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乃燊《中國古代飲食文化》(19) 文學中的中華料理

第一節 鐘鳴鼎食與數米而炊的飲食反差

飲食的規模和質量,固然表現著生產和烹調的水平;它也是一面鏡子,反映著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尤其突出的是王侯宴飲和勞動人民飲食的反差,真是天壤之別。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是宗法專制政體。宗法保證血緣和裙帶的統治,也就是家天下;專制政體則使王室依恃它壟斷國家經濟命脈的特權,可以窮奢極欲,肆意揮霍民脂民膏。

《周禮》給我們留下了周代奴隸主頭目的飲食規模。在宮廷中,專為王室吃喝服務的機構,就有22個單位,包括2332個工作人員。其中職官208人,雜役奴隸2124人。王室的禦膳房中,經常有120種菜肴輪番使用。帝王每天的正餐都有26樣美食陳列於桌上,這就是“食前方丈”的具體內容,還有樂隊在盛饌旁邊演奏。公卿的飲食規模也不下於王侯,皆是“鐘鳴鼎食,侍妾滿前”。

當時的農業勞動者,一年到頭都難得吃上一頓肉,所以稱統治者為“肉食者”。至於奴隸,則吃“犬豬之食”,殷代王陵出土殉葬的無數青壯年奴隸的首級,都是牙齒上下磨平,像反芻動物的牙齒一樣,可見他們是吃谷糠、菜根混著泥沙長大的。

漢代是封建社會前期,由於食料生產和烹調水平都比夏、商、周三代提高一大步,王侯生活的奢侈程度更甚。漢代“少府”(王室經濟的管理機構)屬下的“太官”(管膳食)和“湯官”(主餅餌)就各擁有職官、雜役和奴婢3000人,即專為王室的飲食服務的共有6000人。

漢武帝為了向各少數民族的頭目炫耀宮廷的豐裕,曾擺了一次“肉林酒池”的龐大野宴,比殷紂王的野宴排場還大。他濫用民力,大挖昆明池,營建千門萬戶的建章宮。當時長安城日以繼夜在演角抵戲(雜技)和巴渝舞,吸引著周圍300裏的觀眾,關中一片升平。關東地帶,卻是另一幅圖景,當時黃河在瓠〔hu戶〕子口潰決,滾滾濁浪,吞沒了數不清的人畜和莊稼,黃淮平原赤地千裏,老百姓連草根樹皮都吃盡了,出現人吃人的慘景,上百萬流民流離失所,黃泛區幾乎變成第二個大澤鄉。這時漢武帝才從歌舞升平的宴樂中清醒過來,慌忙請出趙過和汜勝之兩個農業專家,加強三輔的農業生產,同時組織災民屯墾,局勢才逐漸緩和下來。

漢代的莊園主也是富比王侯,他們的奢侈生活,可以從山東沂南漢墓出土的兩幅畫像石《豐收飲宴圖》和《樂舞百戲圖》看出來:《豐收飲宴圖》以一座大谷倉為背景,三車谷物停放在倉前,兩個管家坐在倉邊品茶,監督四個家奴在收租。對面有九個家奴,分別在燙豬、錐牛、宰羊、切魚、釀酒、蒸饃和炒菜。《樂舞百戲圖》一邊有騎術表演、車戲表演、走索表演,還有大雀戲、豹戲和曼延戲;另一邊有飛劍跳丸、七盤舞、頂竿絕技。這些表演都有樂隊伴奏,其中以蹋鼓的節奏為指揮,眾樂師分別在擊鼓、撞編鐘、敲編罄,有的吹笛,有的奏管,有的彈瑟,栩栩如生。這些大莊園主味極山海,眼觀百戲,鐘鳴鼎食,奴婢成群的奢侈景象,躍然於畫像石上。

