、敦謙沙洲約7.1海里(約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里(約30公里)。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均宣稱擁有其主權;目前由中華民國政府實際控制,現由高雄市旗津區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此外,二次大戰期間由日本劃歸臺灣高雄州高雄市管轄。

太平島名稱之歷史淵源,是因中華民國對日本抗戰勝利之後,在1945年,這座島嶼由中華民國軍隊的太平艦負責自日本軍隊接收並豎立主權碑石,宣示主權,因而以此艦來命名。另從前傳統的漁民都稱呼這座島嶼為“黃山馬峙”,而“峙”是“高聳”的意思。現在的中文以外的航海地圖均稱太平島為伊圖阿巴“Itu Aba Island”,而“伊圖阿巴”是馬來語“那是什麽”的意思。


1907年大批日本漁民進入南沙。1929年4月,因島上蘊藏的磷礦已開采殆盡,而且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日商宣告停止開采,全部人員撤返日本。1933年4月10日,法軍占領太平島,趕走島上日商。1935年年初,日本人平田末治和臺灣總督府設立開發太平島的開洋興行株式會社,同年4月,法國以軍艦派遣30名越南人長住太平島。

1936年12月,日本的開洋興業公司非法派員探查磷礦。1938年8月9日,日本派遣軍艦,建立石碑記載日本人開發經過。10月30日,日本派遣士兵和臺灣勞工登陸。12月7日,有更多日本人登陸。1939年4月,日軍攻占太平島,並將其更名為長島,納入高雄州管理。在這期間,日本曾在島上駐紮過陸戰隊、氣象情報隊、通信派遣隊和偵察機部隊。

1944年日本在島上建立了潛艇基地。1945年二次大戰後,先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管轄南海諸島。12月12日,中華民國政府設立“南沙管理處”隸屬廣東省政府管轄,並修建電臺、氣象臺。

太平島在南沙群島的位置(黃圈)。

1946年10月5日,法國軍艦Chevreud號登陸南沙群島南威島和太平島,在島上建立石碑,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提出抗議,並與法方決定於該月及翌年1月4日進行談判,但因法越戰爭緊張,法國自動放棄談判。11月24日,中華民國政府派出“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等4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南下,並有內政及陸海空各部代表隨往視察,會同海軍在廣州出發,前往西沙、南沙進駐接收。12月12日,接收南沙群島的“太平”、“中業”兩艦由林遵率領,抵達太平島。為了紀念“太平”艦接收該島,即以“太平”為該島命名。

在島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豎立起“太平島”石碑,並在島之東端,另立“南沙群島太平島”石碑。立碑完後,乃於碑旁舉行接收和升旗典禮。之後在太平島設立南沙群島管理處,隸屬於廣東省政府管轄。

Comment by 家就在这里 on June 17, 2015 at 10:51am

1949年海南地區籌備建省,太平島由廣東省改隸海南特別行政區。1950年菲律賓民間人士進占南沙太平島及其他諸島,開采磷礦。195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其中規定日本放棄對南海諸島之主權。1956年中華民國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和寧遠部隊三次“威力偵巡”南沙群島。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樹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

立威部隊:由太和、太倉兩軍艦組成特遣艦隊,日期是6月2日至6月14日。登陸3個島: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巡察5個島和1個沙洲:南子礁(今南子島)、北子礁(今北子島)、中業島、南鑰島、鴻庥島與敦謙沙洲。經過2個暗沙:逍遙暗沙、永登暗沙,以及3個群礁:鄭和群礁、中業群礁和尹慶群礁;另外也經過12個礁和1個沙洲:渚碧礁、大現礁、小現礁、福祿寺礁、西礁、中礁、東礁、華陽礁、日積礁、相生礁(火艾礁)、常瀨礁(蒙自礁)和揚信沙洲。

威遠部隊:由太康、太和兩軍艦組成特遣艦隊,之後中肇艦參加,日期是6月29日至7月22日。先後到過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西月島、鴻庥島、南威島、南鑰島、南子礁、北子礁。

