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用生:教師的課程理論化:從詩性智慧到 A/r/t(8)

A/r/t 的研究者 Guyas(2008)是一位攝影家和學者,從小生長於芬蘭的小島,由於親海、愛海,流動的水成為她攝影、研究的主題和隱喻。她說,當她專注於攝影機,捕捉美的瞬間時,雖然將自己與周遭環境抽離,仍感覺到自己存在,隨時準備應變。水讓她充滿生氣,水的流動感動了她,隨着流動的水,將自己的視覺、攝影機和周遭環境關聯起來,聚焦於類型、動作、顏色、味道和節奏的變化。這種整全的覺醒形塑了她的哲學,教導她關於自我、存有論和認識論,這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

她這樣寫着:「我回到水的場域和聲音,以求舒適、智慧和引導,水是我的老朋友和導師,治療我的傷,激發我的精神,我感受、觀察和分析這種感覺,雖然找不到答案,卻慢慢朝向寧靜,並積極的靜止,協助我超越認知去思考」(Guyas, 2008, p. 27)。她說,這時她「發現了自我,自己真實的本性」。


後來她移居美國俄亥俄州,那裏沒有海和水的生活讓她不自在,但在沉思的文字書寫和創意的攝影書寫中,她對自己有了新的理解。藝術減少機械的成分,破壞先入24 歐用生為主的觀念,讓她將即時的、直覺的和身體的反應,以及系統的探究和認知發展結合起來。在生活探究中,她發現了平靜和身體的空間,以之質疑自己,並覺醒到以自由和方法來對所有事情作批判性評鑑;在藝術探究中,她尋找複雜的美學和創意的參與時刻,將認知和理解導引到隱喻或文學的世界,形成了新的概念。這時,理論、實際、哲學和生活結合成新的意識,讓她能經由關係性和表演的主體來看自己,學習接受不了解的陌生性,尋找斷裂的空間來轉變意義。

這就是存有論的辯證,這種求知的感覺就是一種存有,是動態的、發展性的,這種努力是無止境的、沒有完結的,永遠保持動態的活力、原始的熱情。它不在追求事實的知識(know-that)或技術的知識(know-how),不是歸納或演繹的,而是參與到活動或經驗中,重視過程而不只是觀察。理論建構不僅源於理性的思考,更源於體驗性的實作,是由熱情的參與、想像和創意產生的,而客觀的、非熱情的觀察是不足夠的。這種存有論強調,人在共同合作的參與中,自己引發自己學習,自發地將能力發展出來,是有活力的、充滿靈性的,像習慣一樣,是個人的、私有的、反省性的、因情境而異的,因而產生更人性的、新的方法,激發深層的、豐富的、可愛的、知性的靈性。


這種存有論的辯證是教師課程理論化的重要途徑。教師是研究者,亦是藝術家,但研究者、藝術家和教育者自身不能存在,而是單一而複數的存有,在參與於個人的探究時,亦與他人一起探究,結成實際的社群,進行整體的探究,創造深層的理解和意義。在探究過程中求知,是不斷的過程,這種學習就是活生生的課程,是理解的課程(currere)

在這種課程中,知識在舞蹈中轉型,不斷超越,成為有魅力的、美學的、精神的、想像的領域。這時,學習的重點不是學科、計畫或目標,而是正在形成的自我的覺醒,將生活中的個人、社會層面交織起來,覺醒生活的意義,回到自我。

從這個觀點看,所有理論都植根於原初的隱喻和意像,亦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並非純粹是邏輯的。學校科目如讀、寫、算等不是僵化的、已完成的、靜態的或可操作的物品,而是活生生的遺產,可以和師生進行真實的、活生生的對話,使這些學科在生活中發揮功能。這時,數學就成為學術或社會現實的敘說者,可以用舞蹈、戲劇、視覺藝術、音樂或文學方式來學習,不僅模糊科學和藝術的疆界,也將身心靈統整 起來(Swanson, 2007)。所以,van Manen(2002)認為數學的現實是美的、高雅的、非常和諧的,數學學習亦可以像傾聽美妙的豎笛演奏,它的聲音是有節奏的、美妙的、神奇的,雖然找不到演奏者。每一門學問的故事就是一種邀請,邀請教師和學生參與於存有中,發現可發展的地方,貢獻於真實的或可能的世界。(教育学报,2012 年,第 40 卷第 1–2 期,页 15–30 © 香港中文大学,2012 作者单位:台湾首府大学教育研究所)

Views: 4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