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體論的稱謂,還有另外一個被誤釋的Ontology。Ontology一詞, 德語爲Ontologie, 系希臘語詞根?ντο?(?ν之複數形式,即Beings, 意爲“存在”、“存在者”、“在者”或“是者”)與λ?γο?(即Logos,意爲“語詞”“學問”“道理”“論證”)之結合,意爲關于“實是之所爲實是”或“存在之爲存在”(Being as Being)的學問,是思辨形而上學的一個範疇。

據何塞·F·摩拉(Jose Ferrater Mora)在《論“存在論”的早期歷史》(On the Early History of “Ontology”)考證,德意志經院哲學家郭克蘭紐(Rudolphus Goclenius)最早在一哲學辭典(Lexicon philosophicum, Francoforti, 1613)中提到Ontologia一詞, 並稱之爲“關于‘在’的哲學”(philosophia de ente), 首先將兩個希臘詞根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Ontologia一詞。其後卡羅維斯(Abraham Calovius)和羅伯科維茨(Juan Caramuel de Lobkowitz)在他們的著作中建議設立Ontologie這一學科。1647年,另一位哲學家克勞堡(Johann Clauberg, 1622-1665)則將希臘詞根?ντο?與σοφια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Ontosophie, 也是“關于存在的學問、知識”之意。

其後,雖然學界也有使用Ontosophie 一詞的,但一般均以Ontology一詞來指稱“關于?ντο?的學問”。 Ontologie成爲一門顯學則是出于近代德國思辨哲學家克里斯蒂安·沃爾夫(Christian Wolff)的努力,他把哲學分爲“理論哲學”(包括邏輯學與形而上學)和“實踐哲學”(包括自然法、道德學、國際法或政治學及經濟學),而“形而上學”又分爲Ontologie、宇宙論、理性靈魂學和自然神學,Ontologie被列“形而上學”四分支之首。根據黑格爾的轉述,克里斯蒂安·沃爾夫對Ontologie的界定是: “Ontologie, 論述各種關于‘在’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學範疇, 認爲‘在’是唯一的, 善的; 其中出現了唯一者、偶性、實體、因果、現象等範疇; 這是抽象的形而上學。”這里沃爾夫的Ontologie基本上是“關于‘在’的學問”,帶有很強的思辨哲學色彩。盡管這一帶有思辨色彩的“Ontologie”遭到了康德的批判,但在20世紀由于思辨哲學家海德格爾等人的倡導,“存在論”又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海德格爾有Fundameutal ontologie一說。

Ontology一詞的漢語譯文,有“存在論”、“是論”、“本體論”等多種譯稱。“?ν”一詞的翻譯本身具有多種翻譯,可以有“是”、“在”、“有”等多種翻譯。Ontology的傳統做法是將它譯爲“本體論”。這一譯法的始作俑者可能源于亞里士多德著作的一些譯本將亞里士多德關于Ο?σ?α的學問譯爲“本體論”。古希臘哲人辨識世界存在,常集中于探討萬物本原和自然始基,以至于涉及存在萬有的學說, 學界常歸結爲“本體論”。 如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探討建立一門“實是之所以爲實是”(το ?ν η ?ν, 相當于Being as Being)的學問,其間也有述及“?ν”與“Ο?σ?α”之關係的,有譯者將此“Ο?σ?α”譯爲“本體”,而與此“Ο?σ?α”相關的理論則被譯爲是“本體論”。其後學者們在翻譯Ontology一詞時,順便用學界漸已熟知的“本體論”來譯它。如果說,將“Ο?σ?α”譯爲“本體”沒有大錯的話,將Ontology譯爲“本體論”則是一大誤會。Ontology並沒有任何“本體”的含義。

此外,多有學者將Ontology譯爲“是論”。持這一主張的人大多從亞里士多德關于“?ν”的思想中來尋找依據。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學者多將他論及“?ν”的學說譯爲“是”,進而很多學者據此主張將Ontology譯爲“是論”。如趙敦華《“是”、“在”、“有”的形而上學之辯》1于此多有探討,此外,俞宣孟亦主張將Ontology譯爲“是論”。

Ontology的第三種譯法是“存在論”。這一譯稱的持有者大多是翻譯德國存在主義哲學的一些學者。如陳嘉映和王慶節兩位先生在譯《存在與時間》一書時,在經過熊偉先生校閱的中譯本中聲稱,爲打破“現象”、“本體”之二分, 除卻對“存在”的理解的千年之蔽, 特意將“ontologie”一詞改譯爲“存在論”。也許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譯名有著逐漸流行的趨勢。在台灣,Ontology一詞被譯爲“存有論”,其翻譯的思路大致與大陸學術界的“存在論”相近。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希臘關于“?ν”的學說與Ontology的思想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在古代希臘,並沒有明確的關于Ontology之學問,只能找到與此相關的一些敘述。《巴曼尼德斯篇》曾經探討過“?ν”的問題,此外,在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等著作中也都有論及,但其含義都不確定2。

(原載《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 第3期;作者舒也單位:南京大學哲學系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