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Photo Appreciation: PERSON! by Marco Marotto)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8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y 27, 2022 at 10:18pm


陳明發〈蜻蜓〉

蜻蜓點水的輕薄

早叫世世代代嘲笑

讓我再給蜻蜓寫首詩

那對翅膀占據我全部的

眼光;不看牠的飛翔

全部的詩情漲潮於

四張像是滑浪板的網

逮住風挺得浪勝越

一座海洋,童年時

誰不是這麼想?

日影和月光都輕輕蕩

在那薄薄的掛床上

(8.5.2022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y 16, 2022 at 12:34am


陳明發〈生態〉

我靠兩樣東西長大

純母乳之後,純文字

童年和爸爸在咖啡店

吃白麵包塗煉奶

就像許久許久才一次

讀到全彩插圖的故事

 

電視中的超人是黑白的

牛仔也是,各族膚色差不多

店裏吃椰漿飯的馬來人

講客家話;常把尾音捲長

土調方言聽來真新鮮

像七彩大看板豎在戲院前

 

比話語更清澈的驚喜

是在伐木林鑽來鑽去

看見變色龍換裝

紅與綠與藍隨意急轉

老樹上,飛鼠玩滑翔

一伸爪即逮住獵物

 

濃蔭下打開午飯格

鹹蛋與米飯與新翻土

純凈的味,至今翻出來

依然能召喚

兒時唸過的文字

嚐過的乳香

(9.5.2022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y 3, 2022 at 10:55pm

陳明發地方紀《舊書攤篇—尼采》

舊書攤最尊貴的軼事,我記得是尼采買到叔本華的一本書。關於意誌和表象世界的話題,就在他翻開書頁的第一時間纏上了他。尼采在此遇上他的聶小青。不可避免的,也遇上了古樹姥姥。應采臣沒瘋,尼采瘋了;應采臣繼承了一筆精神遺產,一生守著一塊墓碑,既酸楚又甜美,而尼采的精神遺產,卻讓世世代代想發瘋的人無版權地剽竊。在各種知識跳蚤市場或頹敗的古跡檐廊,都會一大票一大票碰上這些人。教書的、寫書的、賣書的、畫畫的、打鐵的、開民宿的、泡咖啡的、街頭唱歌的、燒意大利面的、編旅遊雜誌的…………。奇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我是詩人”。若說自己是擺塔羅牌攤子的,我還能理解那是一份怎樣的工作。即使是“情人”,也有一些時態的概念:過去的,現在的,一放手即將過去的,等等。“詩人”?我好意思跟人說:“我過去是詩人”嗎?那不就是承認自己曾是廢青?“我現在是詩人。” 那又怎樣?是寫過一首詩還是出版過十部詩集的一個人?還好,尼采總是應時地免了大家的尷尬,就跟人家交代一聲吧:“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快瘋了,還是早就瘋了;我其實是酒神和太陽神角力的一份獎品。”(15.1.2020)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September 29, 2021 at 10:09am


陳明發《詮釋》


我看見的「日」字,是一截梯子;「目」,梯子的延伸。雨下個不停的年歲叫人絕望,屈原所以投了汨羅江;今人想起,眼裏還是有泪水。
(29.9.2021 臉書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July 16, 2021 at 9:14pm


陳明發的詩《女媧二世》


刮傷的月亮,劃痕


一百年後裂成巨壑


上週起出現泉湧現象


地球預計連月下月雨


女媧補的天弄髒臉

大地枯萎送不去洗臉水


丟擲石頭刮花月亮的


一位少女,人稱女媧二世


15.7.2021 / 愛墾網制圖)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y 21, 2021 at 1:22pm


陳明發的詩 1999《贈妻》附註

1999
年,新舊世紀交替之際,舉世大部分國家都躊躇滿志,正準備迎接新的千禧年。然而,馬來西亞因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而引發執政黨空前的權爭,街頭燃起野火,對抗不息;社會動蕩充滿了活力與想象空間,經濟民生卻低靡。那時節,我和妻兒原計劃遷入一新居,該區建設卻因大環境而停頓,結果搬到了目前居住的房宅趕過年,年三十團圓飯後有感留墨。豈知這麼一落腳,三個男兒都長大唸完書了,一家還樂在這裏。眼下冠毒肆虐、在家抗疫,從舊硬碟搜出舊作,心存感激。
(21.5.2021 附筆)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y 21, 2021 at 10:56am

陳明發的詩 1999《贈妻》

掀開窗簾時巧遇

天光也掀開眾綠
滿園花與樹潛浮一夜的
寒露,正沈默紮土


早餐桌上的報紙,割據
不同的領地,狼煙處處不過是
熱霧,凈水從汙濁提煉
抑或魔笛吹醒爝火
喻體在強弱


且擱下藤蔓的爭議
用根莖在土裏延進的言語
告訴小孩我們一直在
找尋,一處靜好的家居
爾今發現所有的聲音
可在此逐句翻譯
皇冠或荊棘
都算一份禮

(25.2.1999 農曆年三十 )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rch 29, 2021 at 9:45am

陳明發的詩《尋人》


妳在找我嗎?

在找哪一個我?

我自己找不到的也不少

妳有消息,請相告

 

妳在找我嗎?

一轉身翻三個筋斗的我?

半輩子好故事就只剩這一則

說多了早已失去光澤

 

嘗試翻墻驚濤裂岸的

那一個,千堆雪下不再醒來

每次見面沈寂如陌路

和妳奔風的時光也不例外

 

別再找我了,究竟誰是真身

答案完滿像紅日或圓月

只因為方位與時辰

其餘的,灰飛煙滅

(28.5.2020)

https://www.pinterest.cl/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rch 13, 2021 at 2:50pm


陳明發的詩《魔囊》

裝的明明是假

卻掏出個真

小丑的哭臉很憂鬱

我卻笑了

為自己莫名的愁

心頭開了朵蓮花

最大的虛是塵世此身

怎麼翻都空盪盪

輕輕抖一抖

竟抖出那朵蓮花

(2017年6月30日)


我年紀越大越不覺得此生/此身虛空;一切的不美滿,正好襯託了一些事物的真實與可貴。

Comment by 堅持深博 on March 4, 2021 at 4:45pm

陳明發詩想《泉眼》

詩人照鏡子,好一會兒才意識到,那是一面墻。很多事情冷硬地堵住了,無法再越前一步。此時,唯一移動的,是眼珠子;那是一口井嗎?潛得夠深,從一口泉眼溯流而去,再由一方無墻的遊牧地井噴而出,十載不鬧旱荒。才想到這裏,水柱便清涼地灑濕全身;詩人發現自己在不經意間扭開了花灑。

當他擦乾全身圍上毛巾正離開洗澡間,不經意看見鏡子上的水珠,每一滴,都是一口泉眼。

註:
與詩人甲閑聊,說有個名詞叫“場所”(法文Topoi,英文Place)。遊走在理論和文學創作的閱讀間,我常想,詩也是存在的一個場所,詩者的任務就是給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創造出它們的場所,讓他們成為主體在世間留一把話語。後現代主義不是老在嘶喊“話語權”、“去中心化”云云?且和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分享言說的權力吧。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叫詩人發呆的那一面鏡“牆”,在詩人轉身離開後在想什麼、說什麼?能把那些句子記錄下來,不是很後現代,至少也是現代2.0了。
(2015年9月30日)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