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形象思維與文藝的思想性 2

在文藝創作過程中,一般都有個醞釀階段,思想情感白熱化階段,還有一段斟酌修改階段。白熱化階段是文藝創作活動的高峰,這是一種聚精會神的狀態,這時心無二用,一般只專注在形象思維上,無暇分心到抽象思維上去。但是我們已多次強調過,人是一個有機整體,除了形象思維的能力之外,他還是抽象思維或邏輯推理的能力,也不能不在適當時機發揮作用,特別是在醞釀或準備階段和作品形成後斟酌修改階段,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往往是交叉使用的。例如參觀訪問、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都不完全是形象思維的事。

你作詩或寫劇本,決不會只為你自己享受,還要考慮到聽眾能不能接受,對他們的影響是好是壞,乃至朗誦員和演員的安排和訓練,出版和紙張印刷供應之類問題。考慮到這些與文藝創作有關的廣泛的實際問題,你就決不能不適應實際需要,參用一些抽象思維再拿逛北海為例來說,假如你是個建築師或園林設計師,要為改造北海定規劃,制藍圖,你當然要考慮到北海作為一種藝術名勝如何才能美觀,要進行一些形象思維,此外也要考慮到年代建築作為一種工程科學的許多理論問題,以及作為經濟設施的投資、材料供應、勞動力配備和吸引旅遊者之類經濟問題,決不能只在「為藝術而藝術」。

從此可見,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實際生活中和文藝創作中都既有聯系又有分別。我們既不應認為只有形象思維才在文藝創作中起作用,也不應認為文藝創作根本用不著形象思維,或根本否認形象思維的存在。近三年的爭論是由「批判形象思維論」引起的,批判「批判形象思維論」的文章中有許多獨到見解,也偶爾有片面的錯誤的言論。分析一些錯誤看法的根源,大半在科學基本常識的缺乏。我想趁這個機會再強調一下科學基本常識對於研究美學的重要性。

最淺而易見的是語言的常識。有人仿佛認為「形象思維」是胡編妄造,根本沒有這回事;也有人認為這個詞仿佛從別林斯基才形象用起,意思是「在形象中思維」(think in image)。實際上這個詞在西文中就是Imagination中譯是「想象」。在西方,古代的菲羅斯屈拉特(公元170—245年),近代的英國經驗派先軀培根都強調過想象在文藝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國,「想象」這個詞,屈原在《遠遊》,杜甫在《詠懷古跡》里都用過。

情感和想象是西方浪漫運動中的兩大法寶。在近代美學著作中從給「美學」命名的鮑姆嘉通,經過康德、黑格爾到克羅齊,所討論的都主要是想象。俄國的別林斯基和德國的費肖爾兩人才開始用。「形象思維」來解釋「想象」一詞的意義。參加辯論者有人把俄文和德文中想當於英文think in image的短語譯為「在形象中思維」,而且根據這種誤解來大做其文章。這正如把I speak in English理解為「我在英文中說話」。這豈不是鬧笑話麽?

其次在歷史和心理學的常識。正如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在歷史發展中人類也從先有形象思維的能力,經過長期實踐訓練之後,才逐漸發展出抽象思維的能力。這有維柯的《新科學》和摩根的《古代社會》之類著作為證。原始社會處在人類的童年,人在童年尚在復演人類童年的歷史,嬰兒也是開始只會形象思維,要經過幾年的訓練和教育才會抽象思維。這有瑞士心理學家庇阿傑的幾部兒童心理學著作為證,諸位自己的幼年兒女也更可以為證。近在眼前,諸位如果對兒童進行一些觀察和測驗,對於美學研究會比讀幾部課本更有益,更切實。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