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86)

第二十一章·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1945-1962)(1)

蘇聯

蘇聯很快從戰爭創傷中康復過來,雖然這場戰爭使原有的2.8萬家影院中有8000萬家毀於炮火。到1950年,蘇聯的影院總數達到4.2萬家,每年前往地點固定的影院和流動放映站(1950年有這類放映站1.9萬個)的觀眾超過10億人次。莫斯科、列寧格勒、雅爾塔、敖德薩、基輔、塔林、維爾諾、第比里斯、巴庫、埃里溫、塔什干、阿拉木圖、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阿什哈巴德、里加、明斯克等地的製片廠或者重建、或者重新裝備。

同時,影片的攝制技術也有極大的進步。「蘇維埃彩色」法是積累了從1930年以來蘇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矮克發彩色的某些發明製造出來的。蘇聯彩色片在1950年的故事片產量中佔到90%,其成就高過其他彩色方法。好幾家影院從1946年起專門放映像《魯濱遜漂流記》那類長片的立體電影。由工程師伊凡諾夫設計的立體電影在放映時用一種特製的銀幕,使觀眾不需戴眼鏡。

在1945—1946年間,蘇聯攝制了很多輕鬆愉快的影片,如薩夫欽科的《愛情的波爾卡舞》和《繡字的襯衣》、亞力山大洛夫的《春天》、萊茲曼的輕鬆喜劇片《遠東號快車》、普圖什科的西伯利亞傳奇片《寶石花》。

但是,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認為,影片生產出現某種鬆懈現象,就如同其他文化領域的情況一樣。《真理報》在1946年9月發表了一項決議,對愛森斯坦、普多夫金、柯靜采夫和塔拉烏別爾格新近導演的一些影片,尤其是對列昂尼德·魯柯夫那部描寫烏克蘭礦工的影片《偉大的生活》的第二集,作了嚴厲的批評。蘇共中央隨后作出了一些決定,這些決定使影片生產中出現一種新的趨向。

格拉西莫夫、弗拉基米爾·彼得洛夫、薩夫欽科、齊阿烏列里都以攝制第二次大戰的最近勝利及各次戰役的影片而馳名。格拉西莫夫把法捷耶夫的小說《青年近衛軍》搬上銀幕,他在表現那些年輕的抵抗戰士在烏克蘭佔領區英勇戰斗時能夠巧妙地把幽默、人情味和英雄氣概結合在一起。這部影片顯示了那些剛從電影學院畢業的新演員的才能,他們因此很快成名。攝影師拉巴波爾特在表現敵人入侵的場面中,非常熟悉地運用了攝影機的能動性。這部分為上下兩集的影片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宏大的場面。

彼得羅夫在他的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戰》中又表現了他在《彼得大帝》一片里某些優點,尤其是在強渡伏爾加河和馮·保拉斯的投降這兩個插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薩夫欽科在他那部《波格丹·赫米爾尼茨基》中,已經表明他是拍攝戰爭場面的能手,在拍攝《第三次打擊》時,真正的軍隊聽他調配來重現解放克里米亞的戰役。人力資金的雄厚並未妨障這位導演在他以后導演的《烏克蘭詩人捨甫琴柯》的一些插曲中表現人情,這部影片的故事是在亞細亞一個軍事監獄里展開的。薩夫欽科過早故世,使他未能完成這部獻給他的故鄉——烏克蘭的民族英雄的影片。

齊阿烏列里由於攝制《宣誓》和《攻克柏林》而成為拍攝「紀念碑式」影片的冠軍。前一部影片回溯了從列寧逝世到大戰勝利這二十年的蘇聯歷史,以斯大林和一個俄羅斯家庭作為故事的中心。

《攻克柏林》則除去這兩個中心之外,還以希特勒的高級軍政要人為陪襯。雄厚的製片資金使這位導演拍出一部也許是戰后最大的巨片。這位來自格魯吉亞的導演,早先是個雕刻家,他在影片中既表現了古代歌頌英雄與戰爭勳跡的吟唱詩人那種奔放的熱情,也表現了中古民間藝匠那種與原始時代畫家相類似的驚人簡潔手法。影片下集最激動人心,它表現向柏林進軍、大炮轟鳴、巷戰、希特勒的死亡(故意加以醜化),最后攻佔國會大廈和蘇聯人民歡慶勝利(歡呼斯大林)的盛大集會。

與這些優點同時存在的缺點無疑是對其主人公1進行過度的頌揚。以后,《攻克柏林》這部影片被視為斯大林故世前持續好多年的個人崇拜的過火行為的一個例子。蘇聯人民的艱苦努力、英勇斗爭與巨大的犧牲都被一個生來就是天才的領袖的不可超越的智慧所沖淡了。在《難忘的1919年》中,齊阿烏列里更加強了這方面的缺點,而沒有重現他前一作品所具有的優點。