寧遠部隊:由太和、永順兩軍艦組成特遣艦隊。日期是9月24日至10月5日。9月底到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10月初到南鑰島、中業島、南子礁、北子礁。

1959年島上官兵自臺灣迎奉千手觀音菩薩來此祭祀,修建觀音堂。1960年9月9日設立郵政代辦所一處,歸高雄郵局管轄,迄1963年7月,改隸臺北郵局管轄。10月31日,將原有之氣象站擴充為氣象臺。1963年中華民國退輔會於太平島設立“南海開發小組”,從事廢鐵打撈與磷礦開采,迄1968年擴編為“南海資源開發所”。

1967年10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暑期育樂活動南疆遠航隊”設立“南疆屏障”石碑乙座。1975年中華民國政府針對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相繼登陸南沙群島,發表“對南沙群島擁有唯一合法主權”之嚴正聲明。

1980年1月12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地政司司長王杏泉代表部長許水德,登島設立“南疆鎖鑰”石碑乙座,並重申中華民國對南海之主權。2月16日,行政院核定高雄市成立管理委員會,接管太平島,隸屬高雄市旗津區,設立“漁業工作站”。

1987年中華民國設立“臺澎地區漁民服務站”,推展各項漁民服務工作。1992年6月12日,中華民國內政部負責籌組“南海小組”。

2000年1月28日,中華民國成立海岸巡防署,取代中華民國國軍接管太平島。

2008年10月24日,為加強維護南海海域經濟主權,中華民國經濟部秘密成立了南海小組,首次召開會議。主要討論中華民國在南海地區油氣礦的探勘和主權維護,會中並決議臺灣中油應盡速在太平島附近進行油氣探勘,包括水文資料搜集、海上物理探測。南海小組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最近主持國安會議時,要求經濟部成立的任務編組單位,目的是為了加強在相關海域的經濟主權維護。

2011年12月13日,太陽光電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及節能省電電氣設備正式啟用。

2012年2月,中華民國在島上興建具有協助飛機降落的助導航設施的太康天線鐵塔,鐵塔高度約達7~8米,有助飛機起降,協助相關運補輸送作業[

2013年1月8日,太平島成立中華郵政代辦所[14]。

2014年2月7日,“南沙太平島交通基礎整建工程”正式開工,預定2015年底前完工。

人口

目前由100多位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巡署人員和海軍的氣象人員駐紮,另有19位空軍南沙太平基地勤務派遣分隊的場站維護、空軍第六天氣中心太平派遣氣象組、航管人員駐守,無一般平民居住。

公路方面,島上沒有正式公路,有一條環島生態步道。一般主要交通工具為腳踏車,現有高雄市政府贈送島上的唯一公車“南沙一號”。

觀光景點

土地公廟建築年代已無法得知。
島的東南側有一日本興建,現已損壞的舊棧橋頭,成為島上的景點。
觀音堂所供俸之千手觀音是於1959年由臺灣恭迎至太平島祭祀,曾於1972年重修。
在碼頭附近有“太平文化公園”牌樓,此為利用島上興建機場所移除的樹木,搭成公園牌樓矗立在沙灘上。
島上的南沙群島太平島南沙群島界碑,宣示太平島為中華民國領土。

(收藏自 維基百科

Comment by 家就在这里 on June 16, 2015 at 9:25am

中國不滿七國集團批評其在有爭議島嶼填海造地

中國星期二指責工業化七國批評北京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有爭議的聲索行動,說這種批評是“不負責任的言論”。

七國集團領導人星期一在德國峰會結束時發表聲明,對亞洲的海上緊張局勢表示關註,並呼籲各方尊重國際法。聲明強烈反對訴諸恐嚇、強制或武力,反對任何單方面採取行動改變現狀﹐比如大規模填海造地。這些評論被認為是對中國在南中國海填海造地的批評。


中國外交部稱,七國集團的說法與事實和國際公理相差太遠。

中國一直在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中國稱其為南沙群島)填海造地,修建飛機跑道和基礎設施。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和臺灣也聲稱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是一條主要的貿易航道。(09.06.2015 美國之音)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