封建社會中後期,王侯貴胄飲宴的奢侈,令人瞠目結舌;唐代一個大官僚韋巨源宴請唐王的“燒尾宴”,菜目58種,其中37種是菜肴,21種是各式點心。

南宋初年,佞臣張俊宴請宋高宗的一次宴席,菜肴共102種,另有點心、水果、幹果、雕花蜜餞、香藥、鹹酸等共120碟,筵宴從早到晚,分六個回合才吃完。當時宋徽宗、欽宗和成千妃嬪隨從被金人擄去,黃淮流域兵荒馬亂,遺屍遍野,人民啼饑號寒,宋高宗的流亡政府剛剛落腳江南,就舉行這樣豪奢的宴飲,肆意揮霍民脂民膏,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清光緒年間,正是中日戰爭打了敗仗,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當時孔丘七十六代孫孔令貽的母親彭氏和妻子陶氏向慈禧賀壽進獻兩席酒菜,包括大菜美點44種,共用銀240兩,這頓飯菜,足夠100多戶農民一年的夥食。

據溥儀回憶,慈禧和隆裕太後每餐的菜肴有100種左右,要用六張飯桌陳放。

封建時代,為了滿足王室的無饜胃口,各地還要進奉土特產。如廣東的荔枝,自漢代以來就是貢品。荔枝易變,剛摘下來就要策馬飛奔,披星戴月,兩三天內拼死飛越4000多裏驛道,送達京師。“一騎紅塵妃子笑”,驛道每年不知留下多少枯骨!清代王室愛吃富春江的鰣魚,從杭州到北京的驛道,每30裏挖一個水塘,每年鰣魚季節(春末夏初),塘邊豎起旗桿,晚上點著燈籠,等候日夜兼程的貢魚濡濕保鮮,動用快馬3000多匹,民夫數千人專送。真是“金樽美酒千人血,桌上佳肴萬姓膏”!

第二節 文學作品中反映飲食的兩極世態

文學作品常常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歷代通過飲食題材反映兩極世態的作品,已成了中國文學的一大特點。

《詩·魏風·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兮!

(砍伐檀樹坎坎響,壘齊在河岸上,清清的河水在流淌)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chán蟬〕兮?

(鋤頭從不沾手,憑什麼白吃三百戶的收成?)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huán環〕兮?

(沒彎過一次弓,憑什麼門前掛滿豬獾?)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邑君長們呀,難道白吃就是你們的專職!)

古代百畝曰“廛”,即一戶的耕地。300廛相當於大夫的采邑。這是勞動成果橫遭剝奪的農業奴隸的控訴詩。

唐代號稱盛世,杜甫有兩首詩,描寫了當時截然不同的飲食情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一首是《麗人行》,描寫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等在長安昆明湖邊春遊和在宮中宴飲的情形:

紫駝之峰出翠釜,

(翠色的玉釜盛著油光閃紫的駝峰)

水晶之盤行素鱗。

(晶瑩的水晶盤端來凝脂般的清蒸魚)

犀箸厭飫〔yù欲〕久未下,

(吃膩了的貴婦們舉著犀筷在打呃)

鸞刀縷切空紛綸。

(細切精縷的廚師白淌了一天的汗水)

黃門飛鞚〔kòng控〕不動塵,

(太監的輕騎把名貴的土特產悄悄送進宮門)

禦廚絡繹送八珍。

(禦廚還接連向飯桌送來海味山珍)

這是一段以飲食為題材的出色諷刺詩,把唐代統治階層的窮奢極欲刻畫得入木三分。

杜甫的另一首有關飲食的詩《客至》,詠述他在成都浣花溪旁的草堂迎客的情景,其中兩句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醪糟酒)”,寫出了他待客的僅是一味菜一碗醪糟。但知己情真,對飲於田舍,君子之交淡如水,其樂融融。杜甫是唐代第一流詩人,窮到待客“無兼味”,對照楊貴妃一家飲食的奢侈,真有天壤之別。

Views: 2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