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革命詩人·石川啄木(21)

他的思想藝術主張,在繼承和發揚日本文學的優秀傳統上,使他總是從反映變革社會現實的時代需要出發,檢驗傳統文學的內容和形式,來加以取舍和創新,成為日本文學史、詩歌史上的一代革新家。這既是明治維新後出現的文藝改革運動的結晶,也給後起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造了有利的前提。他的成就,意義是重大的,影響是深刻的。在思想上,他給日本的有志青年留下了民主的、革命的精神火種。在後來的槇村浩、小熊秀熊等人的作品里都有所繼承和發揚;在詩歌上,他的革新精神,對日本短歌革新運動起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導作用。在他的影響下,和歌運動中的“生活派”很快形成了。《生活與藝術》(1913—1916)雜志,強調要從反映時代精神,對社會矛盾進行批判和斗爭,在這一基礎上去發展短歌,反對脫離現實社會的變革,脫離時代精神,去追求抽象的所謂“內在的生命”。這種精神,在啄木去世後不久的大正時期(1912—1926)初葉,就發展成歌壇的一股新的潮流。在《藝術與自由》(1925—1931)的發刊詞里,他們公開聲明繼承啄木的精神,一方面表明追求詩歌的革新與自由的同時,並不只局限於狹隘的藝術領域,而要把眼光轉向社會生活,而且在展開自由地批判的同時,向“更好的明天的生活”邁進。他們明確地表示,他們不是那種“忘卻生活的貴族的、高超的藝術至上主義的東西”。在分行書寫方面,出現了三行、四行甚至是五行分寫的作品。而且,由於反映現代生活的需要,有的擺脫了五、七調(五個字母一句和七個字母一句的句式)的束縛,或加字或減字,進行寫作。在“口語和歌運動”中,一些歌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啄木的影響。這影響經過後來的無產階級文藝運動時期的“普羅短歌”,戰後的“民主主義短歌運動”,直到今天都可以看到。

石川啄木的革命精神和藝術成就,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績,至今仍然受到日本人民的尊重。日本人民在他生活過的地方樹立了不少文學啤,用來紀念這位在黑暗勢力下不妥協、急流勇進的永遠年輕的詩人。在他逝世五十周年(1962)的時候,日本的進步青年團體和文學界,舉行了隆重的集會活動,《赤旗報》及其他刊物,發表了紀念文章。老詩人渡邊順三說,他的詩歌不僅“坦率地毫不掩飾地表現了生活在黑暗的明治末期青年們的焦灼、不安、憤怒和反抗”,而且,他的作品和精神,仍然在今天的青年中產生影響。渡邊順三還認為,現代的日本青年,“有義務正確地繼承和發展五十年前啄木在戰斗中,在曲折的思想演變中所摸索、探求的方向”。①

石川啄木對中國人民持有深厚的感情。早在日俄戰爭後不久,1909年10月所寫的一篇雜感《空中書》里,他談到中俄兩國時寫道:

這兩個國家都曾一度和日本帝國交兵作戰而失敗過。因此,我國人往往動輒侮辱這兩個國家。這種言行只不過表現了一種鼠目寸光和妄自尊大,可鄙而又可憐。日本並沒有戰勝中俄兩國,戰敗的並不是中國而只是清政府及其軍隊;也不是俄國而只是沙皇政府及其軍隊而已。

兩國人民的潛在力量是世界局勢中的未知數。至於兩國的未來如何,可以說是擺在世界前途上的兩個大謎。①這種站在人民立場上的真摯感情是多麽珍貴。今天重提這段話,可以看到這位青年詩人的真知灼見。中蘇兩國人民已經創造了頂天立地的功業,他們的“潛在力量”已經和正在發揮。當年,辛亥革命爆發,他聞知消息極為振奮,在《致佐藤真一》(1911、11)的信里說:“自從革命戰爭爆發後,每天早晨讀報時,就想要到中國去。於是,感到只要到了中國,疾病等等似乎馬上就會好的。”

我國在二十年代,便翻譯介紹了他的詩歌和小說。很早就出版了古丁譯的《悲哀的玩具》。建國後,作品翻譯和介紹、研究他的文章逐漸地多了起來。五十年代,出版了《石川啄木小說集》(豐子愷等譯),六十年代又出版了《石川啄木詩歌集》(周啟明、卞立強譯)等。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已經翻譯過來,並且受到了我國人民的喜愛,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他作為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傑出的詩人和評論家,受到了我國人民的尊敬。他的作品和他的奮斗不息的精神,將在中日兩國人民中成為友誼的種子,長遠地流傳下去。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