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課程中的遊戲和工作

二、可用的作業

稍稍看一下學校已經采用的活動的項目,就表明我們手邊有一個多麽豐富的領域。學校裏的手工,有用紙的,有用硬紙板的,有用木料的,有用皮革的,有用布的,有用紗線的,有用粘土和沙的,有用金屬的,有時用工具,有時不用工具。采用的制作法,有折叠、切割、穿刺、測量、澆鑄、做模型、制作圖案、加熱、冷卻,以及錘、鋸、銼等特有的操作方法。作業的方式也很多,除了無數種的遊戲和競技以外,還有戶外短途旅行、園藝、烹飪、縫紉、印刷、書籍裝訂、紡織、油漆、繪畫、唱歌、演劇、講故事、閱讀、書寫等具有社會目的(不是僅僅作為練習,以獲得為將來應用的技能)的主動作業。

教育者的問題在於使學生從事這樣一些活動:使他們不但獲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藝的效率,在工作中發現即時的滿足,以及預備為後來的應用,同時,所有這些效果都應從屬於教育——即從屬於智育的結果和社會化傾向的形成。這個原則表示了什麽意思呢?首先,這個原則排除某些做法。按照明確的指示和命令進行的活動,或覆制現成的模型,不許有所更改,這種作業也許能養成肌肉的靈巧,但是並不要求認識目的和說明目的,換句話說,就是不許人運用判斷力選擇活動的方法並使方法適應要達到的目的。這種錯誤不僅見於特別稱為手工訓練的作業,並且見於很多傳統的幼兒園的練習。此外,做錯的機會也是一個附帶的條件。這並不是因為錯誤是件好事情,而是因為如果太熱心選擇不準有發生錯誤機會的材料和工具,就要限制學生的首創精神,使學生的判斷力減至最小限度,並強迫學生使用遠離覆雜的生活情境的方法,以致學生所學得的能力毫無用處。誠然,兒童往往過分誇大他們做事的能力,選擇不是他們力所能及的設計,但是,能力的限制也是一件要學的事情;和別的事情一樣,也要通過體驗事情的後果才能學到。兒童從事過分覆雜的設計,將會胡亂對付,把事情弄糟,不僅造成粗糙的結果(這還是小事),而且學得粗糙的標準(這倒是大事),這種危險是巨大的。但是,如果學生在相當時期還看不出他的成績不好,從而受到刺激,去嘗試可以使他的能力完善起來的練習,這便是教師的過錯。同時使學生保持創造的和建設的態度,較之使他從事太細小和規定太嚴的活動,以求得外表上的完備,更為重要。對一件覆雜的工作,在學生的能力範圍以內,可以要求某些部分做到準確和精致。

不自覺地猜疑學生本來的經驗,因而過分使用外部的控制,不但見於教師的命令,也常見於教師供給他們的材料。學校的實驗室、手工工場、福祿培爾式的幼兒園、蒙台梭利式的幼兒之家,都怕把原料供給學生。要求所給學生的材料是經過別人用心弄得完備的材料。學校中的書本學習有這種要求,現在這種要求也見於主動的作業所用的材料。這種經過別人加工過的材料能控制學生的操作,以便避免錯誤,這是確實的。但是,要想學生運用這種現成的材料,就可以獲得造成這種材料原來的智力,那是錯誤的。只有從粗糙的材料做起,經過有目的地使用,學生才能獲得包含在完成了的材料中的智力。在學校實踐中,太重視成形的材料,導致過分誇大數學的特性,因為學生運用物質的東西,能從大小、形式和比例的問題以及從此引伸出來的關系,使他的智慧得到好處。但是,只有在作業中提出目的,要求學生這種數學特性,學生按照目的行動,認識這些特性,才算了解這些特性的意義。學生作業的目的愈合於人性,或者愈與日常經驗所要求的目的相近,學生的知識就愈真實。如果學生活動的目的僅限於數學的特性,學生由此獲得的知識就不過是技術性而已。

我們說主動的作業首先應該注意全體,這是同一個原則的另一種提法。但是,教育的目的注意整體,而不是物質的事情。從心理方面說,學生能注意整體,依賴於他對作業有興趣;整體是指性質而言,是說作業的情境具有完整的感染力。如果不顧目前的目的,太偏重於養成有效的技能,在設計練習時,往往就會脫離作業的目的。實驗室的工作不過是一些準確的測量工作,目的在於獲得有關物理學的基本單位的知識,而不去聯系那些使這種單位顯得重要的種種問題;或者是一些使學生能熟練使用實驗儀器的操作方法。技術的獲得與發現和試驗的目的毫不相幹,而只有通過發現和試驗才能使技術具有意義。幼兒園的作業不過是用來給兒童有關立方體、球體等等的知識,和他們養成某種使用材料的習慣(因為每件事情都是“一點不錯”地照做),至於缺乏比較切合生活經驗的目的,有人以為可通過所用材料的所謂“象征主義”來補償。至於手工訓練,則變成一系列安排好的指定作業,使學生依次掌握一件件工具和關於建築物的各種要素——例如各種不同的接合——的技術能力。

Views: 6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