有幾部傳記片描述過去時代的偉人,這類影片中最為成功的有羅沙里的《巴甫洛夫》和杜甫仁科的《米丘林》。巴甫洛夫以發現「條件反射」而聞名全球,在影片中展示生理學的理論可能令人生厭。可是由於編劇巴巴瓦的豐富想像力和演員鮑里索夫的傑出演技,終於創造出一個熱情的、具有斗爭精神和充滿生命力的科學家的形象。普多夫金攝制的那部《海軍上將納西莫夫》重現了1854—1855年發生的克里米亞戰役,該片結構巧妙而緊湊,演員迪基的表演很為出色。普多夫金在《茹科夫斯基》這部表現氣體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的影片上卻部分失敗,因為它在令人激動的抒情鏡頭之后常接上幾乎像數學分項式那樣的平鋪直敘。羅沙里在《巴甫洛夫》之后,致力於表現大作曲家的影片,拍了饒有興味的《作曲家莫索爾斯基》和那部不太成功的《里姆斯基·柯薩科夫》。

《米丘林》一片有時把米丘林在農業和生物學方面的成就放在第二位,偉大的抒情詩人杜甫仁科把它變成了四個交響樂式的,有肖斯塔科維奇強烈有力的樂曲來加強的大樂章。音樂同和諧的彩色結合在一起來表現愛情、死亡、人類改造自然、科學與創造性的革命這些偉大的題材。在戰后初期,還沒有一部影片在運用彩色方面比這部影片更具有藝術性。

有些影片專事研究國際問題,特別是蘇聯同美國的關係,例如《易北河會師》這部亞力山大洛夫的戰后最成功的影片和M.羅姆根據康斯坦丁·西蒙諾夫的舞台劇改編的《俄羅斯問題》。培利耶夫(和亞力山大洛夫一樣)被認為是製作音樂喜劇片的優秀專家。他攝制的第一部彩色片《西伯利亞史詩》在手法上又有革新。此后,他那部《庫班哥薩克》以一個富裕的集體農莊為背景。悅耳的歌聲、復獲和平的快樂、因機械化而變得輕鬆的勞動、福利事業的發展,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動人的圖畫。但是,這部影片和1950年的現實相距甚遠,它表現的與其說是一個到處都已達到的目標,不如說是一個理想。

反映工人和集體農莊農民當時生活狀況的影片為數很有限。巴爾涅特在《不平凡的夏天》中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力與深厚的人情味,但是對一個集體農莊的生活和它的問題沒有深入表現。《金星英雄》由於出自大攝影師烏魯塞夫斯基之手,所以色彩極為優美,而導演萊茲曼則為影片帶來一種濃厚的傳奇情調,一種愛情的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但是,正如巴巴耶夫斯基的小說原作一樣,影片中的「英雄」(一個復員的士兵)恰像一個對他萬事皆可辦到的能力深感滿意的超人,而不是一個真實的當代英雄。格拉西莫夫的《鄉村醫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實性上要勝過魯柯夫的《頓巴斯礦工》,在后一影片中,導演以過於粉紅的色彩來描繪烏克蘭煤礦的勞動。

在《鄉村女教師》這部由著名女演員瑪列茨卡婭主演的影片中,M.頓斯闊伊描寫一個西伯利亞女教師四十年的生活,筆調含蓄,但沒有排斥隱藏在心靈深處的英雄主義。斯托爾堡在《真正的人》一片中,巧妙地把一個降落在敵軍陣地的飛行員的真實經歷搬上銀幕,他雖然兩腿折斷,卻憑著驚人的毅力重返部隊,再次學習飛行。但是這位導演在改編令人激動的小說《遠離莫斯科的地方》(阿扎耶夫著)時卻未能表現出原作的精神。

五年內(1947—1951),蘇聯各製片廠攝制的影片總數最多只達到80部,儘管生產能力可以達到此數的兩三倍。但「大型影片」的平均產量每年超過20部,因為長紀錄片數量很多。

藝術性影片產量不多的原因,主要在於對劇本要求盡善盡美,過於注重。無休止的討論與修改使得劇作家與導演才思枯竭,同時使一些錯誤理論應運而生,如「無衝突論」,強調矛盾已為善惡之間的競爭所代替等等。電影部過分強調集中,連瑣碎事情也要過問,由它決定。連最經常拍片的導演許多年來也變得閒散無事。年輕人不再能從事電影導演工作,各加盟共和國的影片產量降得很低。和個人崇拜聯繫在一起的「壯觀主義」使得電影生產停頓不前,1951年故事片的產量不到10部。

Views: 6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