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8年美國總統大選起,負面競選術(Negative Campaign)這個名詞開始成為美國的主流現象,並以美國為中心向世界擴散。

負面競選術又稱為“抹黑競選術”(Smear Campaign),它的出現,其實是與1980年代美國政黨政治“策士文化”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係。

                                                                                  (圖文:如何應付抹黑競選術而不失去理性)


當時美國的“大議題”已告消失,進入了“策士驅動的競選術”(Consultant-driven Campaign)時代。策士們不理會國家的大政方針,只是在小題目與小手段上做文章,只求選舉的勝利,不管手段是否合宜,於是不擇手段的競選術遂開始大盛。而要說負面競選術,一定要提到兩個“殺手政客”(Killer-politician)

第一個是厄瓦特(Lee Atwater),他是出身南卡羅萊納州的共和黨策士,最先是在里根旗下,後來被老布什網羅,主打1988年老布什對民主黨候選人杜凱吉斯(Michael Dukakis)那一次大選的操盤。厄瓦特在那次大選裡,巧妙地發動抹黑攻勢,硬是把原來領先10%20%的杜凱吉斯打得完全無力招架;美國的“自由派”也被抹黑成了以“L字開頭的髒字眼”。

那次大選,厄瓦特在一位黑人殺人犯霍頓(William R. Horton Jr.)上面大做文章,說杜凱吉斯在麻州州長任內,否決議會不讓一級殺人犯週末假釋的決議,而造成霍頓有機會再度犯案。他說杜凱吉斯不愛國、無是非,並宣稱民主黨的無能與無道德。那次選舉是美國政治史上唯一一次“逆轉勝”(U型逆轉)的選舉。

不過厄瓦特雖然將老布什拱成了總統,但手段卑劣。19903月,他被診斷出罹患腦癌,1991329日病逝。他的死前痛苦不堪,他也公開地向杜凱吉斯與他曾經誣賴過的人道歉;他算是抹黑別人,自己也不得好死的報應。

老布什自己無能,靠著抹黑競選術而贏得選舉,但這並無益於他的執政表現,於是在1992年碰到名不見經傳的克林頓就只得吞敗。

靠著不光明磊落負面競選術而取得大位的政客,其實是禁不起真考驗的。

第二個殺手政客就是美國惡名昭彰的小布什親信策士羅夫(Karl Rove)。他是小布什的典型家臣,小布什在2000年及2004兩次選舉勝利,都與羅夫的操盤,及大規模的負面競選術有著密切關係。羅夫嫻熟於政治的操作與動員,他總會找到人出來講謊話,及刊登造謠的政治廣告。

美國從1980年代後,政治策士日益當道。這些策士不是扮演思想型人物,而是以手段式的小議題見長;他們好勇鬥狠,對製造敵對性的話題非常精明干練。這種態度用到選舉上,就是在競選時去炮製攻擊對手的話題,包括製造謠言、小題大做、替對手設計陷阱、展開各種騷擾等;最厲害的是,把選戰打成意識形態大戰,自己這邊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共和黨兩大殺手政客如厄瓦特與羅夫,本質上就是意識形態鬥爭高手,民主黨的幾個候選人如杜凱吉斯、戈爾(Al Gore)、如凱里(John Kerry),都硬是被抹黑競選術打得無招架之力。

對於負面抹黑的競選術,有些書呆子型的評論家認為,如果選民有足夠的判斷力,抹黑手段就沒有用。問題在於他們打抹黑戰術時,說得頭頭是道,外人實在很難去分辨判斷,這也是搞抹黑戰術很容易奏效的原因。抹黑競選術有個鐵則,那就是先出手的一定可以占得便宜。

問題是,厄瓦特最先搞出抹黑戰術確實有效,羅夫接棒,也曾有用於一時。但這兩位殺手政客雖然靠著抹黑手段幹掉了對手,而把自己的老闆拱成了總統,不過老小兩個布什都人品不佳、政績惡劣,他們的表現等於自己否定了當選手段的正當性。

小布什一下台,當時權傾一時羅夫就被美國媒體罵得臭頭。由美國的經驗,證明了一個更大的道理,那就是會用抹黑戰術攻擊對手的人,自己必定是個爛人。(星洲日報/指南針‧作者:南方朔‧台灣評論人, 收藏自 2016-01-05 星洲日報)

Views: 222

Replies to This Discussion

抹黑競選術定義

自戀狂、霸淩者與玩弄手所采取的系列謊言與邪惡謠言,以破壞及摧毀他人的人格與名譽。

RS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