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行動方略”針對全國國民型中學的調查中,東馬16所國民型中學的各項華校特徵表現都不太理想,據瞭解,這或許與東馬種族人口分佈的特殊情況有關。
亞庇華社在1949年創辦的亞庇中學,至今仍保留濃厚的中華文化氣息與特徵,紅柱迴廊、紅色屋頂、荷花池、假山假石、小橋流水和中華亭等,都顯見華族傳統色彩和濃郁的中華文化意涵。
東馬共有17所國民型中學,分別是砂州10所,沙巴7所。不過由於砂州有一所學校沒有交回問卷,因此調查是根據16所為分析基礎。
基於東西馬人文、地理與環境各方面的差異,東馬僅砂州3所國民型中學限收華小生。東馬以土著為主要人口,內陸地區的國民型中學為給予土著小孩升學機會,必須按教育部安排收生。
梁壽洤:對友族學生一視同仁
受訪的泗里街高級中學校長梁壽洤對此表示,校方沒有限制收華小生,對友族學生一視同仁。
據問卷回饋,東馬有6所國民型中學的校長不諳華語。沙巴州國民型中學的師資亦以當地土著為主,僅有29.8%華裔教師。
沙巴丹南募款
被奚落為國中
若以西馬的調查標準,審核砂沙兩州的國民型中學華校特徵,其成績確實欠佳。但實際上,兩州一些國民型中學仍盡最大努力,來保留華校特徵的原貌,精神可嘉。
其中以沙巴丹南國民型中學更因向華社募款時被奚落為國中,校方憤而定下目標,要“比獨中更獨中,比獨中更有中華氣息”,最終獲華社支持,並常受邀參與華社的傳統活動表演,攜手推動丹南之華族文化。
本篇抽樣訪問東馬兩州的國民型中學,談他們在保存華校特徵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面對的挑戰。
沙巴亞庇中學
以華文為教學媒介
校園中華文化氣息濃
1949年,亞庇華社創辦了以華文為教學媒介的亞庇中學。
亞庇中學校園至今仍保留濃厚的中華文化氣息與特徵,紅柱迴廊、紅色屋頂、荷花池、假山假石、小橋流水等,都顯見華族傳統色彩和濃郁的中華文化意涵。同時,校方也在校內多處貼上中文格言,佈告欄上的活動通知也以華文為主。
庇中董事長林克光指出,該校有近2千名學生,75%為華裔學生,而25%的友族同胞大多來自華小,因此該校僅有極少數學生沒選讀華文科。
他強調,董事部很重視學生的華文水平,確保校內有足夠的華文師資,以應付每週5節華文正課。一旦出現缺乏華文師資的問題,董事就會出錢聘請,目前就有1名華文教師是由董事會所聘請。
重視華人傳統文化慶典
該校近年來與中國學校結為姐妹校,每年有20位學生到中國上課、交流,以對中華文化更深入瞭解。
林克光說:“禮義廉恥是庇中校規,希望透過各種活動,使學生貫徹尊師重道、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學生日常對話也以華語為主。
扯鈴隊、華樂團、武術學會、華文學會等都是庇中的活躍團體;校方也鼓勵學生參加書法比賽、華語辯論比賽、詩歌朗頌等活動。該校的龍心舞蹈團在州內更是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每年一度的“庇中之夜”是該校學生展現才華的舞台,藉著中華民族舞蹈、中文相聲、扯鈴、華樂團、武術等傳統文化表演,讓家長和公眾見證庇中保留中華文化的成果。
2001年庇中開辦中六文商科,並開設華文科,成為沙巴唯一設有中六華文班的初級學院規模之學府。並於2008年受教育部肯定,授予亞庇中學為全國“卓越學校”之一。
沙巴丹南中華中學(丹中)
堅持推廣華文文化活動
丹中辯論隊是常勝軍
位於沙巴內陸地區的丹南中華中學(丹中)於二戰前由華僑先賢創辦,以華文為教學媒介語。70年代改制後,土著學生佔了該校學生的60%,華裔生成了少數,但這並不阻礙丹中在逆境中保留華校特征的堅持,並成為州內仍保留華校特征的改制國民型中學表征之一。
丹中雖只有680名學生,卻是沙巴改制國民型中學辯論比賽中的常勝軍,過去8、9年丹中代表沙巴州參與全國華中杯、全國中學國會式華語辯論比賽,並在2008及2009年蟬聯兩屆冠軍,至今仍代表沙巴州出征。該校的詩歌朗誦隊近幾年也鋒頭畢露,開始代表沙巴州站上全國舞台。
丹中辯論隊與詩歌朗誦隊的成績是該校堅持推廣華文及中華文化活動的代表性成果。該校教學媒介雖以國語為主,但非常重視華文亦常年主辦華文周鼓勵學生使用華文。
這所華裔學生僅佔約300人的學校還設有華人傳統舞蹈團、廿四節令鼓隊、學生舞獅團、相聲、扯玲、書法等課外活動。
丹南人口約6萬,其中約60%為土著姆律族,而華裔僅佔約20%。丹南10所華小中,大多學校的土著學生比率超過華裔學生,有者的土著學生更高達80%。
丹南的環境條件特殊,儘管丹中學生來源主要來自華小,但土著學生亦佔了大比例。
僅規定華小生
必修必考華文
基於學生來源及各種局限,該校僅能規定來自華小的華裔生必修必考華文科,但到了高中學生可自行選修華文。該校每週設有5節華文課,面對華文師資不足時,則由董事部額外聘請退休教師。
校方為提昇具中華文化活動的素質,甚至派教師前往中國交流、取經。
該校董事長黃德孝表示,該校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在以土著學生居多的校園中,致力保留中華文化特色,也希望土著學生接受中華文化,尤其是校訓“禮義廉恥”的熏陶。該校土著學生也參與中華傳統活動,如廿四節令鼓、舞獅團。
