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 科學的本體論是描述某一本體, 某一社會現象和社會事實的現象學“本體論”(Noumenogy )。較爲可取的做法是,從社會實在論現象學考察出發, 通過綜合了“現象”與“本質”的“本體”(Noumenon)範疇, 來建構科學的“本體論”。

本體論(Noumenology)的提出,有利于本體論和現象學的對接。本體論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本體論與現象學是否屬于同一種學問?或者說,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本體論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從現象學的角度來看,本體論可能會被歸結爲一種虛妄的理論。從現象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的本體只是一種假定,而本體論則是建立在這一假定的“本體”的基礎之上,妄自建立一種假定的本體論,這是現象學所懷疑和批判的,因而本體論難脫虛妄的嫌疑。但是,如果我們將現象學的這一原則加以推廣的話,現今被稱作科學的幾乎所有的學科,如宇宙學、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等等,都可以被稱爲是虛妄之學,包括現象學賴以建立的一整套現象學詞彙也可以被歸結爲虛妄。事實上,假定是一切學科賴以確立的基礎,因此,建立在“本體假定”基礎之上的本體論,事實上是一切學科賴以確立的一種邏輯基礎。

本體論需要面對的第三個問題是:事物是否必然地表現爲本體和現象的二分?這里我們需要超越現象和本體二分的常規理解。在現象學本體論中,“本體”(noumenon)雖然與“現象”(Phenomenon)相對, 但它並不必然的二分爲“本體”和“現象”,“本體”和“現象”可以是同一個事物,可以是同一個“物本身”,或者說,“本體”和“現象”同屬于“實事”本身,都是“社會事實”的衍生物。

 

二、本體論的價值之維

對本體論的常規理解,便是本體論是描述事物本體的學說,或者說,人們常常將本體論理解爲認識分析事物一般自然屬性的理論。本體論在描述和解釋事物本體的時候,人們常常認爲描述本體就是描述事物在認知層面上的常規屬性,理解爲描述事物的一般屬性或物理屬性,而沒有認識到,本體論同時描述事物的價值屬性,本體論還有著它的價值之維。

這樣,本體論實際上有著認知本體論和價值本體論的差別。認知本體論在認知層面上來探討本體論問題,它回答事物“是怎樣”(to be)的問題,而價值本體論在價值的層面上來探討本體論問題,它回答事物“應怎樣”(ought be)的問題,也就是它探討事物相對于人類主體的需求表現怎樣的特性,具有怎樣的意義。

對于本體論而言,“本體”的界定是相對的,也就是說,“本體”本身具有相對性。本體論在描述本體的時候,本體只具有相對的可界定性。首先,“本體”具有不確定性,如波粒二象性原理揭示出,本體本身的狀態或屬性並不是絕對確定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本體具有不可界定性,海森堡測不准原理等揭示出,必然存在某種狀態,人類對事物的測量和界定存在著局限。應該說,對“本體”的界定只具有相對的可界定性,如就“量子”而言,它本身只是一種模糊的界定,任何尖端的物理學都無法清晰地界定出“量子”來。

對于本體論來說,一方面它需要界定出確定的本體來,另一方面,它需要描述本體的屬性。也就是說,對于本體論而言,它包含著一個屬性論的層次。

本體論在試圖描述的事物的屬性的時候,一般而言,它需要面對這樣一些常規性問題。首先是屬性的相對性;其次是屬性的不確定性;再次是屬性的多樣性,如關于第一屬性(實體屬性)、第二屬性(顔色、氣味、味道、聲音等)、第三屬性(情緒屬性或文化屬性)等幾種屬性的說法。此外,本體論在對本體的各方面屬性作出描述的時候,它所面臨的一個常規的問題是本體和現象的問題。事實上,本體或現象可以理解爲事物不同的屬性。


(原載《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 第3期;作者舒也單位:南京大學哲學系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