他坦承,在以土著居多的環境中,加上種種限制,要保留華校特徵有一定的困難,但秉持對發揚中華文化的堅持,該校仍在保留華校特徵、傳承華人文化方面成績不俗。
砂拉越泗里街東華中學
陳錦福:每週4節華文課
師資是最大問題
砂州泗里街省馬拉端縣的東華中學創辦於1931年。東華中學鄰近一帶華小畢業生,都直接升到東華中學就讀。
該校學生共245位,校長陳錦福表示,校內所有學生都來自華小,包括9名土族(伊班)學生。
東華中學由預備班至中五共有13班,每週皆有4到5節華文課,但卻只獲教育部委派1位華文教師到該校任教。陳錦福說,缺乏華文師資是最大的問題。
若以每週4節,全校13班計算,每週共有52節華文課,一個華文老師實在無法兼顧。因此校長促請校內具華文基礎的華裔教師幫忙分擔華文教學,才得以維持華文課節數。
該校共有27位教師,其中6位是馬來教師。陳錦福說,並非不想滿足國民型中學各項特徵的要求,只是師資問題沒獲解決,校方也很為難。
實行必修華文制度
該校目前實行必修華文的制度,但報考華文,則視乎學生、家長的意願。他說:“基本上我們規定學生報考華文,但若家長提出要求,校方也無法堅持,畢竟根據教育法令,華文屬選修科。”
陳錦福直言,本身雖只有中三華文水平,但卻不因此造成障礙。他在接受接受本報訪問時,以流利華語對答,並表示對學校教學發展,抱持“堅守前人努力,承續先賢辦校理念”的堅持,為學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
陳錦福自3年前上任,就積極推動具中華文化的課外活動。
他透露,希望明年能成立武術班,讓學生多一項選擇。
泗里街高級中學
華文根底扎實80%
學生報考華文科
泗里街高級中學(前身華僑中學)的華校特徵保留得頗為完整。該校共有73位教職員、1千168名學生(95%華裔生)。
曾獲最佳校長金獎的梁壽洤受訪時說,華文科雖非必考課,但全校卻有847名(約80%)學生願意修讀華文科,甚至報考。
正副校長教師具華文資格
他說,該校的華文根底十分扎實,而目前學校具華文資格的正副校長及畢業自馬大中文系、馬大語文系的一群優秀教師,仍努力傳承中華文化。
目前高級中學與家長書信往來為中巫雙語。梁壽洤強調,學校重視和照顧每位家長,不論書信、講座、對話交流都以雙語表達,甚至能親切地用方言來傳達訊息。
他稱,學校雖有少數友族學生,但不存在溝通問題。校方也沒有限制收華小生或是其他友族學生,一視同仁。
他披露經校方瞭解,目前校內只有4名學生不諳華語。欣慰的是,師生極力配合,幫助友族學生明白課程內容。
教師大力推動學生自發學習
校內設多個中華文化組織
目前泗高級中學有多個具中華文化氣息的學會組織,包括醒獅團、二十四節令鼓、華族舞蹈社、武術社、書法班、象棋社。不僅教師大力推動社團,一些學生還自發學習扯鈴、絲帶舞等。此外該校每年都舉行農曆新年新春聯歡會。
梁壽洤說,該校長期的教育方針和表現獲得泗里街華社的認同。該校的24節令鼓、醒獅團常受邀表演就是華社認同的表徵之一。
“一定要有熱誠、信念、才能讓國民型中學延續中華文化,並且要有膽識,及技巧性地向教育局申請華文教師。一間學校要有華文教師才能吸引學生學華文,才能讓家長放心。”
應培訓非主修華文教師
他認為,有數位優秀的華文教師仍不足以應付教學工作,所以他主張進行校內培訓,讓主修華文的教師培訓非主修華文教師,進而解決師資問題。該校73位教師當中,16位是卓越教師。
詩巫中華中學
選修學生越來越少
全校半數班級沒華文課
詩巫中華國民型中學1千300多名學生中,只有55%學生來自華小。而全校43個班級,在只有預備班(2班)必修華語的情況下,共20班編有華文課,中一至中三各4班、中四至中六各2班。意即全校一半以上的班級沒有華文課。
校友會主席張文壽指出,該校修讀華文的學生越來越少,擔心華校特征會慢慢消失。
考題太難或沒信心成阻礙
據張文壽的瞭解,即使學生修讀華文科,也可能因覺得華文考題太難,沒信心,而放棄報考。
中華中學華文科主任黃德康透露,該校的預備班、中四至中五每週皆有4節華文課,中一至中三則有3節,惟中四和中五於課後上華文課。
另外,該校也有十多位中六生修讀華文。
明年中五華文考生僅72人
該校修讀華文科的學生皆可自由選擇是否報考。黃德康說,通常到了中五,報考華文的學生只剩下中三華文考生的一半,今年的中五華文考生有80人,明年則有72人。
中華中學共有97位教師,其中68位為華裔,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共有6位華文教師,教師們除了教學,也推廣中華文化活動。
張文壽:無法獲華社認同
失華校特徵難籌款
張文壽指出,國民型中學作為“半津貼”改制中學,應該保留華校特色。他說,若華校特徵漸失,日後欲向華社籌款,可能就無法獲得華社認同。
中華中學創校於1916年。創校時的華文校歌現已改為馬來文版。張文壽說,他學生時代唱的是華文版校歌,不論是哪個種族的學生,都唱華文校歌。
華文校歌是特色之一
張文壽認為,華文校歌是國民型中學的特色之一,他將與董事部討論校歌“改版”的問題。(收藏自 2013-10-26 星洲日報 )
Tag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